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掌握饮食4原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7
坐月子掌握饮食4原则 10月怀胎,生产仅在一朝。产妇面对身体大量气力虚耗的同时,此时还要哺喂母乳,除了坐月子期间的营养摄取外,如何修复身体、增加乳汁的分泌也都需要靠正确的食补与药汤来做对月子。本期特地邀请中医师与营养师来解答,提供正确的坐月子观念。

代谢修补没烦恼

俗话说:「月内没做好,呷老就艰苦」,坐月子对于女性而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ㄧ件事。坐月子俗称的「月内」,主要是希望妈咪的身心能够享有充分地休息与康复,进一步促进乳汁的分泌达到喂哺孩子的目的。因此在饮食上也会特别针对不同体质的妈咪做不同的食补与药补的调理,藉以代谢、修复妈咪的气血与滋补身体的营养。

产后休息的重要性

振兴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许毓芬指出随着女性怀胎十月,体重增加,整体的新陈代谢与需求都会使孕妈咪的负荷增加。在生产期间(从子宫开始收缩算起到婴儿出生),整个产程对初产妇(初次生产)来说至少要历经32小时,经产妇(生过小孩)也有23小时,于是生产过程对女性的身心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负荷,会造成气血不足、气力耗尽,因此产后的休息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产妇的情绪起伏也会影响乳汁的分泌,在中医学中所谓的肝郁,还包括自律神经的部分,所以产妇谨记要好好维持情绪的平和,不要过于紧张。而产后忧郁通常是因为荷尔蒙的瞬间改变,造成情绪波动过大,建议家人一定要多加关心与陪伴。

许毓芬医师提到坐月子是要预防及消除产后不适,通常因为孕期腰部肌肉的负荷增加,加上分娩时的用力、出血与出汗所造成的「阴气亏虚、元气耗损、百脉空虚」等现象,此时身体容易遭受外邪入侵,常见贫血、身痛、腹痛便秘等不适的状况,一般而言坐月子至少需要六周的时间,但仍需要视产后女性的不同体质与复原快慢而定。

产后注意4要点

因为产后女性的体质多属于「气」、「血」、「津液」不足,容易受外邪而造成寒凝血瘀,即中医所谓的「虚寒瘀症」,因此许毓芬医师提供女性朋友们在坐月子期间要特别注意以下四点:

1 注重保暖、避免着凉

同时要避免过于温暖引起出汗过多,不宜使用冷水淋浴,以免出现关节酸痛的症状。

2 多休息、睡眠足

不宜过度劳累,以免恶露延长或引起子宫下垂、 *** 下脱。但也要适度活动,使气血通畅、促进身体复原,产后8天内禁房事,利于子宫恢复即避免感染。

3 做好外阴清洁

防止因为恶露排出时所受到的感染。

4 增加营养

多食用蛋白质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而食物不宜过于肥(油)腻,过寒或过热也不宜。

掌握4原则 代谢修补没烦恼

许毓芬医师说明坐月子有关食补或药补的任务,简单说来整个过程都在「调补气血」,在中医上来说会有阶段性的用药,但是每一个原则都是依循产后妈咪身体的状况做药补的调整,唯一要注意的是妈咪选择哺乳或是不哺乳在食补的选择上会特别注意含有发乳类的营养成分。

食物的摄取上,振兴医院营养治疗科营养师苏素满表示饮食摄取要均衡,此时的女性因为处于高代谢期,需要高热量、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水分饮用要足够,并依照不同体质与产后不同的状况作调整与控管。譬如在伤口修复期可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取,促进身体的组织再造与乳汁分泌,哺乳期间可以多增加发乳类的食物补充营养。剖妇产的女性因为伤口复原需要时间,因此建议产后1-3天的食物中避免酒精的添加。

抽言:老姜与嫩姜大不同,如何放才正确?

