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人”这个词语怎么解释?

如题所述

2008年,以“雷”和“囧”为代表的一系列新网络语汇迅速占领语言高地。
如果说“囧”是网络时代80后、90后们从故纸堆里升级出的一个强大的解压缩软件,那么“雷”就是他们将所有生活中的现象解压后面对世界时的自我解嘲。
在“雷”和“囧”所引领的多元网络文化时代,每个人的感官和情绪都被调动了起来……

2008,网络造出来的“雷”和“囧”

“囧囧”有神 AND “雷”霆万钧

“囧”的上位颇有点“雷”人,可以说是一下子红遍了大江南北的网络世界。这个字被聪明的网友象形成了一张苦着表情的小脸,透着点搞笑、无奈以及哭笑不得。
与此同时,“雷”也在扩大着自己的势力范围,出生于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一代以自己的方式通过网络“雷”人或者被“雷”,并在被“雷”后潇洒地毫不掩饰地“囧”着。
如今,“囧”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形形色色的“囧”状图片大受追捧,百度贴吧的“囧”吧内帖子数已超过4万,从运动鞋到电影再到网络小说,无不想尽一切办法与“囧”挂钩。如今,被公认为“雷”源地的“天涯杂谈”继续着“雷”人之路,“雷贴网”上的帖子无不“雷”到众生,以“雷”人为己任的“天雷教”也拥有粉丝无数。
如果说“囧”是网络时代80后、90后们从故纸堆里升级出的一个强大的解压缩软件,那么“雷”就是他们将所有生活中的现象解压后面对世界时的自我解嘲。
以“囧”和“雷”为代表的网络新词语以它们强大的生命力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现代人的情绪,自然而然地代言了新生代网民的生活状态,让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标榜了自己的话语权。

古为今用OR词语乱炖

“囧”来自古代,古汉语里,它是光明的意思,是“炯”字的“祖上”。而现在,网络中流行的这个“囧”,意思大相径庭,它被象形化,表白了有点郁闷有点悲伤还有点无奈的心情。
同样被“古为今用”的还有“槑”,两个呆字的组合在古代原本是“梅”的写法,而今天,它的意思也被象形成了比呆更胜一筹的“呆”。
诸如此类“古为今用”的方式在网络间越来越多。这样的“火星”阐释,多少有点“词语乱炖”。但这样的阐释方法无疑让更多人认识了从前不在意的古汉字。在了解词语新意的时候,很多人会追问字的来源,于是那些古典文化呼之欲出。这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不无帮助。
有选择地激活生命力犹存的古汉字,“古为今用”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词语乱炖”。

网络语言IN文化印记

当初,强被拆解成“弓虽”,超被拆解成“走召”,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很“雷”人;如今,两个“呆”被拼成“槑”,“功夫”被拼成了“巭”,这些字看上去就有点“囧”。网络语言完成着“合久必拆,拆久必合”的过程,而“看图识字”一直都是认知网语的方式之一。
另一个角度来看,原来的网络语言是声音的变奏,比如“稀饭”是“喜欢”、“酱紫”是“这样子”;而今,网络语言是意思的演化,比如“俯卧撑”和“打酱油”用以形容假意路过者。网络语言越发需要放入特定的情境中去意会。
其实,网络语言是互联网时代的特有标签,从“菜鸟”到“粉丝”,从“酱紫”到“打酱油的”,从“雷”到“囧”……一个个鲜活的词汇,就是一个时代的网络文化印记。
现代人无法逃离网语的“魔咒”,也在网语的运用中尽享娱乐。

对话90后:互相雷到,感觉很囧

  通过网络和生于1990年的苏苏聊起“雷”、“囧”等网络语汇,结果,我们被彼此“雷”到,对话在有点“囧”的气氛中收场。

记:你怎么理解“囧”和“雷”之类的网络新词语?
苏:(发来闪电图片)你“雷”到我了。
记:不会吧,这个问题很“雷”人吗?
苏:太“雷”了,你不知道这些词的内在意思是很难表达的吗?你得通过和网友聊天多多体会才知道它们的意境(一副专家的姿态)。
记:(汗呐)那,你遇到过或听说过什么“雷人囧事”?
苏:我和你说一件我的事吧。(开始自说自话)我的朋友叫我小槑。
记: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苏:因为我喜欢发呆啊!
苏:你一定觉得这事我挺“囧”的吧,没有,现在发呆是一种时尚。有一次同学去上晚自习,两小时后回来发现我以同一姿态坐在书桌前发呆,他被我“雷”到了。
记:你发呆都想什么呀?
苏:不记得了,我现在准备发下呆想想你问我的问题……(无语了)
记:你这么个想法我很囧。
苏:我也想得很囧。(发来擦汗的表情)
……

遇见“雷人囧事”

