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腿上长丹毒怎么治疗

如题所述

丹毒病因症状丹毒多因血热内蕴,外染毒邪,或体表皮肤破伤,毒邪乘袭,外窜肌肤,内走营血而成。可发于身体任何部位,多见于腿胫、头面,如不根治,常可反复。起病急骤,患处掀红肿赤,色如涂丹,故叫丹毒。本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局部出现片状红疹,色鲜红似玫瑰,形状不规则,与正常皮肤界限清楚,边界稍隆起,有时可发生水泡,压之褪色,去除压力后颜色很快恢复,有烧灼感,常伴寒战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本病由细菌侵入皮肤或粘膜内的网状淋巴管所引起,起病急,蔓延快,一般不化脓,很少有组织坏死,多发于面部或下肢。若反复发作,使淋巴管阻塞,皮肤增厚,形成象皮病。自疗注意事项(1)注意休息,抬高患肢。(2)局部用50%的硫酸镁湿敷。(3)忌烟酒及辛辣、鱼腥食品。自治疗法1.成药自疗法(1)导赤丹,每次服6克,每日2次。(2)清血解毒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3)龙胆泻肝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2.验方自疗法(1)大青叶60克,水煎代茶服,每日1剂。(2)南瓜藤根连花适量,捣汁内服,每日2次。(3)韩信草50克、一见喜15克、水煎内服,每日1剂,连服4-7天。(4)野菊花、土茯苓各30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3.食疗法(1)鲜油菜叶50-10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经常食之。(2)豆腐250克、鲜丝瓜根120克,炖汤服食,连服数天。(3)生姜9克,蜂蜜少量,将生姜焙干研细末,用蜂蜜涂擦患处。本方具有祛风燥湿之功效,主治风热、湿热之邪发为丹毒。(4)干姜末适量,干姜末用蜜调匀涂之立愈。本方主治五色丹毒遍身散行。4.外治自疗法(1)蚯蚓1条,加入白糖适量,半日后涂敷患处。(2)生姜9克,焙干研末,用蜜调后涂敷患处。(3)仙人掌根1块,捣汁敷患处,每日2次。(4)鲜苏叶适量,捣烂后外敷患处,每日2次。(5)白海蜇皮适量,浸潮后贴于患处,每日2次。(6)扁蓄草适量,捣烂后外敷患处,每日2次。(7)蟑螂4个,捣烂后外敷患处,每日2次。5.其他自疗法(1)紫苏叶、葱白、鲜凤仙花各50克,水煎熏洗患处,每日2次。(2)海桐皮、姜黄、汉防已、当归尾、红花、苍术、黄柏、晚蚕砂各12克,水煎熏洗患处,每日2次。(3)引嚏法:元胡、皂角、川芎、藜芦各3克,研成细末,以手指蘸取适量抹鼻引嚏。用于颜面丹毒,每日数次。引嚏法不可久用。若有过敏者,应立即停用。避免误诊在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后,尚须继续用药数日,不宜过早停药,以防复发。丹毒一般不化脓,不须手术治疗。若出现高热、神昏、谵语,应立即送医院。http://www.newhealth.com.cn/doc/jbzl/newpage47.htm关于丹毒丹毒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丹毒链球菌)侵入皮肤或黏膜内的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好发于下肢及面部蔓延迅速,好发生组织坏死或化脓.中医也称之为丹毒,因其病位不同,命名也不同,生于头面部,轻者称抱头火丹,重者称大头瘟,生于下肢的称流火,新生儿丹毒发无定处,称赤游丹毒。病因病理中医学认为本病因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搏结而成.《圣济总录>热毒之气,暴发于皮肤间,不得外泄,则蓄热为丹毒。或由于皮肤黏膜有破损,毒邪乘隙而入.凡发于头面者为天行邪热疫毒之气或风热之邪化为火毒。发于小儿者,则由胎火胎毒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致病菌是具有溶血性能的丹毒链球苗,通过皮肤的破口(或毛囊孔)侵入皮肤或黏膜内病变蔓延迅速,引起网状淋巴管发炎.由于淋巴管炎使淋巴血液回流受阻,故局部可出现水疱,当细菌毒素侵入血液时,即可引起全身反应.治疗(一)普通康复疗法注意休息,抬高患处.及时处理皮肤小伤口,彻底治疗足癣.注意改正不良习惯.(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1.风热毒蕴发于头面部,恶寒发热,皮肤鲜红灼热,肿胀疼痛,甚则发生水疱,眼胞肿胀难睁.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 散风,清热,解毒。[方药] 普济消毒饮加减:金银花16克,连翘13克,野菊花35克,黄芩12克,黄连7克,牛蒡子12克,紫花地丁35克,赤芍12克,大青叶16克,丹皮12克.若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元明粉,咽痛加玄参、生地。http://www.msnqq.net/Article/Family/FamilyIatrical/2005-07-17/Article_17188.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4
