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联系上媒体或者记者

如题所述

第一:借力机关单位,联系记者

跟记者联系比较多的群体,一个是各机关单位的宣传口,一个是公检法等部门宣传口。记者跟这些群体联系的比较多完全是因为工作需要,在媒体单位很多记者是分口线跑新闻的,比如时政记者、经济新闻记者、文化新闻记者等等,不同口线的记者对接不同的部门科室。

为了开展好宣传报道工作,很多机关单位都和记者保持着良好的联系,甚至还会组建一些微信群,将同城的一些媒体朋友都拉到一个群里,方便大家传递稿件。

这些部门和记者之间因为工作上往来较多,都比较熟悉,所以可以借助这些机关单位联系一下记者。

第二:拨打新闻热线

从县级媒体到中央媒体,基本上各新闻单位都有新闻热线,对于大一点的新闻媒体直接百度就可以查询到他们的热线电话。实在找不到电话就拨打114查询,新闻热线是对外公开的所以一般都有记录。

114虽然查询号码方便,但是接电话的一般都是媒体单位的话务员,很难直接联系到记者,而且媒体单位都很讲究隐私,接热线的工作人员肯定不会直接告诉你某一位记者的电话,只能是留下你的电话,等待记者给你打回去。

第三:朋友介绍

这个是最靠谱,最省事,最容易获得信任的一种方式了。同城媒体的圈子很小,只要你有一个记者朋友,基本上你想找哪个单位的记者,他七拐八拐都可以帮你联系上。

尤其是题主的问题是想找记者参加活动,这种情况下肯定是来的记者越多越好,可以联系一位年龄较大,经验丰富的资深记者,他会产生很强的带动作用,可以帮你呼朋唤友叫一帮人过去。

怎样能邀请到记者参加活动

你认识了记者之后,能不能邀请他参加活动也不一定。因为一个记者可以去参加哪个领域的活动,你这个活动的稿件他可不可以发布,跟他自己本身所负责的口线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他是个跑经济口的记者,你有一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文化类的活动,他不一定会去,去了也不一定真的能帮你发稿。

记者也是有规矩的,当他去参加一个明显不是自己所属范围内的活动时,可能领导都会过问,还以为这里面存在什么猫腻。

所以如果你邀请记者参加活动时为了撑场面,那就按照数字1里面的建议去找记者就好,如果你是需要记者参加完活动之后给你发稿子、做宣传,那你一定要再多个心眼儿,找一个跟你这个领域正好对口的记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0
通过百报纸上面的热线电话。找到中央发行的报纸,里面有各个记者的介绍,特别是社会版想要说的情况对应的版面的记者,到中央台,可以找到联系方法,可以留下记者的电话,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的,除非关注的事情上纲上线。

中国站上有各种各样的论坛,在一些社交媒体寻求帮助百度的贴吧里面专就有各种,微博等,可以在里面寻找,多看新闻联播,里面会有可能有联系方属式,直接联系即可,直接找一些信访网站,投诉处理,打媒体的电话,转新闻部或热线部。

很多报纸中间都有爆料热线电话,仔细看报纸中缝那些地方,就可以找到电话号码,可以联系记者了,如果有新闻和比较奇怪的情况,就会与热心读者直接大媒体的电话,然后转新闻部或热线部,有值班的记者。

代替广大的民众前往事情发生的现场,或是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并将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透过报道呈现于大众媒体之上,协助媒体达成守望、教育、讨论、娱乐等功能。

