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急急急

明清统治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专制统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明朝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并分别说明其作用
(2)为什么说军机处是黄泉高度膨胀的产物?
(3)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在当时分别有哪些危害?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使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获得高度发展。撤销中书省和丞相,把相权分给六部,还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在地方,明太祖为加强对地方控制,废行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司法、和军政。三司长官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作用大大加强了君主专制的皇权,充分保证了皇帝的权力,是明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产物和体现。
2、首先从军机处和以往的内阁的职能出发,内阁是具有自主处理事务的权力;而军机处完全是秉承皇帝意志的机构。
其次从人员品级,内阁成员是高级官吏才能充任的;军机处成员完全是皇帝简拔的。
再次从性质来看,内阁是政府姬机构的正常组成部分;军机处是类似于皇帝私人秘书处的性质
最后从办公地点来看,军机处的办公地点比内阁更加接近皇帝的办公地点,说明了皇帝控制力的加强。

从以上几点看,皇帝对权力的专制愈加强烈,所以军机处的设立为什么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3、八股文的危害极大,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治的工具,同进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文字狱的危害:
概括的来说就是以下六点
1、禁锢思想
2、扭曲文化
3、闭塞社会
4、给思想文化、士人风气带来恶劣影响
5、败坏了官场风气
6、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智慧和创造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06
1 明朝 创立 东厂 锦衣卫 等机构 用来监视朝野动态 及 百姓动态
2 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形同虚设,后来相继撤消,内阁也名存实亡

3 八股文 和 文字狱 都在某种程度上 禁锢了文人的思想 等
第2个回答  2010-06-06
1、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使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获得高度发展。在中央,明太祖借口胡惟庸案,撤销中书省和丞相,把相权分给六部,还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在地方,明太祖为加强对地方控制,废行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司法、和军政。三司长官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

2、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形同虚设,后来相继撤消,内阁也名存实亡 。

3、八股文的危害极大,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治的工具,同进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
文字狱的危害:(1)给思想文化、士人风气带来恶劣影响。龚自珍的名言“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大意是“言谈中听到文字狱就吓得立即躲远,文人著书就为生计,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对清代文字狱后果的真实写照。读书作文动辄得祸,文人学士只好泯灭思想,丢掉气节,或者死抱八股程式,背诵孔孟程朱的教诲以求科举入仕;或者远离敏感的学术领域,远离现实,把全部精力用于训诂、考据的故纸堆中,史称乾嘉之学。(2)文字狱败坏了官场风气。清朝官员大多数是科举入仕。作为文人,他们有可能成为文字狱的牺牲品;作为官僚,他们又是文字狱的制造者或帮凶。他们一方面不愿意自触文网,身死家破;另一方面不愿因为贯彻皇上谕旨不力,不能严究文字之责而获罪。于是他们只有向着谨小慎微、没有节操的方向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