文言文曾解释为增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5

1. “曾”在文言文中一般有什么意思

一.zeng

1.增加。后作“增”。《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益其所不能。”

2.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祖”;“~孙”。

3.飞举。《楚辞·九歌·东君》:“翾飞兮翠~,展诗兮会舞。”

4.高。《楚辞·远游》:“因气变而遂~举兮,忽神奔而鬼怪。”

5.重复,反复。《楚辞·九章·惜诵》:“矫兹媚以私处兮,愿~思而远身。”

二.ceng

1.曾经。《公羊传·闵公元年》:“[邓扈]乐~淫于宫中,子般执而鞭之。”

2.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简直”。《论语·先进》:“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由与求之问!’”

3.通“层”。重叠。《淮南子·主术训》:“削薄其德,~累其刑。”陆机《园葵》诗曰:“~云无温液,严霜有凝威。”

2. “曾”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和读音是什么

曾有两个读音:zēng和céng

读zēng时基本字义:

1. 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祖父。~孙。

2. 古同“增”,增加。

3. 竟,简直,还

4. 姓。

读céng时基本字义:

1.尝,表示从前经历过:~经。未~。何~。~几何时。

2. 古同“层”,重(chǒng )。

其中《核舟记》中:

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读zēng

《愚公移山》中: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读céng

3. 曾在文言文翻译中有一点儿的意思吗

曾在文言文中没有一点儿的意思。

曾céng或zēng

1.曾 céng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

2.曾 zēng ①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

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治平篇》)

②动词。通"增",增加。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③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4. 文言文哀溺解释加点字的意思水暴甚,暴乘小船绝湘水,绝今何后为,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翻译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蔽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注释1.永之氓:永州的老百姓2.中济:船渡到了河中间3.不能寻常:指游得不远4.咸:都 5.济:渡6.号:大叫 7.且:如果8.是以:所以,因此.9.益:更10.作:写 11.且:而且12.侣:同伴.13.绝:横渡.14.后:落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