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语文同步宗璞《好一朵木槿花》阅读答案!!!急急急!

如题所述

1.仔细阅读文章,说一说文中对作者震撼力最大的细节是哪个?请说说你的理解。 2.请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当你在人生之旅中遭遇到一些不幸时,你该如何去应对。 【点拨】 “千古文章意为高”,要想让文章在立意上别具一格,就需要我们从普通的事物中去挖掘出它内在的思想。正如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一首著名的诗中所说的那样:一粒沙子也可以看到世界,一朵野花也可以看到天堂。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到处看到姹紫嫣红的鲜花,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根据自己的独特观察和感受,做出了很多别致的咏叹,而宗璞的《好一朵木槿花》就是通过对一朵木槿花两次开花的描绘,领悟到一种重压之下顽强挣扎,不畏艰难,能够面对一切苦难的人生真谛。 宗璞的散文往往能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炽烈的情感,将情感的投入与哲理的体悟紧紧地结合起来。这也在一定程度过得力于作者很好地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说木槿以前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平庸,说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才留了下来。而就是这留下来了木槿的两度开花给作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其实,作者也正是从这些微小的生命中提炼出来那充盈其间的强大与伟力的。花的生命之旅和人一样,也许并非一帆风顺,在历史的行程中注定要遭遇各种无可奈何的悲哀和不幸。花开花谢连着人类命运的沉浮与漂泊,花荣花枯胶结着社会的兴衰与变迁。或许,作者就是通过那朵木槿花告诉我们,人生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在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 作者独到的语言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方面。全文语言不加雕饰,就像是与人倾诉,娓娓到来,感情真挚自然,不知不觉间打动着读者的心。这也告诉我们,写作不必一味追求语言的华美,也不必盲目堆砌华丽的辞藻,一切文字让它自然地从心间流露出来就行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荒草没膝:______________________薄如蝉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冉冉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阳已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先写园中其他一些花的情况,有何用意?(3分) 3.第③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4.第⑦段中说木槿“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第⑩段又重复说“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作者这样重复的目的是什么?(4分) 5.请从文中找出表明记叙时间顺序的词语。(3分) 6.作者对木槿花的感情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请从文中摘出表明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3分) 记叙文过关检测答案: 《好一朵木槿花》1、淹没翅慢慢地到2、用来衬托,让读者对小园有个总的了解,进而引出木槿花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4、突出木槿朴实谦虚的高贵品质5、“又是一年秋天”、“前年秋至”、“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今年”6、“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我从未仔细看过”;“惊喜”;“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 14.文章开头先写小园中的其他几种花有什么作用?(4分) 答:用衬托(反衬亦可)的手法来突出木槿花的坚强、勇敢、不娇气。(“衬托”2分,“坚强、勇敢、不娇气”2分) 15.到木槿第二次开花前,作者已由惶恐不安到“习惯了这类景象”,通观全文,“这类景象”都指什么?(6分) 答:①“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②文革中所经历的“死别的悲痛”。“又面临少年人的生之困惑”;③“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每点2分) 16.文中“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也对读者产生很强的震撼、警示作用,试结合自己的感受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6分) 答:①用土覆压的沉重强大与花朵的细弱娇嫩形成鲜明的形象对比,突出木槿花的“悲壮”或突出木槿花在重压之下顽强挣扎的勇气。(运用反复也起到强调作用) ②运用联想、双关的手法,使含义更普遍,赞美韶华不再、年纪已老、活不了多久的人们依然绽放希望、富有活力。(或答面对现实、顽强抗争的生命力) ③也比喻一种精神:处于困境和绝望,依然拥有能直面人生痛苦的强大和伟力。(每点3分,答出两点以上给6分。) 17.题目流露出对木槿花的由衷赞美,作者说木槿花尤其是这朵木槿花“好”的理由是什么?(6分) 答:①木槿花平凡而奇特,娇嫩却顽强。②重压之下艰难挣扎,勇敢面对一切苦难。③使惶恐中的作者拥有幻想、去掉悲伤、留住梦想。(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问题一:“第九自然段说:我早已习惯了这类景象”,这类景象在文中指什么?问题二:第十段画浪线的句子“透过砖块伸出几条绿枝..............................................花在颤颤的开放!”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伸字用的好么?问题三:我的心也震颤起来,我的为何颤?问题四:文中最后一段的含义是什么?一、:“第九自然段说:我早已习惯了这类景象”,这类景象有三层含义:①"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②文革中所经历的"死别的悲痛"."又面临少年人的生之困惑";③"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 二、运用了细节描写的表达方式 “伸”字用的好,用拟人的手法展现了花顽强的生命力。 三、我的心“震撼”是被花顽强的生命力而打动。在经历如此磨难,被土埋了大半截后,还能开花,作者被这种生机和活力所震撼。 四、最后一段的意思是,文革中遭摧残和逝去的亲人、朋友已经不能再回来了,需要用纪念碑来纪念这些人,同时也让后人铭记这段历史,使历史不再重演。 1.从全文来看,木槿给“我”的印象:平庸——()——()——()——() 2.作者说木槿的两度花发“不同凡响”的原因是:第一次是因为它在秋天的荒园里开放,使刚遭遇死别的痛苦的“我”得到安慰;第二次是因为 3.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有什么特点? 1.从全文来看,木槿给“我”的印象:平庸——(惊喜)——(悲壮)——(钦佩)——(不同凡响) 2.作者说木槿的两度花发“不同凡响”的原因是:第一次是因为它在秋天的荒园里开放,使刚遭遇死别的痛苦的“我”得到安慰;第二次是因为: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3.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有什么特点?答: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14、第(1)段文字中连用三个“偶然”,结合语境说明它们的不同含义。(3分) 15、文中与(16)段“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句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2分) 16、第(9)段作者说“我早已习惯了这类景象”,“这类景象”在文中都指什么?(3分) 17、请分别说出第(11)(12)段中“土埋大半截了,花还在开!”这句话的作用。(3分) 18、作者在题目中用“好”字来修饰木槿花的理由是什么?(3分) <好一朵木槿花>答案 14、前两个“偶然”是指随意的、漫不经心的,后一个“偶然”是指出乎意料的;或:顽强、自在的。(意思对即可)(3分) 15、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2分) 16、三个点,每个点一分。①“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②我家所经历的“死别的悲痛”,“又面临少年人的生之困惑”;③“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3分) 17、(11)段的是解说产生“震憾”的原因;(12)段突出强调木槿花的“悲壮”或突出木槿花在重压之下顽强挣扎的勇气。(意思对即可)(3分) 18、木槿花奇特,不娇气,在重压之下顽强挣扎,不畏艰难,能够面对一切苦难。(意思对即可)(3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