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国家富强,让人民富强

如题所述

吏国家富强主要是建设本国 而不是制造出口产品 当然有很多方面我只说了主要一点点 少做出口产品制造本国财富 制造的财富平价送我们本国人 国家和人民都富有 人民对国家自然尊心 社会自然好治理 爱我们国家的老铁们给我点赞 这样我们国家就加快富有和发展` 如果只做出口产品不建设我们本国我们就成了世界的奴隶 觉得我说有道理吗? 当然很高很高的利益我们可做出口产品 我只能说了一点 还有一点就是要创造劳动力 我说的创造劳动力 不是增加劳动压力 我们创造劳动力是想办法制劳动工具提高劳动效力 有效国家的发展 觉得我说的不错爱国者给我点赞 还有还有我就说不了那么多了 我们国家算是平等 每个人都能找到工做 但是觉得有点不对的是打工的人做了几个月就出厂去找另外的工作 这对国家很不理想 对只做了几个月工作来说还没工作效率 有的事还不太懂怎样做就辞工了 原因 (1)工作压力好大自已不敢说 原因(2)老员工工资低想出去创业 如果能平平安安工作 老员工自然有工作效率到后来不是做主管也做工程师这种创业对自已对国家都有益所以要留住工人 每个人都是国家的宝贝 让打工的人做到钱有劳动报酬 又有工作效率 很多很多我说不完 还是给我点个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15
攘夷必先安内,首先反腐绝对不能手软,肃清了国家的蛀虫国内必然繁荣昌盛民族兴旺,接着国家自然走上了富强的道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08
国富国穷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制度是不是鼓励企业家精神,市场交易成本是不是较低,国民科学素养是不是合格,文化上是不是追求勤劳节俭,政治上是不是廉洁等。如果这样从不同方面找原因,会有很多,到底哪个是最重要的,很难判断,很容易就以偏概全,也很难找到改变贫穷的可行道路。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从国家富强的表现,倒推要有这些表现需要做什么,政府需要提供什么环境,创造什么条件,这样就较容易找出改变贫穷的可行路径。显然这些环境和条件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提供,需要一个强势政府的长期奋斗。一个贫穷的国家,技术没有,企业家很少,市场交易成本高,国民素质低,制度不完善,基础设施缺乏。这些问题没有办法一下子解决,要想从贫穷变成富强,需要长期的管控:有控制地逐渐改善市场环境,有步骤地逐渐升级产业,防止国外资本冲击,强力引进新技术,逐步完善设施等。只有拉平技术差距,健全市场,制度和基础设施后,强势政府才可以变成弱势政府,减少在经济中的作用,之后的进步才主要由市场驱动。
下面就从国家富强的表现来倒推,看看如何做才能改变贫穷面貌。
国家富强的直接表现是:国民富裕,可消费的财富多,可持续,劳动时间少,精神自由快乐。
这意味着:创造财富能力强,可持续,分配合理,制度符合人性。
进一步倒推,必须做到:产品性能好,生产效率高,可持续,分配合理,制度公平正义符合人性。
做有利于这些方面的事情就会变得富强。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些方面,搞货币宽松,消费刺激都不会有好结果。下面分别展开论述:
产品性能好
产品要不断改进,能更好符合人类的需求,性价比要高。如汽车比马车好,手机比固话好。这就要求不断发明出更好产品。所以要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保护知识产权,让创新者得利,技术交易市场发达,知识转化成产品的速度快。社会要有学习和创新氛围,鼓励创新和创业,宽容失败。肢体残障人士,更容易静下心来从事研发工作,一定要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新创的公司不能有太多的限制,成本要尽量压低,雇员少的,可以在住宅区办公,收入低的,可以不用报税。 要提供公共图书馆,实验室和各行业博物馆,有知识库和专利库,方便查阅和学习。工厂要方便民众参观学习,大学要让外人旁听,知识精英要经常传播知识。社会上要有各种学术俱乐部,兴趣小组,和交流平台。如此才能有更多更好的产品创新,不断提升财富水平。