营养充足的月子餐

苏素满医师指出坐月子期间一定要营养充足,当热量摄取足够之后,奶水就会充足,营养师进一步提供坐月子期间营养的摄取需要注意以下重点:

1主食类约3-4晚五谷根茎类的食物(建议未加工的谷类,纤维量才足够)。

2肉鱼豆蛋奶约,牛奶一天约2杯。

3蔬菜3碗、水果2份。

4水分建议3000c.c.(特别是有哺乳的妈咪)

一、清除恶露

许毓芬医师提到坐月子期间首先会使用一些药膳协助女性将恶露排出,所以会给予活血去瘀的药物,以生化汤和麻油鸡最为常见。另外产后妇女也会出现气血不足,同时要注意不同的复原状况予以调补气血。通常中药会给予较为缓和性质的药补来增加活血也一并补血,如丹参、当归、川芎等。

1生化汤:自然产妇通常产后第一天开始服用,如果过度活血恐会影响气血不足,剖妇产视出院后恶露有无排除干净再来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生化汤。如果恶露已经排净仍想要继续服用生化汤,医师建议将桃仁去掉。恶露中若血块多,可添加肉桂补足偏寒的体质;恶露稀少则加蒲黄、五灵脂。子宫收缩差则加益母草等。

2麻油鸡:麻油、酒与老姜都会帮助子宫收缩,鸡肉是补充蛋白质的来源。酒可以将某些药材的成分萃取而出,烹调产后药膳使用老姜而非嫩姜,老姜性属温热。要注意的是如果产妇本身体质燥热可以用苦茶油来替代麻油;有肝病者,以米酒水(酒精成分已去掉)代替全酒炖煮。

生化汤要服用一个月?

许毓芬医师指出生化汤要服用一个月是很严重的观念错误!生化汤的目的主要协助恶露的排出,去淤同时补血及温通经络的效果,通常是自然产后第一天或是隔三天即可服用。但要注意的是因为现代女性生产多在医疗院所,有时已投以「子宫收缩剂」,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延后或减少生化汤的服用。一般服用五至七帖,剖腹产建议产后第七天后服用三、四帖,多服用生化汤往往会造成恶露排除时间延长或大量出血最后导致贫血,绝对小心与注意!

二、促进乳汁

一般而言胎儿分娩后,产妇即进入哺乳期,苏素满营养师说明若有哺乳的妈咪在月子期间的热量需求会较一般女性多出300-500大卡,着重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微量元素等的摄取,此时营养来源正确且充足也有助于婴儿营养的获得。时间历程约半年,直到断奶才维持正常热量的摄取。未哺乳的妈咪,苏素满营养师建议在产后3天到一星期间因为身体虚弱,一方面也是因为产后高代谢期,所以营养的摄取热量也要比平时多增加300-500大卡,以应付身体机能的代谢与修复。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乳为血之余,此时期的药汤以增补气血为重要。有些人会认为产妇气虚而提供人参茶饮用,但医师指出人参(高丽参)会加快退奶,如果有哺乳的妈咪就不要饮用。哺乳期最重要的是「吃」和「睡」,睡眠与营养充足,乳汁便会足够。

1 猪脚炖花生

猪脚富含胶质、蛋白质与脂肪,有滋补阴液的功效,也可补气血,许毓芬医师建议可以适时在食物中添加中药补血滋润,加强乳汁分泌,素食者,可选择胶质多的植物譬如黑木耳、白木耳、珊瑚草,莴苣等。

2 青木瓜排骨

产后妇女若奶水不足,亦可用青木瓜排骨煮汤吃,对于促进乳汁分泌有效。素食者若要尝试,可用豆腐皮代替排骨。许毓芬医师补充青木瓜排骨汤中适时加入四物去烹调,不过因为四物乃为补血的药物并没有补气,因此建议再添加黄耆与党参做为补气的功效来源,或者用八珍的效果会更好。

三、增补气血:

产后约2个星期,将重点放在「养血」与「补气」,如当归、党参、川芎、黄耆、茯苓等促进新陈代谢与帮助子宫机能恢复。之后重点让身体机能完全恢复,服用四物或是八珍汤养血补气。许毓芬医师建议若是怕补汤过于燥热,可以在药汤中添加少许没有味道的玉竹、麦门冬等寒性药材。