由于记者拥有阅听人赋予的权力,所以也被冠以无冕之王的雅称。

一般而言,记者主要在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杂志社、通讯社等机构工作。

网络出现之后,也有部分记者替网络媒体(网络报)或专业网站工作。

许多政府机关、社团内,也有编制内的记者。还有不在固定媒体工作的记者,一般称为“自由撰稿”或“自由记者”,接受媒体委托或靠投稿维持生计。

记者的表现方式可以分为报道、专题、调查采访、专访、精确报道等等。但记者的稿件、照片、影带等,通常还要经过编辑台的处理。

新闻记者按工作性质分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网络记者。

按报道内容分为政治记者、军事记者、经济记者、文教记者、科技记者、体育记者等。

按地区分为本地记者、驻外记者、特派记者等。

新闻机构为了专题采访报道或专门地区、部门的采访报道,还聘请编制以外的特约记者。

中国新闻记者的职务序列,分助理记者、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4级。
第2个回答  2021-05-20
首先要分情况。

1、你是商业性质想联系:基本上只能通过商业投放的形式去联系到媒体的相关负责人,或者通过媒介去联系相关负责人,再之后会接触到记者。这种情况大多数是要花钱的,商业性质也分单纯的投放广告和商务合作,价格也不一样,看你的需求。
2、媒体报道有问题,你想联系记者:3个方法,第一媒体网站上一般都可以反馈问题的,可以尝试。微博私信也可以尝试。还有就是报道严重失实的可以通过举报的方式去联系。
3、你本身就是媒介或者公关:纯粹爆料的话可网站上直接爆料或者【联系我们】里面打电话、发邮件沟通;再有就是行业内部问问其他老师有没有认识的人或者资源,求推荐,多参加行业活动。
第3个回答  2021-05-19
如何联系记者媒体,分为电话联系,媒体网站或官方账号留言,联系媒体会,或视频曝光被动联系网络媒体4种方法。
电话联系媒体,在报纸或新闻报道中寻找媒体电话,进行联系。
媒体网站或官方账号留言,在所在媒体的网站留言或发帖联系沟通负责记者。
联系媒体会,媒体会安排记者进行追踪报道。
视频曝光被动联系网络媒体,可以通过网上发布视频曝光,如论坛,微博,今日头条等自媒体网站,内容会引起媒体注意,被动联系。

联系记者和媒体注意事项。
不是所有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上媒体的,不是所有的琐事都需要联系记者的。新闻具有时效性、真实性,以最真实最快捷的传播事实,是媒体记者的信念,更是群众认可信服的认知。那么联系记者需要注意哪些?

真实性:一定要确保事件发生的真实性,而不是道听途说,随意编造。时效性:事件发生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日。地址:事件发生的地址,确保真实。

简单罗列:当联系记者时,诉说事件发生的,地址,时间,经过如实阐述,记者会根据事件新闻程度,值不值得被报道,值不值得被采访还原,做出简单评估,鸡毛蒜皮的事情就没必要联系记者了。
第4个回答  2021-05-20
你要联系什么样的媒体和记者,因为广泛来讲做媒介传播都可以当做媒体来用,比如报纸、期刊、图书、网络、app应用、微信号、头条号、微博号等等。
联系方法几种供参考
1、投稿联系方式,比如报纸都有爆料等等内容
2、网络社群,比如微博、微信群、
QQ群等
3、专业圈子,比如一些媒介推广公司,想发文章都有对应价格体系,他们的媒体资源也
“体”的组词有:

字体(zì tǐ):同一种文字的各种不同形体,书法的派别。

体例(tǐ lì):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

物体(wù tǐ):由物质构成的、占有一定空间的个体。

上体(shàng tǐ):上身。

散体(sàn tǐ):不要求词句齐整对偶的文体。

体。

拼音:tǐ、tī。

部首:亻。

笔画:7。

繁体:体。

解释:

“tǐ”。

(1)人、动物的全身。

(2)身体的一部分。

(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

(4)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

(5)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

(6)事物的格局、规矩。

(7)亲身经验、领悟。

(8)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9)与“用”相对。

“tī”: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亲近的。

造句:

(1)我们体育老师性情暴躁,动不动就训人。

(2)学校不能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和体育。

(3)这幢别墅中西浑然一体,实在是美丽!

(4)这幅山水画气势雄壮,结构紧凑,混然一体。

(5)他的体重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