这些方面,目前我们都有不足,教育又是最糟糕的。僵化的教育严重扼杀国民对科技的兴趣和创新能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上级决定下级的制度,一切以分数为准,考试内容是僵化的知识,完全无视最重要的思辨训练,科学方法的掌握,知识框架搭建和人文精神培养。恶劣的教育和恶性市场竞争环境,导致中国人的创新能力丧失。占五分之一的人口竟然对人类现代科技的贡献约等于零。这是中国人被歧视的主要原因。
教育制度改革的关键点是要改变自上而下的制度,要让学生也可以决定老师的任免和职称,教育机构自主办学,教育机构的收入来源是学生的学费,毕业后捐助和研究经费,学费是政府转移给学生的教育劵。
加上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发明出好产品能得到丰厚回报,学生的教育需求自然就是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这样,学生的选择可以让老师优胜劣汰,让学校优胜劣汰,让教育自动以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为导向。教育出大量创新人才,产品自然会被不断升级,社会财富不断提高。
生产效率
指设备的效率和组织的效率。设备是属于生产性产品,其效率的提升也是要有赖于创新。和上面的做法一样,要不断开发出新设备,自动化程度更高,速度更快,质量更稳定,灵活性更强,更节能等,目的是让设备的生产效率更高。组织效率指的是生产的管理形式,商业模式以及社会的交易效率。方法有:分工,规模生产,配套产业链集中,质量管理系统,ERP,电商,精益生产,标准化,物流顺畅等,这些都可以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组织形式的创新有赖于人的创新,更有赖于同行间的公平竞争。政府要提供公平竞争环境,避免地方保护,限制垄断,完善基础设施,统一语言和制度,制定标准,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等。
国民素质也会影响生产效率。随着新产品和新技术出现,员工必须迅速掌握才能做好工作。所以国民要普及科技知识,掌握正确学习方法,拥有必要的知识框架,遇到新知识可以迅速学会。
可持续
是指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地球环境的承载力有限,我们必须要降低对环境的破坏。资源也要高效利用,并做到循环使用。如:使用低毒可分解农药,绿色出行,鼓励耐用品,限制一次性商品,提倡素食,减少食物种类,鼓励食用容易大规模生产的食物,分类回收垃圾,工厂减少排污,开发绿色能源等。我们在这方面做得都很糟糕,导致现在污染严重,国民健康受到影响。
改善的办法有:补贴能大规模生产的食物,如番茄,黄瓜,限制低产的食物,如樱桃,螃蟹;污染成本化,如炼钢厂,其排尘按量收费,收费标准要能鼓励工厂采取措施,只要有减少就减少收费,这样工厂就有动力去安装过滤装置,并不断改进。环保局判决式管理只会让政府人员有渎职空间,企业花精力维护与政府的关系,而不是去精心减少污染。
另外要在文化上提倡勤俭节约,鼓励储蓄,这样才有资金搞投资,增加资本规模,资本规模大,效率也会提高。
分配合理
要做到按劳分配,为全体国民提供基本保障,适当照顾弱者和暂时遇到困难的人。限制不劳而获的行为。税收不能过高,让企业有动力和资源经营好,个人有动力和资源做好工作。劳资双方都有动力去提高效率,减少劳动时间,相互有对等制约机制。工资支出不能低于企业的利润。员工的利益要和企业的利益捆绑,贡献要与收入关联。市场竞争要自由,公平和高效,不能有垄断和限制。利益分配上,国内企业做得最好的是华为公司,其次是互联网企业,最差的是国企和事业单位。
分配的合理化有赖于政府的引导和公平的竞争。政府要制定合理的劳动法,鼓励建立工会,人才自由流动,限制垄断,鼓励创业等。
制度合理
