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杨康的人物形象?从各方面分析?

急!急!急!
愿意的可用论文写出来就再好不过了

  杨康是个不知爱情为何物的人,并非无情,而是不知情,他的心,在个人前程,在倾国权利,在荣华富贵,这或许就是他毕生的追求,这也是他的快乐。然而一个穆念慈坏了他所有的梦想,一步步让他领略到爱情的滋味,又在他倾心以对时抽身离去,以眼泪换取了他的真心,又以残忍地用眼泪浸泡了他带伤口的感情。而以他的身份地位,最终也真的只为她一个人动了情,怪异,却情理之中。

  杨康武功平平,然而心计真的可称之为上上乘,他是一个坏人,但绝不是恶人(如果说他是恶人,那么诸葛孔明又算是什么呢?),他的计谋行云流水,他的机智百瞬千变,他的野心超越诸侯,只可惜,他不是主角,他也不是好人,所以除了一死,他别无他路。成者王侯败者寇,杨康不是生活中的人,所以他没有再给自己一次选择的机会。

  他是个悲剧人物,我不是说他的结局,也不是说他数次狼狈的出场,而是在最终,一个干净整洁的人,满脸泥土地离开,连棺材也没有。他的悲剧,或许是因为,从始至终,他也不是一个丧尽良心的人,他只是在犹豫的时候没有人帮他、所有的人都指责他逼迫他,不得已,他只能坏下去,又坏得不够彻底,如此而已。

  杨康无疑是个悲剧,所有与杨康相关联的事,都构成了这其中悲剧的元素,也可独立成章,也可混为一谈,而杨康则是这所有元素的集合体和承载者。可以说,杨康是他生命中所有悲剧的“集大成者”,他无从摆脱,无从救赎,也无从放弃,他的悲剧不是舞台的悲剧,而是人生的悲剧。
  杨康的悲剧始于父母的一代,杨铁心和包惜弱的悲剧,也包括完颜洪烈与包惜弱的悲剧。完颜洪烈无疑是所有悲剧的始作俑者,他掌控了一些人的生死,却无能于去掌控苍天幕后的命运,于是最终自己也陷入了悲剧之中。杨铁心和包惜弱的故事更加适合在舞台上,以戏剧的形式表演,他们的悲剧更加富有戏剧性,也具有一切优秀剧本的素质,包括故事的紧凑、戏剧的冲突和张力、大起大落的情感、大悲大喜的高潮,乍然而止的结尾,令人深思和唏嘘的余味。甚至在台词的改编和动作的排演上,也同样可以以舞台艺术的形式表达,因为他们所有的内心的情感几乎都可以用独白的方式抒发,音乐舞美都可以轻易地烘托,观众的情绪会被瞬间调动起来,最后他们双双殉情的时候,肯定会泪倾全场,这简直就是一幕优秀的话剧题材,凄美,高潮迭起,轰轰烈烈引人泪下。
  杨铁心和包惜弱的悲剧,在乎一个偶然,在乎完颜洪烈,他们完全有理由去恨,他们只恨完颜洪烈一人就够,完颜洪烈也有理由恨,他恨他自己便够,如果故事这样结束,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结果,毕竟最后,杨铁心和包惜弱都死得其所,都死而无憾。可是,他们的悲剧结束了,杨康的悲剧仍然在继续。他们悲剧的结束,是在杨康的人生中,增添了一抹永远不能愈合的伤口。
  穆念慈的悲剧,未必适合拿到舞台上演,因为她太多的心事,都不能磊落在人前的,甚至连她自己都不忍时时去触碰。她没有轰轰烈烈的陈情的机会,唯有将一段心事慢慢酿成苦酒,慢慢啜饮着,浅淡的苦涩,沉痛的回味,直到她的生命最后一刻,看着那酷肖杨康的独子,叹息出“与你爹爹葬在一处”的时候,一切方才终于落幕。她的悲剧贯穿于杨康的悲剧中,一个女子将她一生所有的情感和祈望,所有的灰心和绝望都系在一个男子身上,至死不休,这虽然的确是悲剧,的确令人不忍,但却也并非世间独有。她的悲剧是沉重的,也是简单的,杨康若遂了她的心意,她就会有一个欢愉的人生,杨康若是执意作恶,她就会有一个灰暗的人生,只是欢愉也罢,灰暗也罢,终要和他脱不了干系,终要和他葬在一处,痴心女子痴心事,见诸多少笔端。
  穆念慈的悲剧与杨康的悲剧息息相关,构成了他人生的一个重要的部分,甚至在他死后,依然独自承担着余韵袅袅的悲音,只是这余韵,毕竟也只是他的余韵,悲剧,也只是在延续着他的悲剧了。

