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外国人喜欢中文?

如题所述

“如果你想领先别人,就学汉语吧。”这是美《时代周刊》的话语。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于是,承担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中国文化使命的公益机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自2004年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挂牌以来,在88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成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还开办了网络孔子学院、广播孔子学院。目前全球约4000多万外籍人在学习汉语。(其中孔子学院建在国外大学里,孔子课堂建在国外中小学。)并且许多国家学习汉语呈现“从娃娃抓起”的现象。德国纽伦堡—埃尔兰根大学孔子学院负责人说:“每年夏季,我们举办的儿童汉语言夏令营人气很旺,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面对这样的热潮,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一、文化的力量:
有五千多年文虎底蕴和文化内涵的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著作、文化经典使得许多外国人希望了解和学习。我们都知道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中国儒家思想在其中就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欧美的一些大学开始成立中国研究中心,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语言进行专门的研究,汉语学习是一个必然的阶段。中国医药学也是一门颇有研究深度的学科,俗话说的:“中医去根”也某种程度上说明它优越于西方医学。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如太极、中国象棋、中国餐饮文化以及各地各民族信仰习俗等也同样具有吸引力。随着中国不断深入的对外开放,与国外交流加深也是引起这种原因的契机。
二、经济的力量: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看上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一些工商界人士也随着资本来到中国。前年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作出的不可否认贡献,近期的世博会连及08年奥运会的成功出彩举办,气候大会上的参言献策等都诠释着中国的富强和繁荣。可以说,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是汉语热最重要的催化剂。
三、政治的力量:
中国社会政治稳定,除了经济上的奇迹以外,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同,这对于一些汉语学习者来说也是一种吸引力。在近年来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中,正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使得中国政府可以及时有效采取措施安排救灾事宜以及灾后重建工作。关于在这一点尤其是在汶川地震后国际社会给以中国政治体制高度的评价认可。好奇是人类的天性。一些人出于希望了解中国社会的目的开始萌生学习汉语的愿望。
四、教育的力量:
为了满足全球范围内汉语学习的需求,中国政府于1962年成立了专门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北京语言学院(今更名为“北京语言大学”)。建校40多年来,已经为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6万多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外国留学生。现在每年有6000多名外国学生在这里学习。截止到2002年,我国对外汉语教育机构已经达到363个,他们通过组织教学活动和在海外办学,进一步推动了汉语学习向纵深发展。
五、血缘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子孙分布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有华人生活的地方就会有华侨子弟学校,华人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忘祖宗,希望他们的后代能够与祖国保持血脉联系。因此许多华侨子女都在学习汉语,这对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六、语言本身的力量:
汉语是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之一,汉语又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从语言类型上看,汉语不同于世界上许多语言,它是一种孤立语。汉语的书写系统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系统,不同字体写出的方块字亦有不同的艺术美感。汉语本身的特点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也很有魅力。
七、科学技术的力量: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人们语言交际活动打开了新的空间,尤其是因特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得到很多资讯。中国是因特网用户最多的国家,网上信息非常丰富。但是汉字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无疑就是天书。要想读懂天书必须学习汉语。
八、汉语的广泛传播也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求:
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在文学方面并非不足,但是唯一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所谓华人高行健也只是法国华裔。这主要的原因在于语言的差异,因为外国人不懂得中文,例如《诗经》、《离骚》等古诗一经外语翻译就完全变了味道。这些古典中国文化的传播靠用外语翻译是行不通的,只有外国人学会了汉语,用汉语来品味这些文化产品,才能真正的领略到中华文化。世界若少了中国文化,那世界的文化就将产生一个巨大的缺憾,所以汉语在世界传播是实现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必要程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