指政治制度和其他市场交易体制,反馈机制。一个社会一定有很多公共事务,无法由企业和个人承担,于是大家就需要一个政府去负责这方面的事情。政治制度就是关于政府的产生,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好的制度一定要防止坏事鼓励好事。要制定尽量详细规则和规范,有什么事情直接按规定去办,减少舞弊空间,这就是法制。法制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事先想到,所以要有正义的官员和有道德感的民众。前者需要民主选举和政党保证,后者需要教育,自由和信用体系。在好的制度下,人人平等,人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追求个人幸福的能力和自由,人人都能安心和高效做最有价值的事情,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如交通,安全,环保,稳定货币,国际环境等。
市场交易体制是指各种资本,资源,要素的配置和交易市场,如股权交易市场,期货市场,现货市场,人才市场等。
反馈机制主要指检测评价机制,信用机制。我们在反馈机制上非常欠缺。只有政府的检测监督机构和外资的认证机构,而信用机制完全空白。如果我们建立大量公正的检测机构和评价机构,就可以让企业和个人研发的好产品迅速占领市场,不需大量做广告,低成本完成产业升级。信用机制的缺乏导致社会上坑蒙拐骗事件层出不穷,讲究信誉的企业和个人不能脱颖而出。解决的办法:由慈善基金出资建立检测评价机构和信用机构,并由社会名流和全社会监督其公正性。
一个国家如果在这5个方面做好,就能变富变强,其他措施都不会有好结果。
这些道理也可以用历史验证,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工业革命前,人类的生产效率基本上是停滞的,有文字记录的几千年都是一个样子,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朝代,出现了多少伟大政治家改革家,国民都很贫穷,一直到英国工业革命前夕,首先是纺织机械发明,大大提高了纺织行业的效率,然后蒸汽机的发明,又提供了远超人力的动力来源,大幅提高了人均产能,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人类又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满足人类需求,从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在劳资双方的斗争中,劳动力报酬也不断提高,整体的富裕程度就不断提高。后期的内燃机发明,电气化,直到现在的信息化更是如此。全球所有国家的经济历史都表明:人类富裕程度的决定因素是好产品和高效设备。一个国家要变得富强,也只能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发明好产品和高效设备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英国以1000万人口迅速变成世界上的最强大国家,接着法国引进英国技术,并利用高温除菌的发明改善食品工业,很快赶上英国。德国引进英国技术后,又发明内燃机,效率更高,很快国力超过英国。美国的赶超也是类似,引进技术,爱迪生发明各种电器,大幅提高生产率,从而成为最富强国家,二次世界大战的帮助倒是次要的。
中国的情况也类似。几千年来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百姓的生活水平基本停滞。一直到中国改革开放,财富水平才迅速提升,原因是产品性能的提升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方法就是招商引资,外资直接带来先进产品和生产设备。所以中国的财富创造能力大幅提升,虽然外资拿走大部分利润,中国依然收益巨大。接着就是内资企业的山寨模仿,产业工人素质提高,更进一步提升中国的财富能力。同时中国鼓励出口,避免分配的不合理造成的生产过剩,并且让政府和内资企业有外汇购买国外技术和设备,升级产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不过,随着技术差距缩小,经济规模扩大,山寨模仿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麻烦,我们必须自己拥有创新的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财富能力,才有可能赶超欧美国家。