  那么杨康本身的悲剧,到底因何不可复制,因何是世上独有,因何具有令人深省的力量,因何掩卷之后,可以长思。
  也不仅是因为上述的悲剧都构成了杨康人生的部分,因而他的悲剧本身都带着更加深重的色彩和更加复杂的因素,更因为杨康的悲剧,是人生和人性的悲剧,不是舞台上相对震撼却失之简单的悲剧。舞台上难以描述他那么复杂的隐秘的心路,舞台上也难以描述那带有人生感悟式的历程,他更大程度上属于真实的人生和真实的人性。你难以从一个角度去切入他,从一种因素去剖析他,然后说如果他怎样,悲剧就不会发生,如果他不怎样,悲剧也不会发生。其实只要他是杨康,只要他在那个时代,就难免不会如此,你终难找不到一个喜剧的结果。站在杨康的立场,你很难讲他到底做错了什么,他哪一步是无缘由的,甚至站在局外人的观赏位置上,你也很难讲他怎么选才算是对。
  说到这个问题,难免又牵涉到该如何去鉴赏一部文学作品,一个艺术人物的问题上了。
  鲁迅评红楼梦的时候说“中国人鉴赏文学作品,不习惯把自己放在鉴赏者的位置,而总是惯于把自己代入一个脚色中去,于是失去了客观性。”太多的人看杨康,喜欢代郭靖丘处机杨铁心而发言,义正严辞的也未必不是因为把自己直接代入当时的宋国人的身份,以一个国家民族的立场站出来讲话。女孩则把自己想象成穆念慈,爱他的风流俊俏,却为他的邪恶幽怨地埋怨,如果真的把自己当成了杨康,却又难免牢骚满天,这大概是只站在杨康的一个面上代他出声的原因.
  杨康不能切成一片一片的,陈列在展览柜上,分别贴在标签,分门别类地展览,这是杨康的什么,这是杨康的什么,然后用手在整个展览柜上一挥,说:这便是杨康了。以局部是看不到一个人物的整体的,这在生物学解剖上是有用的,分析一个人物却难免以偏概全了。你可以对他的一个特点描述得绘声绘色,但不能以点代面,更不能让这一点脱离了整体,游离于杨康之外了。杨康是一个整体,他的每一个侧面都是统一于整体的,他的痴情与他的阴冷并不矛盾,他在母亲面前的撒娇与他对着属下的狠声恶气并不相悖。他无论怎样做,只是因为他是杨康。
  分析悲剧的发生,无非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由于出现了极恶毒的人,比如包惜弱与杨铁心的悲剧,无疑就是完颜洪烈造成的;第二种是由于偶然的错误,要归结于命运;而第三种呢“不需要布置可怕的错误或闻所未闻的意外事故,也不用恶毒到可能的极限的人物,只需要在道德上平平常常的人们,把他们安排在经常发生的情况下,使他们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他们为这种地位所迫明明知道,明明看到却互为对方制造灾祸,同时还不能说单是哪一方面的不对。”
  完颜洪烈对于杨康,是否是算是极恶毒的人,要一分为二地看;而仅仅归结于偶然的命运和差错,似乎也不能解释全部,如果把第三种悲剧生搬硬套在杨康的身上,一定会遭到反对,被辩驳的哑口无言,比如杨康不算是“在道德上平平常常的人”而应该偏向于“道德低下”的人,比如“不能说单是哪一方面的不对”,一般人都会说明明就是杨康的不对。
  杨康被安排在“金国”,对“宋国”敌对,本身就使得“道德”和“是非”不再以普通平常的眼光视之了。如果他只是西域某一小国“柔然”的王子,忽然有一天知道自己的母国是“大月氏”,而依然留在了柔然,也许相对就要公允得多,又或者,杨康的身边不全是象沙通天侯通海这样不入流的九流货色江湖土匪,而多一些金国的“忠臣勇士”,那么他的形象也不至如此尴尬,当然,并非说那时的杨康就比这时的杨康高尚几多了。
  对于杨康来讲,可能是因为他已将“处在不同位置”这个元素的内涵里加入了性格,或者说,一个人处在一种特殊的位置,有他自己特殊的成长经历和影响,必然会产生出这样的性格。这三种悲剧对杨康都不能简单对号入座,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套用的,那就是发生第三种悲剧的人,无可埋怨,无不平之鸣,这种悲剧中的人,是彻骨的孤独的。

