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的俄国和奥匈帝国是打酱油的吗?

如题所述

一战欧陆除了没参战的都不是在打酱油
沙俄:主要战区在西线(对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第二战区在高加索(对奥斯曼)。一战俄国很玩命的,而且实际上俄国打的不想一般人想的打的很惨,除了坦能堡战役和克伦斯基攻势是大败,勃鲁西洛夫攻势是大胜外,一战东线一般就是你给我一拳我还你一巴掌。沙俄一战的问题是工业不行,本身就是个农业国,家底不支持他参加世界大战,后勤跟不上,比如勃鲁西洛夫攻势,第一天就打光了三天的炮弹,而俄军又一直采取攻势,军官们冷眼旁观同僚单独作战,导致俄军战绩不佳。最后列宁看出来了,老百姓实在不想打了,十月革命爆发了。列宁顶着卖国的骂名退出一战。
奥匈帝国:主战区在东线(对俄国),第二战区在亚平宁(对意大利)。奥匈帝国在一战表现确实不好,但说拖了德军的后腿……当时几乎半个欧洲在和同盟国干仗,德国的主要殖民地非洲几乎打翻天了,亚洲日本也跟他撕逼本身就是大逆风局势。黑奥匈的表现我只能问他你了解黑黄攻势 加利西亚战役 波兰战役 卡波雷托战役 伊松佐河战役等等一系列奥匈参加的战役吗?奥匈帝国的炮兵部队在当时的欧洲都是排的上号的,黑奥匈有意思?奥匈真正的问题还是那个老话,多民族国家渴望获得真正的独立,比如帝国的二元组成者匈牙利,帝国主工业区捷克,引发这场大战的帝国控制下的南斯拉夫各族,都想独立。有个关于奥匈帝国的笑话,奥地利将军下令冲锋,匈牙利兵问旁边的捷克兵将军说的啥?捷克兵又问了问克罗地亚兵,克罗地亚兵想了想说将军说撤退。这当然夸张了,但也表现出奥匈军队当时的问题,所以奥匈边防部队打的一直比奥匈国防军好,至少大家说什么听得懂。最后奥皇也看出来了,帝国打不动了,想和协约国单独停战,事情败露,德国为了保住东线进军奥匈,绑了当时负责停战的奥匈官员并架空了奥匈,奥匈就这样被德国绑架,直到最后迎来了早该来的自爆。
最后您一直问得意大利和土耳其
意大利主战场东线对奥匈,第二战区地中海―北非对阵奥斯曼,怎么说呢,意大利就是个次强,包括二战,你让他和当时的列强(奥匈帝国军队当时属于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比,那肯定比不过啊,但伊松佐河战线和北非战线牵制住了奥匈帝国的部分精力,说白话意大利一战就是辅助,你们大杀特杀,我团战控制做视野保主力(法国)。一战结束,英法黑吃黑吃掉了意大利大部分战利品(之前说好割给意大利的领土),使意大利大失所望,国内不满情绪上升,最后经济危机时墨索里尼上台提出意大利自己拿回自己的战利品。
奥斯曼:主战区在高加索对俄国,没有副战区(摊子铺的太大导致四处打仗)。奥斯曼一战是真的没法黑,对比同是病夫的中国,奥斯曼打的相当不错,比如加利波里战役阻挡英军,比如卡塔之围(国外有人认为这是协约国最大的失败),由于地理问题又始终阻断着英法对俄国的援助。不过奥斯曼的情况更严重,他相当于沙俄和奥匈问题合到一起,本身就是被种族主义者亲德分子和英国裹挟进战争的,国内阿拉伯起义不断(然后亚美尼亚人躺枪),打成这样不错了。最后国内外矛盾使奥斯曼承认战败,签了割地赔款的条约。希腊国王亚历山大为了建立一个大希腊王国,在协约国的支持下进军土耳其,最后被凯末尔打败重新签条约,国土变成现在这样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29
也没完全打酱油,不过战绩都不好。
奥匈拖了德国的后腿,在阿尔卑斯一线和意大利打,进展不大。出海口也被意大利封在亚得里亚海;南线打塞尔维亚,也要德国支援;当然最重要的是打俄国,具体要分几个阶段讨论。
俄国在黑海/地中海的出海口被土耳其封锁,海军好像作为不大;主要的作战有:初期(1914)德军主力进攻法国,俄军趁机侵入普鲁士,迫使德军从西线抽调兵力增援东线,但随后俄军两个集团军在坦能堡会展中被德军围歼;中期(1916)俄军同时对东线德军奥军发动布洛西洛夫攻势,对德国方面进展不大,对奥匈方面则是重创奥军,再次迫使德军增援;一战后期(1917),德国在西线与英法形成僵局,决定先在东线击溃俄军,于是主力东调,随后重创俄军。俄国连续丢掉波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大片领土,然后国内就闹翻了。
然后的然后就是俄国自家革命了,沙皇都掉脑袋了。列宁同志为了退出战争,和德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东线就基本消停了。

总体而言,可以说俄奥两个家伙都可以叫外强中干,因为政权、军队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程度都落后,所以都是拖盟国后腿的。相对而言,毛子可能稍微好点。追问

意大利和土耳其怎么被无视了

还有奥匈的奥地利捷克地区,军火发达,怎么被爆出翔啊?

第2个回答  2015-09-29
奥匈是,俄国不是,俄国在一战时出了很大力,战斗力也很强,但后期国内爆发社会主义革命,苏联推倒了沙皇俄国,所以战争结束没有捞到什么利益追问

不过奥匈还是把意面爆出翔了

对了,意面和土耳其好像被无视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