中国在08年的4万亿刺激政策,好处是完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物流效率。但因为没有重视产品性能和生产效率,只是原有生产规模扩大,现在就带来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利润少,升级困难等问题。如果当年利用欧美困难,4万亿中拿出一半大力购买技术,搞研发,现在的情况要好很多。当年刚好政府有钱,企业也有钱,老外也愿意卖,不像现在全球都在警惕中国。
同样的,中国补贴农民买家电也没有多少好处,不补贴也会购买,只是会晚几年,补贴企业升级改造效果就好得多。
农机下乡好处较多,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现在平原地区的农民体力劳动较少,但产量还有增加,虽然农村的年轻人很少,但对农业产量没有影响。
中国在基础设施上做的很好,这反应在物流的效率高,上下游容易配合,所以这些年中国的产业配套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这就提升了组织效率,最终反应在生产效率上。
这些年我们在环保上做得很差,导致污染严重,国民健康变差。
在分配制度上除互联网企业外做得大都不好,所以导致员工跳槽频繁,不能专注行业,这导致工匠精神的缺失,做不出精品,高精产品只能高价进口,大大影响国民财富水平。
国外的经济现状也同样表明这5个方面决定富裕程度,产品性能和生产效率最重要。
所有发达国家都是技术先进,在某些行业保持全球生产效率最高,产品性能最好。所有贫穷国家一定是没有优势产业。南欧国家目前的困境也是因为原来的传统产业大多被中国出口消灭。导致他们的财富创造能力丧失。加上高福利的制度使得国民丧失奋斗动力,不能研发出新的好产品。德国富强是因为有上千家的全球行业冠军企业,产品性能最好,所以利润高,财富创造水平自然高。北欧国家也都有优势产业,加上人少,资源多,所以自然很富。韩国能成为发达国家也是因为在技术上进步快,其产品和生产效率追赶上了欧美。在重要工业领域除航天和核子外,韩国以4000万人口在战后的30年内全部超过中国,并接近欧美水平,靠的是国民勤奋和政府扶持财阀。非洲黑人国家,国民懒惰,无法拥有先进技术,其产品和生产效率落后,会永远是全球垫底国家。
现在我们的政府也认识到过去政策的不足,开始提倡供给侧改革。其内容是调结构,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总体上是正确的,但没抓住关键。关键一定要围绕在产品创新和生产效率提升上,在最欠缺的地方下功夫。现在最欠缺的是:公正的检测评价机构,信用体系和教育制度改革,这些制度的缺失导致企业不能正常优胜劣汰,和创新人才培养不出来。可行的解决办法上面都有介绍,再进一步说明下。
检测评价机构要由慈善机构出资,政府也可出资但不可参与管理。免费大量检测评价产品并公示结果。检测内容要全面,涉及消费者感受到的和感受不到的方面。如对化妆品检测,要检测所有成分,对安全性和效果做长期评估,而不是暂时的效果,不同公司产品做对比实验,全部数据和评估结果公示出来,做出排名,消费者很容易查阅到。淘宝网站上有评价体系,但评价的内容太局限,只涉及到消费者感受到的地方,针对更重要的更本质的性能,消费者是无法评价的。但即使这样,淘宝网这个评价体系依然起巨大正面作用,促进了商品优胜劣汰。
信用体系一样要由社会名流或全社会监管其公正性,并多家竞争。信用内容包括:违法记录,商业不良行为记录,合作伙伴评价,亲属关系,名誉证书等,按合理的权重做出评级,只要得到本人授权,其他人和机构就可以查阅详细记录,最终评级得分不需得到授权所有人都能看到。
教育制度改革的关键是改变自上而下的制度,学生要有权决定老师的任免,教育机构自由办学,加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会让学生和老师都有动力和条件进步。
如果我们能完善这些制度,以中国人的勤奋聪明和巨大体量,我们就能很快达到欧美的富裕水平。
常见经济问题回答:
随着机器人代替人工,大部分人失业怎么办?