  杨康的孤独首先是因为他的选择,他选择的道路使得他只能独行,他的身边有很多人,但他行过的地方却象是一条极寂寞的通道,在精神层次上,他没有伴侣,也不可能有伴侣。
  杨康虽然是作为郭靖的反面来描写的,可他的故事除了与郭靖偶有交集外,还是独立成篇的,其实不管有无郭靖,只要他的身世有被揭露的一天,那么他的悲剧便在所难免。郭靖在杨康的悲剧里,最多是串场的作用,甚至黄蓉,也只是偶然的终结者。只是人们习惯性地去做这种比较,郭靖是怎么做的,杨康又是怎么做的,然后顺理成章地得出某种结论,其实郭靖的选择与杨康的选择从基础上和理由上都有绝然的不同,这种比较本身就是荒谬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03
长篇大论哦,细心看
用了不少时间哦……!!
杨康无疑是个悲剧,所有与杨康相关联的事,都构成了这其中悲剧的元素,也可独立成章,也可混为一谈,而杨康则是这所有元素的集合体和承载者。可以说,杨康是他生命中所有悲剧的“集大成者”,他无从摆脱,无从救赎,也无从放弃,他的悲剧不是舞台的悲剧,而是人生的悲剧。 杨康的悲剧始于父母的一代,杨铁心和包惜弱的悲剧,也包括完颜洪烈与包惜弱的悲剧。完颜洪烈无疑是所有悲剧的始作俑者,他掌控了一些人的生死,却无能于去掌控苍天幕后的命运,于是最终自己也陷入了悲剧之中。杨铁心和包惜弱的故事更加适合在舞台上,以戏剧的形式表演,他们的悲剧更加富有戏剧性,也具有一切优秀剧本的素质,包括故事的紧凑、戏剧的冲突和张力、大起大落的情感、大悲大喜的高潮,乍然而止的结尾,令人深思和唏嘘的余味。甚至在台词的改编和动作的排演上,也同样可以以舞台艺术的形式表达,因为他们所有的内心的情感几乎都可以用独白的方式抒发,音乐舞美都可以轻易地烘托,观众的情绪会被瞬间调动起来,最后他们双双殉情的时候,肯定会泪倾全场,这简直就是一幕优秀的话剧题材,凄美,高潮迭起,轰轰烈烈引人泪下。 杨铁心和包惜弱的悲剧,在乎一个偶然,在乎完颜洪烈,他们完全有理由去恨,他们只恨完颜洪烈一人就够,完颜洪烈也有理由恨,他恨他自己便够,如果故事这样结束,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结果,毕竟最后,杨铁心和包惜弱都死得其所,都死而无憾。可是,他们的悲剧结束了,杨康的悲剧仍然在继续。他们悲剧的结束,是在杨康的人生中,增添了一抹永远不能愈合的伤口。 穆念慈的悲剧,未必适合拿到舞台上演,因为她太多的心事,都不能磊落在人前的,甚至连她自己都不忍时时去触碰。她没有轰轰烈烈的陈情的机会,唯有将一段心事慢慢酿成苦酒,慢慢啜饮着,浅淡的苦涩,沉痛的回味,直到她的生命最后一刻,看着那酷肖杨康的独子,叹息出“与你爹爹葬在一处”的时候,一切方才终于落幕。她的悲剧贯穿于杨康的悲剧中,一个女子将她一生所有的情感和祈望,所有的灰心和绝望都系在一个男子身上,至死不休,这虽然的确是悲剧,的确令人不忍,但却也并非世间独有。她的悲剧是沉重的,也是简单的,杨康若遂了她的心意,她就会有一个欢愉的人生,杨康若是执意作恶,她就会有一个重要的部分,甚至在他死后,依然独自承担着余韵袅袅的悲音,只是这余韵,毕竟也只是他的余韵,悲剧,也只是在延续着他的悲剧了。
第2个回答  2010-06-03
杨康,在剧中都说他,认贼作父,祸国殃民,这是从宋朝角度看的;
但是也有说他礼贤下士,从金国那方面讲他还是不错的,而且他的那个父王对他真的相当不错(我记得杨康死的时候,那个王爷,痛苦的连蒙古逼近都称都不管了)
而很多女孩子却看到的是他对爱情的专一和用情至深!
第3个回答  2010-06-04
很像萧峰
第4个回答  2021-01-24

    完颜康就是我们所说的杨康

    他贪图富贵,认贼作父!不守信用,经常出尔反尔!

    他在的地方就是悲剧诞生的地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