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CPA证书只是为了进“四大”么

如题所述

谈起AICPA,人们总会与审计、四大这类名词联系起来,的确AICPA是四大招聘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的优先条件,当你取得AICPA认证之后,除了四大,你还能做什么?

一个跟会计打了10多年交道的人告诉你真正的会计领域职业发展路径有哪些。学完会计,除了审计还能做什么?

在咨询时接触的同学和家长中,不同人对会计行业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会觉得会计是个一技之长,与其学虚无缥缈的金融、管理等专业,不如学实实在在的会计。有人会觉得会计就是跟数字打交道,那么如果对数字不敏感,数学不好,就不能学会计了。还有人觉得,会计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职业,尤其很多家长会认为非常适合女孩子,安安稳稳的,一辈子没有什么大风大浪。当然,也有人觉得会计是一个枯燥的职业,缺乏挑战,不能满足现代年轻人追求精彩人生的需求。

我觉得,大家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并不完全正确或者全面。所以,这也是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会计行业知识的原因。那么,学会计的人毕业以后到底能做什么呢?

从职业分类来说,会计分为公共会计(PublicAccounting)和企业会计(IndustryAccounting) 两类。

公共会计指的是在会计事务所工作。很多人熟知的四大会计事务所就属于公共会计范畴。除了这四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事务所以外,我们生活中其实还有许许多多中小型会计事务所。在中国,公共会计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发展速度却很惊人,不管是内所(内资事务所)还是外所(外资事务所)。公共会计在美国的发展比较久,会计事务所更是多如牛毛,只要你是注册会计师(CPA),就可以自立门户,连注册都不需要。

会计事务所的工作通常也有两大类。 一类是审计,这是会计事务所中很主要的业务。 审计就是会计事务所以第三方的身份发布审计报告,以此证明一个公司的财务报表没有重大失误(materialmistakes)。大型会计事务所的服务对象通常是上市公司。出于对投资者负责,每个国家类似证监会的机构都要求上市公司每年都要接受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当然,除了上市公司,还有很多公司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需要审计。会计事务所另一大类工作就是税务。每个国家都有税法,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作为纳税人都要去上税。由此产生了这样一种服务,就是帮公司和个人去报税或者做合理避税规划(Tax planning)。中国的税法和美国的税法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税法是成文法,而美国税法则是案例法。案例法的灵活度很高,所以在美国学习税法,学习的主要是研究方法,是如何去做研究,而并非大家所想的死记硬背税法的条款。当然,面对越复杂的税法,会计师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就越强。比如,税务工作里面有一部分内容是“转让定价(Transfer pricing)”。 如果一个跨国公司在不同的国家有生产、加工、销售等业务,鉴于不同国家的税法不同,此时就可以运用“转让定价”来合理避税。在美国,由于税务通常被认为比审计 “技术性”更强,又往往涉及到各国税法,比较“国际化”,再加上不像审计常年在外奔波,加班强度也算适中,所以很受中国学生的喜爱。Audit or tax?审计还是税务?这个经典的问题是每个会计专业同学面临的最重要的选择,而在这个选择后面大家有给它赋予了很多含义。你会经常听到: “I am born to doaudit!” “I am a tax person!”。 的确,虽然同是会计专业,这两条职业道路就像是个平行线,没有任何交集。

会计事务所中除了审计、税务这些内容外,还有一类工作是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九十年代的“安然事件”之后,美国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 这项法案提出了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规定,要求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也要通过审计。内部控制对一个公司的方方面面都非常重要,它就相当于一个公司的“根”,如果内部控制不好,公司再怎么发展也是不稳健的。这个法律出台后,给美国的会计事务所带来了大量的业务,一时间让人不知所措。 当年我在达拉斯德勤工作时,就经历了这一 “甜蜜并痛苦”的时期。

第二类会计是企业会计(IndustryAccounting)。大家觉得会计是一个稳定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和企业会计工作相关的。不管规模大小,什么行业,各行各业都需要会计。我从Moravian College毕业后人生第一个会计面试是应聘加州湾区的一个赛马场的会计职位。面试那天也是我第一次去赛马场,我还清晰记得面试我的人穿得很鲜艳,还带了一个很夸张的眼镜,完全和我想象的会计不一样。不知道我要是在那里工作我的人生又会是什么样子。后来我还是选择了一个更被认可的高科技行业。我还记得在德勤工作时有个同事曾审计过一个墓地,做盘点的时候数有多少块墓碑。当时很感慨,真是什么行业都需要会计呀!在公司里,会计部门通常会有这样的职位:应收账款(A/R), 应付账款(A/P),工资(Payroll),现金(cashier) 。负责整个会计部门的叫controller, 即财务主管,负责整个会计部门的运作。除了这些普遍存在的职位外,还有一些职位根据公司性质不同而异。比如,在生产制造业,他们往往需要成本会计(cost accountant),因为成本控制对这类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介绍完公共会计和企业会计,有人可能要问了:是不是学会计出来就只能做这两种事了呢?当然不是。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财会专业的其他就业方向。