国家可以对企业征收较高资本利得税,然后转移给民众。或者创办国有企业,产品免费分配给国民,但国有企业一定只能针对没有改进潜力的,必需的产品,否则社会就会失去进步的动力。大部分工作被机器人代替的事件20年内还不会出现,但失业率会持续上升。复杂物体的三维识别,复杂情景判断的算法以及灵巧运动的机电设计还没解决,通用性机器人短期内还无法研制。现在较成熟的在知识应用上,如在大量信息中找相关性,判断和筛选。具体应用有:机器翻译,医疗诊断,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在不需走动并有人辅助的情况下,机器人技术也开始应用,如达芬奇手术机,工业工作台,汉堡机,炒菜机等。所以几年内医疗行业会有大量医生失业,工厂里重复性较强的工作会逐渐减少,食品制作行业也会逐渐减少人工。公司里不涉及研发和艺术性的白领工作会逐渐减少,如股票分析,交易员,财务审计,订单处理,销售支持等。工业领域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标准化提升,自动化的实施会更容易,不一定要用机器人,用机械和电气的方法依然可以自动生产,减少人工。
随着失业率的上升,国家会逐渐提高资本利得税,增加社会福利。作为个人,要选择创造性的工作和人性互动的工作,这些工作不会被机器取代。
生产效率提升,多生产的产品卖给谁?
根据萨伊定理,总生产一定等于总需求,因为生产创造的财富就是劳资双方的所得,劳资双方的所得就是购买力。这个定理只针对长期的,整体的,市场有效的时候,才成立。因为劳资双方所得必须转化为货币才能成为购买力,转化为货币后又有部分是转为储蓄的,如果产品不是市场所需,或者和需求结构不符,商品就会有剩余,总产出就会大于需求。
针对一个产品,生产效率提升了,企业会减少雇员,提高内部人均工资,降低卖价提高社会有效需求数量,但若其他条件不变,按金额算,新的总购买力一定是少于原购买力的。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从而创造新就业,把被老行业减少的就业量弥补回来,这样社会的总购买力才会恢复和提升上来,整个社会才会变富。
这也是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规律:老产品生产效率提升---> 辞退多余员工,提高留下员工薪资--> 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拉大---> 新产品研发出来,创造新需求和新就业 --> 失业率下降 整体工资水平上升,富裕水平上升-->新产品生产效率又提高,失业率上升....然后循环。
但老岗位就业量减少和新岗位就业的创造,中间有时间差。所以经济危机总是周期性地出现,一旦生产效率普遍提高,必然就是失业率上升,老产品产能大于有效需求,出现经济危机。这时的解决办法是政府把税收转移给失业的人,或者企业把多赚的钱搞研发,增加研发岗位就业量,从而整体上保持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随着技术进步加快,市场信息反馈准确度和速度提高,经济的周期会越来越短,一个行业效率提升,减少的就业量会很快被新行业创造的就业量弥补回来。历史发展到现在,这个规律基本成立,但未来这个规律会越来越偏离。为什么呢?原因是地球的资源限制和人类欲望的自我克制。从自私的本性上讲人类可以有无限的需求,产品数量和种类上可以需求无限,但条件的限制和人类精神的自觉,会自我限制需求。随着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的代替,新需求不再被大量创造出来,总的就业岗位会越来越少,未来大部分人的所得将是政府的税收转移或产品的免费供给,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将按一定的标准免费提供给所有人,少部分人有研发和艺术创造的工作,大部分人没有工作,整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玩耍。
美国国债越来越多,利息都快赶上政府收入了,未来会怎样?
国债就是货币,国债增多一方面代表政府的有赤字,另一方面代表市场上货币增加。
支出大于收入无论是对政府还是企业或个人,道理都是一样,不能持久,当超过偿付能力后就会崩盘,政府唯一特殊的地方是可以印钞票还债,但会导致货币贬值,导致交易成本大增,降低经济效率,从而伤害财富的创造。
市场上货币需求增加代表交易额增多。但市场交易额增多并不一定需求多印货币,可以通过记账抵押等方式创造信用货币。所以现代国家一定是限制大额现金交易,鼓励电子货币,货币面值也不能太大,一方面是降低对货币的需求,减少利息支出,另一方面是限制非法交易。
美国政府解决国债问题方法有很多,如减少军事开支,增加资本利得税(发达国家中美国资本利得税较低),变卖土地(美国国有土地占40%)等,次级手段还可以是缓慢无锚印钞(年通胀控制在10%以下就不会对经济有较大伤害),金融操纵掠夺外国资产(美元作为国际贸易货币可以做到这点),引发区域战争卖军火(美国军火最先进,利润大,现代武器大部分国家不会造)等。
这里顺便提下中国国债,中国的国债也很多,中国政府还债的能力比美国强,主要是控制的财富多,如:关键行业都有国企控制,矿产国有,土地国有等。人民币背后的信用保证比美元强大,所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没有大幅贬值基础,中国政府有比美国更大的实力和更多的办法保持汇率稳定。除非民众被忽悠,大家都去换汇。任何国家的外汇都远少于居民存款,都受不了这种群体性换汇,所以通识教育很重要,舆论引导也很重要。
中国的产能过剩,怎么解决?
