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鼓起来的原理是什么?

如题所述

1.锂离子电池是指以锂离子嵌入化合物为正极材料电池的总称。我们一句话简介一下锂电池的由来:因为人们发现了锂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用来做电池很好。

2.看元素周期表中的锂(Li),初中把金属钠放入水里呲呲响的试验大家还记得吧。锂比钠更活泼。

3.为了提升安全性及电压,科学家们发明了用石墨及钴酸锂等材料来储存锂原子。这些材料的分子结构,形成了纳米等级的细小储存格子,可用来储存锂原子。

4.如果充电电压过高,就会造成正极材料里面的锂原子有很多都跑去负极玩了。正极原本满满的格子,就会垮塌掉一部分。这也是电池电量永久下降的原因。如果继续没有限制的高压充,那么负极的锂原子就越来越多。这些锂原子会长出树枝状结晶。

5.设计完善质量好的情况下,这些结晶偶尔会刺穿安全隔膜,发生短路,电池发热。不好的情况就是在短路之前就已经撑破,使氧气混进来与堆积在负极的锂原子发生反应而爆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8-03
电池之都分析的锂离子电芯内部产生气体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电芯被过充, 如上述讲到的一样,当电芯电压超过4.2V时,内部就会应为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产生气体,长期多次的轻微过充,电芯内部的气体逐渐集聚而使电芯鼓胀。 因此我们一定要保证电芯在使用及测试过程中不能出现过充的问题,在设计充电电路及保护板时应充分考虑充电电压不要超过4.2V。
2、 电芯被过放电, 当电芯被过放电(电压<2.0V)且被长期保存时,由于电芯内部的电解反应,阳极集流体的铜分解,产生气体,而使电芯内部产生气体。
3、 电芯受高温影响,电芯在高温环境下鼓气情况如上述所列,大部分时间,电芯在较高温度下(如50C)长期存储,则温度会加速电芯内部的一些化学反应,形成气体,尤其是电芯在满充或轻微过充的情况下,这中高温存储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应避免电芯在高温下长期存储。
4、电芯在正常工作电压范围内产生的气体, 电芯在刚做出来时,我们会进行几个循环的充放电,使电极表面产生一层化合物的对积层,以保护极片,并在今后的充放电过程中不再参与反应。 在这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我们通过真空包装的方法,把所有的气体抽取干净,确保电芯内部没有气体。这也是软包装与硬包装工艺上的一个区别。
5、 电芯在满充或过充情况下,被长期存储。 当电芯被满充或轻微过充,这时电芯内部并未受到损坏,由于Li原子非常活泼,还原性极强,而此时阳极的Li+被拉出最大化,有氧化性极强的Co3O4存在的可能,可慢慢地与电解液中地微量物质反应,产生气体,因此电芯在满充或过充情况下,被长期存储,则有部分电芯将出现轻微鼓胀现象。 另外,电芯包装材料的密封受到损害时,空气中的水分子进入电芯内部,也会引起电芯内部的严重鼓胀。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一般来讲,正常使用条件下,电池外壳不应出现鼓胀。但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充电系统未能适时进行温度补偿,又或者过充电电池气体排不出去.电池外壳会产生轻微鼓胀,一般不会影响使用。要注意观察和调整充电系统的充电电压,观察实际输出到电池两端的电压,不得超出电池所能允许的范围。否则容易出问题。

出现这个情况,电池应该是受到伤害了,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会产生少量气体,一般会在放电时吸收。充电电流太大、经常过充则会加剧气体产生、使电池内压增加导致出现鼓胀现象。电池产生轻微鼓胀是允许的。避免过充是减少鼓胀现象的关键。当然手机电池的质量也是很重要的,现在市场上很多电池都是以次充好,所以出现鼓包现在也不稀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8-03
电池内部短路导致电解质分解气化,电池就鼓起来了。
第4个回答  2016-08-03
锂电池或镍氢电池充放电的过程其实是化学反应的一种。之所以电池会出现突起、鼓起现象,很可能是因为充电时过热,内部物质热胀冷缩导致的。一旦锂电池或镍氢电池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可能在将来出现漏液现象,更严 重时在使用中会发生爆炸或自燃的情况。这不仅会危害我们的数码产品,而且还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因此,建议消费者立即停止使用这块电池,更换新电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