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美学中的两个尺度是什么?

求各位大神帮忙啊!在线等!

为两个尺度,一为客体的尺度,一为主体的尺度。指出“物种的尺度”是“事物本身的特征”,⑴而“内在固有的尺度”指“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⑵因为马克思“美的规律”与后文的“类的生活”紧紧联系,“而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⑶陈文辩证地揭示了“两个尺度”的内在联系,“物种的尺度是基础;离开物种的尺度,人的‘内在固有的尺度’就无所附丽,也没有什么意义,”“光有物种的尺度那只是动物的生产,不是人的生产”。陈望衡对“两个尺度”的把握是较全面而准确的,将“内在的固有的尺度”定位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而非劳动尺度、或主观尺度、或客观尺度,是较深刻的。⑷。
一种意见认为“物种的尺度”和“内在固有的尺度”都是指物的或对象的尺度;一种意见认为“物种的尺度”是指物或对象的尺度,而”内在固有的尺度“则指人、主体的尺度。
朱先生对“两个尺度”的观点是明确的:“物种的尺度”——每个物种自身的需要与尺度(标准);“内在固有的尺度”——“对象本身固有的标准”即“各种对象本身固有的客观规律”。朱先生在这里对“两个尺度”的内涵作了明确界定,而且指出它们具有不同层次上的差异。对人来说,第一个标准(尺度)包括了人类自身在内的一切物种的尺度。所谓“每个物种作为主体的标准”,是指每个物种作为物种的存在而说的,这样每个物种的标准(尺度)就是自己的标准(尺度),所以这里用“作为主体”的方法来表述。在朱先生看来,第二个尺度比第一个尺度是更复杂了,而且是高层次的,对于人来说,第二个尺度是指对象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人之所以能够把握每个对象的内在固有的客观规律,是因为作为“整体的人”是运用“全面的方式”来掌握对象或主体的“全面本质”的。只有这样,作为主体的人对对象的把握,对自身的把握,对“两个尺度”的把握,才是自由自觉的。也只有这样,人才能够自由自觉地把握“美的规律”。   朱先生的观点中合理因素在于他强调了在把握“两个尺度”中,作为主体人的重要作用。特别强调了只有当作为“整体的人”运用“全面的方式”来把握对象的“全面本质”和主体的“全面本质”时,这样才能达到自由自觉的层次,达到对“美的规律”的真正把握。但是,朱先生把“两个尺度”内涵完全界定为对象的内涵、物的内涵,把主体的因素完全排斥在“两个尺度”的内涵之外,这恐怕未能揭示出“两个尺度”的真正内涵和本质特征。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李泽厚把“物种的尺度”理解为“客观世界本身的规律”,而把“内在固有的尺度”则看成是人类主体“内在目的尺度”即主体的尺度。而“美的规律”即这两个尺度的统一,其统一的结果便产生了美。也就是他所说的“内在目的尺度”与“客观规律”的统一,在人类实践基础上进行生产,这样作为主体的人类就能够依照客观世界本身的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而且主体得到满足,通过实践改造了客观世界的存在形式便是美。这就所谓马克思所说的“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形”。这一观点的特点是把“内在固有的尺度”理解为人的尺度,而且强调通过实践使两个尺度得到统一,从而产生美的造形。但我们在这里也可以看出李泽厚仍囿于反映论的观点来理解“两个尺度”与“美的规律”,主体的能动性也只是“反映”、“再现”,而且这种“反映”与“再现”是遵循认识论轨迹的。在这里同样也只是肯定存在美的规律,不是创造美的规律。在李泽厚看来,“两个尺度”分属于主客体,无层次之分,“两个尺度”的统一,可以创造出美。但是,“两个尺度”的统一可能创造美,并非必然创造出美。“两个尺度”的统一可以产生“真”,也可以展示“善”,但不一定都创造出美来。这就在于两个尺度的“统一”是如何统一,若是认识的统一,其结果是“真”。因为一般反映论只求真,并不把追求美作为自己的目标,如此等等。同时在这里我们也看到,李泽厚在谈美时只强调主体的一般的本质力量,只单纯地从对象本身规定美的本质属性,他忽视了审美主体的特殊本质与审美对象相适应的本质特征的统一。因此李泽厚对“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的看法(指他在五六十年代美学论争中的观点,新时期在这方面的观点有些变化)偏重于存在美的规律内涵的揭示。他说得明白,“真”主体化与“善”对象化的统一,达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这便是美。这里所阐述的只是存在美的规律,与创造美的规律相去甚远。这也许与李泽厚强调美的社会性有关。他说:“美的普遍必然性正是它的社会客观性。”(注3)这个命题忽视美中主体因素,创造美的过程中主体的作用。他认为马克思完全不是从审美、意识、情趣、艺术实践而是从人类的基本实践——人对自然的社会性的生产活动中来讲美的规律。同时,他断言,这样就深刻地点明了美的客观性本质含义所在。并且以此把朱光潜先生的“主客观的统一”、“实践美学”挤进唯心主义美学轨道,提出“美是诞生在人的实践与现实的相互作用和统一中,而不是诞生在人的意识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或统一中”。(注4)实事求是地说,把朱先生的主客观统一的实践美学观点,说成是人的意识与自然的统一,并不符合朱先生的观点。朱先生只是反对美在纯客观的物中,美有它的客观根源,但美的对象一定是与审美主体发生过关系的,这实际上表明朱先生既主张美的生产实践性,又肯定美的主体意识的创造性,这里实际上在美的一般规律上突出了美的特殊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