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洛阳那个古墓那么多?

比如,,汉高祖刘彻之类的,,,

以古都名世的洛阳,精湛的龙门石刻,称甲天下的牡丹,早已闻名中外,但那地下的万千古墓,却鲜为人知。

  横亘洛阳北侧的邙山,冢连冢、墓压墓,古墓之多,有"无卧牛之地"的说法。"生于苏杭,葬于北邙"之说更是久为流传,以至北邙成了一般墓地的代称。

  20世纪50年代,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轴承厂、矿山机器厂等现代化大工业先后在洛阳兴建。动工时,向地下打进探孔,几乎处处发现有古墓。有时探出的古墓,上面是唐代的,下面是汉代的,考古工作者称为不同时代的文化层"叠压"。为避开汉魏故城和隋唐故城遗址,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曾经四易厂址。当时的中央文物局还专门成立了洛阳考古发掘队,由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夏鼐担任正副队长,赶赴洛阳,主特解放后第一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他们在洛阳的烧沟村,一下子就钻探出古墓一千多座,发掘了其中400多座汉墓。

  30年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已经在洛阳发掘了100余处文化遗址、五大古都遗址和上万座古代墓穴,出土了三、四十万件珍贵文物,从石器时期的墓葬一直到明清的墓葬都有发现。洛阳称得上是一个古墓大观园。
洛阳【华夏第一王都】、【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其中【中国、中州、中土、中原、华夏】等称谓均来自于洛阳。“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中国古代帝喾、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帝喾都亳邑,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沿袭,共十三个王朝。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迁宅于成周,宅此中国”;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四方入贡,道里均”,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勋卓异、光耀千秋。
  “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在洛阳建东都,下令开凿大运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运 国务院立洛阳—华夏第一王都 网;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史学考证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洛阳还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
  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程颐、程颢开创宋代理学,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发明翻车.....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添加时间:2007-12-2 15:07:0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1
那是古代都城的所在地,古代很多王朝都建立在此,所以古墓多点也属正常!
第2个回答  2013-06-21
因为洛阳是六朝古都,并且洛阳是一个富庶之地,当然有许多人居住。
第3个回答  2020-12-15
汉高祖不是刘彻,汉高祖是刘邦,刘彻是汉武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