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谐校园有哪些重要的外在因素??

- -

  构建和谐校园的几个必要因素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中国社会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和重视。校园作为社会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只有能够充分遵循办学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才能称得上是和谐校园。

  何谓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一种以拥有共同愿景、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鉴于此,我认为构建和谐校园的有以下几个必要的因素:

  1、教育理念

  常言道:思想决定行动。“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随着社会多元经济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素质教育已经正式写入国家的《义务教育法》,特别是课程改革的广泛实施,各种教育理念伴随着信息社会的纷纭信息对教师、家长、学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学校要构建和谐校园就必须首先明晰办学思想,构建和谐的办学理念,作为师生行动的指南,成为学校的灵魂,促使校园各教育因素在清晰的思想下和谐统一,从而有效地引领教师、学生、家长共筑教育愿景。

  我们南头城小学在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提出以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学指导理论,努力使学校成为一所中国的多元智能学校,使学校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多元智能理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它认为人的智能结构是多元而不是单一的,每个人都至少有语言、数学逻辑、音乐、身体运动、空间、人际关系、自省、自然观察和存在等九种以上的智能,每种智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学校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使教育在每个学生身上得到最大的成功。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传统教育观念与实践的挑战,它能不断地引发我们的思考,拓展我们的思路,激发我们进一步深层次的探索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课程改革的深化。只有学校有了正确的办学理念,才能保证重大决策的科学民主,有利达成思想共识,形成合力,学校长期和谐发展。

  2、班子建设

  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作为学校,必须建设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重要的示范和导向。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以工作和事业为重。在班子内部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发挥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实现工作效率、人际融洽和班子整体效能的最大化。学校每一位领导都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校的战略,把师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教师队伍建设提到重要位置,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教师主动发展,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和教师的态度、感情、利益、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公平的信念创造和谐的激励和分配机制。我们学校有一个年富力强、求真务实、具有现代管理水平的领导班子。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赵春生同志,多年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为人正直、作风正派、以身作则、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工作之中,他善于学习和思考,办学思想端正、目标明确、工作务实、勇于进取,既是学校发展的掌舵人,又是学校工作的带头人。学校中层干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他们都勤奋好学、精通业务、责任心强,在学校工作中能独挡一面,成为校长得力的助手。学校只有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领导力、执行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学校从根本上达到和谐发展的境界。

  3、依法治校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规章制度来保证,更需要自觉遵守规章来践行。因为,制度是校园行为的规范、准则,是校园群体利益的体现,是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要求。所以,构建和谐校园,离不开制度的建设,制度是校园道德行为的底线,是依法治校的“法”,是学校管理的依据。在一所发展成熟的学校里,只有刚性的“法”理,只有他律的约束是不够的,它需要制度管理的钢性和人性化管理柔性的统一和校园行为的道德自律。

  加强制度建设,个人随意性行为将会减少,秩序规范将得到强化,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就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行之有效的制度一定要得到严格执行,并辅之以保证措施。建设和谐校园要依法治校,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完善校园法制教育,既要使全体师生懂得如何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要懂得如何利用合法权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形成大家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4、安定团结

  和睦相处、安定团结的校园环境是优化育人环境的前提。“和”意味着按客观规律办事, “和”能致祥,“和”能聚力。追求“和”的境界,就是最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加快学校发展。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教育原则,“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应该是我们每个教职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全校师生人际关系更加融洽,校园更加文明,学校才会和谐有序地发展,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校园安全无小事、学生安全重于泰山。为了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让家长放心,学校必须花大力气,认真创建平安校园。牢记“安全高于一切、安全就是质量、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学生的良好习惯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在校内营造稳定的校园环境,安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如加强学校的安全保卫,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措施〃,将不安全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教学上还要大力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对〃问题学生〃耐心帮教,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心理疏导,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与此同时,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化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坚强意志和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5、内和外顺

