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只是一句口号,一个理论名词么

如题所述

一、坚持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总书记在阐述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方面的要求时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使用“文化自信”一词。2014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4年10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014年12月20日,他在澳门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文化自信,指出“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今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他又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总书记把文化自信作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提出来,并把文化自信作为前三个自信的基础提到更高地位,意义极为深远;也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趋成熟,给我们的自信提供坚实基础。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和民众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敬畏与信仰。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中国道路来自以史为鉴的发展进步,中国方案来自立足本土的实践成就,中国文化来自古为今用的文化传承,中国精神来自源远流长的精神志气。坚持文化自信来源于源远流长的民族记忆和圆融大气的中国智慧,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也会让我们在这一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定。
二、文化自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社会主义从它一诞生就是一种崭新的文化现象。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它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应该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先进,这才称得起社会主义,称得起先进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文化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一种文化形态,是社会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主旋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它的灵魂、精髓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第十七届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等);二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三是民族主义,也就是爱国主义。
中国文化蕴涵着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我们有民族文化的自信,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让中国文化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最大的思想公约数,成为统领和融通各族人民的文化血脉与精神家园。只有很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文化,坚定而自觉地做到文化自信,才能很好地认识和坚持当代中国的发展特色和发展道路,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基础。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如果缺乏文化自信,那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很难支撑起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进一步做到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广泛。文化自信渗透在“三个自信”之中,文化可以深入人的一切活动、一切方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不像道路、理论、制度自信都有特定的存在空间。比如说,道路自信讲的是路径,理论自信讲的是行动指南,制度自信讲的是行为规范。文化自信不仅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而且在人的一切活动、一切方面都存在,所以文化自信的影响更广泛。文化自信更深厚。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将影响深远,文化是人各项活动里面的基因,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旦内化于心,就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一旦文化自信树立起来,这个影响不仅是深厚的,而且是长远的。
有了这种文化自信,我们就有信心建设强大的、走向世界的、支撑经济实力的文化软实力。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三、文化自信就是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
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果,它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为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党从一诞生就举起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并在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成为指引中国文化前进的根本指针。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注入了先进的思想内涵,中国人民获得了科学的、锐利的思想武器,在思想上精神上得到极大的解放。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我们现在讲“老祖宗”不能丢,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必然。
我们讲中国的成功在于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这个中国具体实际就包括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才能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和生命力。中国在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革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沿着马克思的理论道路”站在社会主义的历史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扬弃。这仍然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和方向。站在中国和平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起点上,我们坚持和倡导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持自信,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保持自信,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保持自信。
长期历史实践证明,推动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既来源于人民实践,也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在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根本性命题,并赋予这个命题以“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深刻含义。如今,中国的改革开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统一与良性互动中构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在这种良性互动中,决不能轻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总书记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文化建设,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生态中,辨析主流和支流、区分先进与落后、划清积极与消极,有效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抵御腐朽文化影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四、文化自信就是礼敬自豪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家园
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历史,宏观地看,主题是民族复兴,主线是胜利进步,主流是成绩成功,本质是为了人民。今天,我们之所以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因为我们党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有攻坚克难的勇气,也是因为我们党没有丢弃来时的道路、“老祖宗”的理论和原创性的制度,还有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不忘初心。纵观世界政党史,凡是丢弃了的,教训很大。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清醒、要自信。今天,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财富之后要着力补齐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短板,在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国家硬实力得到迅速提升之后要着力补齐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个短板,就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开启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寻根之旅,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当代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罗素曾经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东方文明大厦,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世界公认。中国元素从古到今都是世界许多地方的重要文化元素之一。虽然经历了近百年的暗淡,但是我们今天传承创新,走出阴影,昂然向前,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中国文化美丽世界,中华民族文化造福世界文明。当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决不是回到过去、守旧复古,而是要立足新的实践、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传统文化中确实存在一些糟粕,需要摒弃。对待传统文化,要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要求,进行科学梳理、精心萃取,深入挖掘和提炼有益的思想价值,使之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涵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我们讲文化自觉和自信,这是一股无穷的力量。特别是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今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必将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文化自觉,包含着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和功能的深刻认识,包含着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包含着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是我们对理想、信念、学说、优秀传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信任和珍视,对我们核心价值体系的威望和魅力有一种充满依赖感的信奉、坚守和虔诚。
五、文化自信就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谱写中国方案的现实精神力量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的一般属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风格,是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三层含义:它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文化的一般属性,并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它是一种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它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中国民族的风格和特点。就其本质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趋势的新文化,它的产生和形成基于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实践。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孕育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进行的文化创造,是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也是人类文化的最新高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明显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要坚持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在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同时不断增强精神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当前,在实践中坚持文化自信,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从国内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在激发社会活力的同时也带来社会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人们思想和行为的自主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多样文化的难度增加。从国际看,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全球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意识形态渗透和反渗透的斗争会长期存在。刘云山同志指出:“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文化纲领和政策的制定,都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确保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更好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第二,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优势,应当倍加珍惜、倍加自信。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还有西藏革命与建设中形成的“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不断实现着中华文化的再生再造,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有的人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搞历史虚无主义,认为革命文化是“过去时”,今天讲革命文化没什么意义,随心所欲地戏说历史、消解红色经典,对英雄人物、历史人物进行颠覆性评价。这是对历史的歪曲,也是对文化的亵渎。应当看到,在中国人民艰辛革命历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凝聚升华,是中国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革命文化都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都是值得我们自豪与自信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用好用足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丰富革命文化资源,使之深深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汇聚新的精神力量。
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丰富的革命文化,就是我们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 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千方百计地弘扬,使其惠及当代、恩泽后人。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体现了中国人一如既往的文化自信。同志告诫我们: “中国在最困难的时候都能坚持自信。现在我们的发展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我们更应该坚持自信。只有坚持自信,我们才能够进一步往前发展,才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