丹毒(erysipelas)系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中医称为火丹、流火。 〖临床特点〗 一、病因: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二、先驱症状:畏寒、全身不适、高热,39~40℃ 三、好发部位:小腿、颜面部。 四、皮损特点:鲜红色水肿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界较清楚,严重者可发生水疱 Fig1。 五、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六、自觉症状:压痛明显,局部皮温高 七、预后: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肿,下肢反复发作可导致象皮肿。 八、实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增高 〖鉴别诊断〗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癣菌疹 〖预防治疗〗 治疗原则: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一、全身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480~800万单位/日 静点,过敏者可用红霉素 二、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足癣、鼻炎等,下肢应抬高患肢。 三、支持疗法,对症处理。 四、局部治疗:呋喃西林液或硫酸镁湿敷.五、物理疗法:紫外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复发作,称复发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肿。发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肿,亦称象皮腿。 丹毒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的脓性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组织。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中白细胞增高,可诊断为丹毒。但应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外界刺激物的病史,无全身症状,有瘙痒;蜂窝织炎为境界不清的弥漫性浸润潮红,显著凹陷性水肿,不软化破溃,愈后结疤。 丹毒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适当隔离。如病在下肢,则应卧床,抬高患肢。药物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口服或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局部可外涂20%~30%鱼石脂软膏,或用0.1%雷夫奴尔溶液湿敷。 什么人易患丹毒? (1)与体表慢性病灶有关 颜面丹毒多由鼻、咽、耳等处的病灶而引起,特别是鼻炎患者以及经常用手挖鼻的人容易患丹毒;下肢丹毒则多由足癣或下肢外伤引起。 (2)与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 营养不良、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以及肾性水肿,皆为本病的促发因素。 因此,即使是鼻炎和足癣也应积极治疗,并且不要养成用指甲狠挖鼻孔的习惯。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患有肾性水肿时,更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完好无损。]
第2个回答  2013-10-13
建议: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好发部位是下肢和面部,其特点是起病急,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治疗: 1.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发生下肢者抬高患肢. 2.大剂量青酶素静滴或肌注,直到局部病 变消失后,仍应继续应用5-7天.不能过早停用,防止复发.3.局部理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0-14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尤其是老人腿上有了丹毒应该选择中医中药治疗,因为中医中药外用药对人体免疫力没有伤害,而西医治疗对人体的伤害很大!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  “蒲银散”作为中药散剂,针对丹毒的诸多症状疗效奇特,能活血化瘀、提毒外出、祛腐生肌、清热解毒,清除坏死组织,杀菌消炎,迅速改善患处周围组织的微循环,从根本上切断病机,彻底根治丹毒顽疾。蒲银散的使用方法十分简单,只需取适量药粉以蜂蜜调匀,涂抹于患处即可,具有吸收快、作用迅速等特点,安全、便捷无副作用,适用于不同年龄及不同部位的患者使用,对于治疗丹毒症,效果非常显著。一般患者使用2-3个疗程便可治愈。一疗程大约用药3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