  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调整校园内外的种种关系,要打破传统的课程观、教材观、学习观,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和多维互动。关注家教、探索家教,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掌握德育教育的规律性,引导每个家长密切配合学校的素质教育: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索、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学会律己、学会尊重、学会乐群。让每一个家庭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这是我校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要让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和谐合作,探索家教、启迪家长,让每个家长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同盟军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6、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包括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三个方面。俗话说:发展是硬道理,学校发展对和谐校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学校发展了,学校的实力才能在同行中体现,学校的知名度才能响亮,学校的效益才能提高。学校要坚持科学发展,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要想取得好的办学效果,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校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发展速度、改革力度、师生承受程度相统一、相协调。学校还要坚持特色发展,保持自己的办学优势。这样,学校发展好了,师生个人的心气顺了,才能将和谐的氛围奉献给集体。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教师个人的发展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先决条件,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出发,和谐校园建设特别要重视关心人、尊重人,通过建立教职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让学校成为既是学生成长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教师作为成人,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任务。从终身学习的角度看,教师作为施教者,也是受教者,两者的协调,是教师发展的可能。从教师的社会生活看,教师是普通人,也是教育者,同事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亲朋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决定着教师的发展。因此,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营造合作的教师文化,必须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以人为本,为教师的和谐发展提供物质、精神的支撑。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此,学校教育采取多种措施,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组织好各种教育活动,在多样化的活动空间里,实现各学科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学生人格健全,体格强健、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基本素养,同时,唤醒学生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

  我们南头城小学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和“多元化教育,个性化发展”思路,一方面狠抓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将行为习惯教育融入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另一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多彩星光谱”活动,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展示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不是简单地看哪个孩子聪明,而是看孩子哪个智能方面更聪明。学校大胆革新了评价体系,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基本潜力,发展他们的智能优势,弥补他们的智能弱项,真正让每颗星星都发光,让每个学生都收获了成功,塑造绚丽多彩的世界,造就无数风貌各异的人生。

  7、校园文化

  建立和谐校园,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搞好校园环境、校风校貌等校园文化方面的育人因素。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使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和谐校园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身心,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的想象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愉悦身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促进文明,焕发师生青春的激情,催人奋进。如果校园犹如花园,安静暇意,草地的小路曲径通幽,胜似闲庭信步,绿地平整干净,这会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所以校园环境要具有人文特点,楼群布局合理,颜色协调,高矮合乎比例;楼群间绿地,相映松柏鲜花;道路宽敞平坦、干净整洁、优美高雅。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能促进全体师生形成团结友爱、求真务实、勇于奉献、严于律己、宽容待人的校风校纪;能促使学生在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推动下,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受到激励、鞭策、健康成长。学校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环境文化;要善于营造一种充满生命气息的文化,使学校成为师生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让教师快乐的工作,让学生快乐的成长,让师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用自己的生命之光与被点燃的火种交相辉映,让和谐成为校园的永恒追求!

  8、以人为本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实现最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是否顺民心、谋民利、得民心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前提。以人为本,贵在人心。学校要为师生员工才能和潜力的发挥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的宽松环境和良好氛围。就是要尊重教师和学生的自主发展,尊重教职工人生价值实现的多层次需要,引导教职工的共同价值追求,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使每个同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当好主人翁。学校应注意处理好教职员工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有一种归属感,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良好的情感关系,使人们产生被信任、被尊重的体验,产生比有形的物质奖励更深刻、更持久的激励作用,让大家达成共识:学校是大家的学校,事业是共同的事业,校兴则我兴,校荣则我荣。全校上下一条心,学校何患不和谐呢?同时,学校要坚持学生的利益第一、发展第一、安全第一、健康第一,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造。要把这种理念落实到管理、服务、教学之中。

  纵上所述,构建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作为即将迈向现代化的特区学校,我们更该顺应时代的召唤,将“和谐”作为核心的价值追求,以人为本,把创建和谐校园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任务联系起来,努力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他人的和谐,让各种教育因素有机整合,让各种教育有机交融,从而真正构建和谐的学校教育。

  谈谈和谐校园建设中的教师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了,但调查发现,国人对生活的满意度却下降了,出现了不和谐的信号。教育,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同样出现了种种不和谐的因素。诸如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差距不断扩大;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学生成为考试机器,缺少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浮躁、投机的心态,导致形式主义,缺少实事求是、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等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而,时代呼唤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要谋求更大发展,必须依靠广大教师,只有这支队伍和谐发展了,和谐校园的构建方有可能。然而,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使得教师专业发展遭受影响,从而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比如,人事制度改革和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趋势的来临,使得教师职业面临“升级换代”的考验;社会对优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的指责越来越多,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甚至是挫折和委屈;教师为应对评估、检查、评优、评先等,要么超负荷运转“压榨”自己,要么采取搞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诸多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往住导致教师心理失衡,产生浮躁、焦虑、郁闷、失落、孤独等不良心理。