内部审计:在一些大型公司, 会有内部审计的职位,很多刚毕业的同学很喜欢内审的工作。我一个同事在加入四大之前曾经就在休斯敦一家跨国石油公司做内审。听起来他的生活方式是所有年轻人所向往的:一年大多数时间在travel, 而且是去世界上不同国家,每次坐飞机都是business class,攒的的mileage还有酒店的points足够好几次vacation用。不过,光鲜的生活背后也很辛苦,一年到头都在倒时差,虽然去各式各样的国家,但是到了一个国家就往公司跑,时间长了也觉得没什么意思。所以很多年轻人会做几年内审,之后再跳外审,或者找个不怎么需要travel的工作安定下来。也有从外审跳内审的。我曾有个台湾的女同事,就从外审跳到了内审,当时大家都很不解。她倒是很坦然,因为一辈子不打算结婚,而且酷爱旅游,所以这种世界到处飞的内审工作对她来讲再合适不过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17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考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在将来的职业选择中,拥有更多的机会。就像AICPA,因其在美国拥有审计签字权,是世界财会领域的顶尖证书,4门科目最快3个月就能通过,投资小见效快,从而让无数的财会人为之疯狂。
但在所谓的「光环效应」背后,能依靠AICPA获得什么样的就业前景,最适合的AICPA持证人的职位有哪些?你,又了解多少?
1、会计专员
作为企业中较为基层的财务岗位,会计专业,往往备受经验缺乏的应届生青睐。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谋求在美国上市,需要更多通晓国际会计准则的财务人。因而,在招聘要求中,也相应提出了AICPA持证人优先的要求。此前,在途牛网络公司会计专员的一则招聘启事上,明确标注该岗位享有12-15万的丰厚年薪,但前提是必须具备AICPA资格。
2、审计
不少财会人都更青睐于在会计事务所起步,就拿领军人物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PwC)、德勤(DTT)、毕马威(KPMG)、安永(EY)来说,基本上拥有了一张AICPA,就等于半个身子迈进了四大。
网上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中70%的员工都具备AICPA资格。「身边的人都是AICPA,你怎么好意思不是」,一位拿到了美国四大的offer,趁着暑假回国冲刺AICPA的立信学员如是说道。
事务所中的审计岗位,仿若是为AICPA持证人量身定做的。像AICPA中的AUD审计这个科目,很好地为这个岗位进行了人才的考核和培养。
3、税务经理
企业内的税务经理主要是负责监督税务申报,并进行相关规划,同时确保纳税申报表的完整性、准确性,避免企业一些不必要的税务支出。而这个岗位,往往对专业化程度的要求相当高,尤其是外企,要求税务经理很好地掌握相关的国际税法,同时具备5年及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对于需要在税务方面进行详细考核的AICPA考生来说,他们备考阶段的学识,将在未来的就业中,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
4、财务分析师
AICPA中的BEC科目,其主要内容涉及财务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等。无形中,为企业培养了不少运营层面的财务会计复合型人才。
而这些,正是企业中的财务分析师所需要具备的。在企业寻求扩张时,财务分析师能够为企业编制预算、预测经营前景,同时确定如何实现更多的盈利,在公司中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5、AICPA讲师
不少回国发展的AICPA持证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一张AICPA确实很好地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但国内的财务岗位需要用到英语口语的地方很少。想要找到一份能练习英语口语,同时还可以巩固自己专业知识的财务岗位并不好找。
这样的问题,17岁就赴美留学,AICPA持证人杨菲霏在回国之初就曾遇到过。而如今的她,已经找到了一份和自己价值观相符的工作,担任讲师。「能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更多的人,这种成就感,千金难换」,杨菲霏这样评价她现在的工作。
对于AICPA持证人来说,回国后,要想谋求英语、专业的同步巩固发展,在一些高校或是培训机构担任讲师,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对财会人来说,不仅仅只有这几种选择。在拿到AICPA后,还可以将会计技能进一步专业化,提高自己的市场价值,在金融法务、个人理财等领域谋求更多的发展。
成为AICPA持证人,无论你将来的职业选择是什么,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你的薪酬待遇,就算是经验还远远不足的职场菜鸟,你也可以拥有不错的起薪。没有证书的财务人,堪比没有驾照的司机,你需要为自己进行适当的投资,获得别人更多的认可,从而赢得自己的职场新机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