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由政府的过度投资和多次的消费刺激造成的,现在政府已经改革供给侧。只要我们注重新产品研发,创造新岗位和新需求,再通过一带一路输出产能,开发资源丰富国家的市场,以商品换其资源,收入低和产能过剩问题会逐渐解决。但这个过程会很漫长,10年内不会好转。传统行业中,大部分公司仍然会倒闭,最后每个行业只剩下几家大公司。
中国未来会如何发展?
中国利用招商引资和鼓励出口的政策,加上低工资,低环保成本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来形成低端产品出口竞争力,现已基本实现了低端和普通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效率和改革开放前比进步非凡。但要变成最富强国家,还有更远更难的路。现在的关键是要注重研发,开发出好产品,提高效率,降低社会成本。基本上都是软性方面的东西,这是中国最欠缺和最难改的。如: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公正,市场高效等。但可以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如:教育制度,检测评价机制,信用体系,污染成本化。
工业化前期我们需要强势政府统一市场,增加对外砝码,完善基础,增加投资,现在已实现了工业化,基础设施完善,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需要的是软性的东西,这时的公平规则,避免垄断和鼓励创新更为重要。研发要尽量交给企业。私营企业的研发效率比政府组织的研发效率要高很多。不能盈利的基础研究仍然需要政府组织和支持。政府仍然要主导复杂的大项目,如大飞机,芯片产业,高铁,先进武器,航天,新能源,电网,水利等,在市场竞争较充分和民间企业有竞争力的领域,国企要减少和退出,从而提高行业的效率,毕竟国企有特定的低效率特征,无法克服。
无论如何,只要社会不乱,我们的产业依然会不断升级,效率提升,财富水平上升,大规模失业20年内都不会出现,因为有政府的基础建设托底。通过低成本征地,基础设施商业化使用,国有银行就能用设施做抵押创造信用,政府就有足够资金搞基建,既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又大幅提高经济效率。
另外就是人工智能,它将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减少人工用量,将显著提升我们的财富水平。幸运的是,智能科技,我们和美国站在世界最前列,所以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能成为最富强的国家。
中外关系会如何发展
如果中国不降低对低端产品出口的依赖,继续维持巨大顺差,就必然造成国际处境艰难,出口受到普遍压制。解决的办法是一方面提高工资收入占比,减少低端产能和内需的差距,只有进出口平衡才能与外国互补平衡,双方需求对等,双方才会同样重视对方;另一方面就是提高技术水平,制造高精尖产品,让国外只能从中国进口,无法替代,这样的出口才能带来尊敬,就像英国的发动机,德国的设备和美国的芯片一样。
但中国并不惧怕国际压制。即使我们被迫大幅减少出口,依然可以利用巨大的国内市场维持产业运转,只是到时需要大幅降税,大幅提高工资性收入,从而提高内需。内地和农村的基建需求依然巨大,政府仍然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矿产资源方面,也不需要担心。我们会始终有足够外汇进口需要的资源,因为有贸易关系牢固的资源国家,他们有求于中国,如非洲,中东,俄罗斯,无论美国压制多严重,他们都会和中国做生意,买中国的工业品,卖中国矿产,我们的经济运转不会失血停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