  那么,在学校管理中,应当如何调节这种矛盾呢?首先管理者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些不和谐的因素,不惊慌失措,也不避重就轻,积极引导,处之泰然。其次,要创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环境。一是要在安排工作时,充分关注到教师的优势和强项,让每位教师都感受和体验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二是要营造氛围,使每位教师感受到大家都在努力工作,自己决不能等闲视之,掉在队伍的后面,从而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激发大家的进取精神。正如北京史家小学卓立校长说的那样“只有每个人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了,这个集体才可能是最优秀的”;三是要注意融洽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加强彼此了解与沟通,增进相互间的感情;四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体验到成功,增强荣誉感,增加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把研究作为工作的“常态”,不断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五是要设法提高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增加责任感,并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受重视,从被动的“受管”状态中挣脱出来,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与建设;六是要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进修的机会,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北师大附属小学李烈校长对待教师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对老教师,要有承认之意,尊重之心;对中青年教师,要有倾听之心,关怀之情;对年轻教师,要有援助之手,等待之心。只有当教师感受到学校是乐园,他才能有投入的热情,创造的精神,他的成长才能成为可能,学校和谐健康发展也才能有所保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24
学校生命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方面,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师生共同营造的以感悟生命意义、珍惜生命的存在、提升生命的质量、创造生命的辉煌为主要内涵的校园文化形态。学校生命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它能美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促进学校教学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变革,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师生生命质量,促进师生生命全面发展。

我校生命文化建设,坚持人文和科学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学校发展实际,从环境、制度、精神等层面入手,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坚持现代、艺术、文化合一,建设具有文化底蕴、充满艺术氛围和人文精神的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生命教育的重要外在因素,它既是校学生命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学校生命文化的重要形式,更是一种看得见的文化。

我校根据学校的特点,抓住校园西扩的契机,吸纳中外文化的精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品位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了集科技馆、图书馆、报考厅、办公楼于一体的综合楼群,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既定方针,项目设计上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施工管理上规范化、标准化、艺术化;总体效果上大气而不庸俗、自然而不造作、高雅而不奢华,特色鲜明而不标新立异,从而实现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特色景观布局三位一体 、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文化风格。具体建设中,我校整体规划学校布局,高标准进行硬件设施建设,校园的总体布局、建筑的设计、景点的安排,做到外形色彩和谐统一,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生命启迪和教育。

配套环境建设育人,无声胜有声。正如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所说:“学校本身应当是一个快意的场所,……使学生来到学校就感到快乐。”美国教育家布莱森也说:“任何一所学校的环境都在默默地对孩子们发表演说,而且孩子们的确会注意它,不知不觉地接受它的熏陶和影响。”我校环境建设中,按照“净化、绿化、美化、教育化”的要求,建设富有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力求融校园、家园、花园、乐园为一体,集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于一身,努力营造“一草一木都能说话,一砖一瓦皆可育人”的充满艺术氛围和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学校在创建“园林式校园”过程中,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形成了独特的工作思路。绿化形式多种多样,着重体现自己的绿化特点。在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加强景点绿化、平面绿化、垂直绿化,空间绿化、室内绿化、移动绿化、基地绿化,经济绿化,使学校每一处阳台、每一个楼顶、每一面墙壁都能达到绿化要求。加强品位意识。通过绿化体现学校的历史、人文、环境和艺术品位;移栽古树名木,配以文物点缀,体现历史品位,让师生置身于浓厚的人文氛围之中,体现人文品位;绿化中,木本、草本、藤本植物花草合理搭配,高矮相间,错落有致,使整个校园成为百草园、百花园,体现环境品位;山景、水景、石景、树景、花景、地景、盆景,景景相连,体现艺术品位。使学校处处有景、处处生景、处处有趣、处处有情。力求做到:林中有校、校中有林;宏观成林、微观成景;景中有物、物中有景;宁静清远、典雅有致。从而实现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特色景观布局三位一体;古树、名树、造型树、奇花异草合理栽植,四时生姿生色。使整个校园融历史、文化、自然于一体,走进校园就使人深感与自然的和谐、生命的律动,真正成为充满人气、文气、才气的生态校园、自然校园、书香校园、生命乐园。

学校通过建筑物造型、绿色植物造景、人文景点设置,为生命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二、坚持人本思想和科学管理相结合,建设人本民主和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