人在网络漂,难免不被“雷”;出来混,迟早是会“囧”的。
在我们遭遇的那些“雷人囧事”中,有娱乐,有搞笑,有畅想,有思辨,有学以致用,有与时俱进……“雷”、“囧”以及它们的同类词语,正在演绎一场语言风暴。

  懂得“囧”,不落伍

  阿枫,自由职业,28岁

我至今还不知道那个“囧”字的正确读音,但从使用来看,应该是很丑陋的意思吧。“雷”这个词语我也用过。我觉得这些词是网络新思潮,是自我意识的一种体现。懂点网络新词汇,至少显得自己不落伍,一直在与时俱进。但我反对盲目的滥用。
我印象最深的“雷人”的事情是央视记者冬日那在奥运会上采访史冬鹏的那个片段。为此,我还写了一篇《今天,你被冬日那雷到了吗》的博客。

  “雷”和“囧”解读新感受

  吴小语,31岁,网络编辑

我觉得“雷”、“囧”之类的词都很新鲜有趣。网络诞生之后,我们从中得到一些新的体验跟感觉,这种体验和感觉用以前的词汇很难形容,于是有了这些新词汇。我觉得它们非常贴切非常传神地把握住了网络带给我们的新鲜感受。每次遇到雷人囧事的时候,把这些词拈来一用,觉得很是酣畅淋漓。
把我雷到的“雷人”?芙蓉姐姐算不算?那造型雷不雷?还有新版红楼梦的造型,我是从头雷到脚了……

  古为今用的新注脚

  老碧,35岁,营销策划

就如一叶知秋一样,一“囧”知代沟。初看到这个“囧”,觉得好像QQ对话常用的“郁闷表情”,本以为是网络新新人类的杜撰,没想到古汉语还真有这个字。不得不佩服新新人类了,至少说明他们很喜欢中国古老的汉字。
古为今用从近100年前的“五四时代”就开始提倡了,到现在“囧”的运用成了新注脚,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曾几何时,我们盲目地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这其实是对自己、对国家的不自信。但现在的新新人类完全不同,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更多的表现出自信和骄傲,很多传统的文化元素在他们这里也有了富于时代特性的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当然,我不太会用这些文字,但我并不反对80后、90后这样的表达。

  “囧”是有表情的文字

  陈米米,21岁,大学生

人类是有表情的动物,表情展现了人类丰富的情感,所以只有能充分表达人类情感的文字才最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无论是最常见的“笑、哭”,还是现在非常流行的“囧”,中国的文字都完美的诠释了情感,它把亿万人的表情记载到了历史中。

  耳朵短路,“囧”啊

  墨墨,媒体,30岁

一朋友即将生BABY,邀我陪着去看看婴儿用品。一路闲聊,朋友说要买“护臀膏”,我非常白痴地听成了“护唇膏”,进而又非常白痴地问道:“啊?婴儿还需要护唇?”朋友笑喷,明显被“雷”到了,而我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桩“囧”事的超级主角。汗呐!

  “雷”人的海归

  大刚,25岁,公司职员

囧就是窘喽,一个人很尴尬的状态,雷就是霹雳的事情!遇到的雷人囧事,就是在我们公司,一个海归在英国混了八年,结果回国居然找到我们这家民营企业,拿着低廉的工资,哈哈!

  频繁用“雷”词也很“雷”

  小马弟,23岁,IT业

如果做下统计,想必网友们每天都会在QQ上敲出N个“雷”或“囧”来。这件事本就挺雷人的。

  拿女儿“雷”人

  小哈,27岁,全职妈妈

8个月的丫头最近被偶搞了个头顶纸尿裤的很“雷”人的造型,偶给她拍了照片并发到了网上,附上了“乖乖闺女又被妈妈恶搞了”的说明,“雷”到看客无数。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5
雷:受惊吓,或者被震撼
  这个非常有名的网络词 据说出自浙江某地方言
  本义: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
  引申义:受惊吓,被吓到了,被震住了。是超流行网络语言。出处据说在江浙一带,特别是浙江东北部地区,发音lei dao是指听到别人的话很讶异很惊奇抑或难以理解,类似现代词汇“晕倒”、“无语”等等的意思。 由于打字习惯故而出现“雷到”这样的词汇,“雷到”其实当地本意是“瘫倒”、“翻倒”之意,语境用途比较广泛。
  某些时候雷也可以解释成因为事物的某些属性而使看到的人产生无限热爱的一种情况,累死于“一萌必中”。
  
第2个回答  2013-09-25
就是被寒到了。。震撼倒了
第3个回答  2013-09-25
就是有被吓到的意思
第4个回答  2020-06-05
就是被吓到的意思,我感觉应该有被雷劈到的那种感觉,比较有震撼力。
第5个回答  2020-02-27
雷人,是2008年新流行的网络词,来自于浙江的方言,大概就是被震慑,惊吓,很出呼意外的意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