1 四物汤

四物成分有当归、川芎、生地、芍药。是补血、行血、活血的作用,使脸色红润、肌肤光滑,产后服用达到补血的功效。

2 八珍汤

八珍就是四物加上用来调脾胃的四君子,四君子成分有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四物汤补血、四君子汤补气,因此喝八珍不仅可补血又可补气,气血充足。

四、修复机能

有的妈咪会误以为生产完后,会造成身体老化,许毓芬医师特别指出只要坐月子期间好好调补气血,达到滋润补血的目的,即可促使身体机能恢复,身体就会保养好。但是有的人本身即是燥热上火的体质,在产后便不适宜太补。

依不同的产后体质掌握好前三阶段,「充足休息」、「均衡饮食」在产后身体机能的修复上相信可以达到。苏素满营养师补充现代人营养充足,反倒要注意是否在月子期间补过头,造成营养过剩,而非营养不良,适量补充营养,注意饮食均衡,过犹不及可就不好了,但是若太过小心翼翼担心产后身材变形走样,而拒绝充足饮食,也不是正确的做法。

驱散产后不适

许毓芬医师指出古代中医有些无法完全通用于现代产妇,特别是因为西方医学的生产方式如剖腹产或是外阴切开等外科手术,所以造成产后身体不适的状况有很多种原因,除了体虚可以药补之外,其他都要针对体质来做解决,最重要的记得和医师做诊疗上的讨论与评估解决产后不适。

1 产后身痛

许毓芬医师解释产后身痛是严寒季节分娩后常见的一种症状,由于产褥期间出现肢体关节的酸痛、麻木、肿胀等状况发生,也是俗称的「产后风」,以冬天生产最为常见。而产后多虚多瘀,一般以正虚邪实者多,故治以补气养血、去风散寒、除湿通络为主,切忌生冷食物(蔬菜建议加葱、姜、蒜等温热食材辅助)、寒性水果(如:西瓜、哈密瓜、橘子、柚子、奇异果等)。食补方面可注重:杜仲、续断、羊肉、姜、当归、桑寄生、菟丝子等。

2 产后便秘

许毓芬医师解释产后便秘通常因为产后失血引起,或是卧床太久没有运动,或外阴伤口疼动不敢用力解便,中医会依不同的方法给予助软便的药,例如当归可以帮助补血又可软便,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服用四物汤会拉肚子(四物中除了川芎外都有滋润软便的效果)。苏素满营养师建议食物中多摄取纤维素增加排便的通畅。

3 产后腹泻

食用过于油腻或是生冷的食物引起,或是病患体虚引起。苏素满营养师指出若有腹泻问题的情形发生,水分的补充要足够以防止身体脱水,腹泻期间可补充热舒跑、温性果汁(如苹果、葡萄等),以稀饭及清淡进食的方式慢慢恢复至正常饮食。许毓芬医师指出如果是剖腹产后出现便秘或是腹泻症状,要考虑手术诱发症状的可能性,与医师讨论找出原因。

4 产后发热

许毓芬医师提及无其他合并症状的发热可能因体虚引起,但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另外乳腺发炎阻塞也有可能会引起发热,外阴感染或腹腔感染也都会引起,一定要到医院就诊方能诊察原因,进一步对症下药。

5 产后腰酸背痛

孕妈咪在妊娠期间因为身负胎儿,体重增加,对于腰部肌肉的负荷也会增加,许毓芬医师表示,妊娠后期需要使用拖腹带以减少腰部肌肉的负荷,一方面和卧床太久活动太少有关,不建议躺太软的床,从中医角度认为肾主骨、肝主经、脾主肌肉,会给予补肾气强化筋骨力量的药材,例如杜仲、续断。

许毓芬 现任:振兴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

苏素满 现任:振兴医院营养治疗科营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