制度本身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好的教育制度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它可以增强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提高人自我发展的责任心,从而提高发展人的层次,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学校制度文化作为学校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我校制度文化建设中,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坚持“依法治校、理性至上、科学规范、节时增效”的原则,提出了“人本、科学加规范”的学校管理总法则,形成了“党委决策,集体领导,校长负责,年级管理,处室调控,工会协调,全员参与”的学校运行管理体系,逐步推进金字塔型的管理向扁平式管理的过渡,避免了“层次过多,线条过多,多层管理,多头管理”。实行“统分有序,职责明晰,条块并进,权利和合”的教干管理机制,防止出现“上层头脑瘫痪,中层血脉梗阻,下层集体失语”。制定了便于操作的各种管理制度60多项,使学校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形成了以发展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为根本目的,以科学管理手段为实现途径的制度文化体系。重大决策都由教代会讨论通过并建章立制,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的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条不紊、健康发展。做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每一个部门都有明确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清晰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工作程序和明确的制度约束,都有明确的考核和激励;个人与个人、岗位与岗位、部门与部门之间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和明确的制度、协同有序的运作,实现学校各项工作的快速高效,从而实现学校发展的快速高效。与此同时,构建具有激励和服务功能的柔性化人本管理体制,生成一种高度柔性的、符合生命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激励学校生命群体创造性思维与行动的现代学校制度文化,推动学校向更高层次的自我管理目标迈进。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理解生命的情感态度体验,着眼于生命的发展,让每一个生命都能享受到成长的快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建设生动活泼、特色鲜明的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生命文化深层次的体现,是学校生命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学校生命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同时,它对外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观念、目标追求以及学校的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一所学校要始终坚持和弘扬自己优秀文化传统,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形成一种更高境界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并由此透射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憾力。

我校是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抗日烽火中创办的,六十多年的时空长廊,六十多年的奋进历程,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学校在建设生命文化中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本着“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和时代闪光思想同行”的原则,在对办学实践、文化传统和现代价值观念进行反思、选择、提炼、升华的基础上,开展了以“一馆”、“两报”、“三训”、“四标”为主题的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一馆——校史陈列馆。六十周年校庆期间,遍及全国的新四军老领导、老同志、老校友及新四军二代的代表500多人汇集我校,这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做出杰出贡献的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给全体师生带来了丰厚的精神食粮。我校借此机会广泛开展校史资料征集活动,得到了陈兰(邓子恢夫人)、林颖(彭雪枫夫人)、张震等老前辈的大力支持,先后征集各类书画、实物500多件,建立了淮北中学校史陈列馆。2003年,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同志视察我校时指出,“淮北中学校史陈列馆是一栋大楼也换不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两报——《淮北中学报》、《雨凝报》。我校依托“两报”(以教师为骨干力量的《淮北中学报》和以学生为骨干力量的《雨凝报》),组建学生记者站,定期刊登师生作品,成为学生发挥特长、展示才艺、师生对话的理想阵地,也成为联络名校、增进友谊、加强文化建设的有力载体。在江苏省高中生作文大赛现场决赛和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现场决赛中,我校先后有12名同学荣获一等奖。《淮北中学报》的稿件被全国多家新闻媒体转载。

三训——校训、师训、学训。我校以“传承人类文明,造就民族脊梁”为校训、以“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成功的密码”为师训、以“纳宇宙气韵,放个性光芒”为学训,并对三训进行逐一阐释,在陶行知研究会2004年度研陶课题论文评奖中获一等奖,《宿迁日报》对我校的学校生命文化成果进行了重点推介。

四标——校标、校服、校徽、校歌四大学校生命文化标志。我们精心设计了江苏省淮北中学校标、校服、校徽、校歌。四标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我校的校歌由校友、纪录电影专家王永宏同学作词,作曲家李宝树先生作曲。

一所学校,基业常青的奥秘是什么?那就是这所学校的文化。没有优秀的学校文化,便不会有卓越的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文化治校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用生命文化引领学校的各项建设,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引领学校不断走向优秀、走向卓越、走向辉煌!
第2个回答  2006-11-24
我是学生,我认为呢外在因素就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很不好,老师有老师的想法,而学生都很年轻的嘛,想法和老一悲的就不一样了,所以这是一个原因,还有就是老师也应该多了解一下学生的喜好,这样和学生就有了共同语言了,大家相处就快乐多了,还有,老师可以不可以不要向家长打小报告啊,我就是做恨了,和讨厌的。
第3个回答  2006-11-24
建立和谐校园的外在因素有以下几点:
老师要对同学一视同仁,学生尽量不要惹老师生气。
老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心声,不要仗着老师的身份欺压同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