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为什么要安静卧床休息

如题所述

由于突聋损伤的部位在内耳,即神经的末梢部分,而神经细胞不可再生,所以,目前突聋治疗的有效
率不到70%。所以,突聋的治疗千万不能耽误。目前认为突聋治疗最有效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应该早期、足量、逐渐递减使用,老人和儿童应慎用和减量。另
外,应该配合改善内耳血液循环、降低血黏度药为主的药物同时使用。如果考虑患者有内耳供血障碍应早期使用溶解血栓的药物。如果患者在突聋前两周内有感冒的
历史,应考虑病毒感染造成内耳损伤的可能性,则应使用抗病毒药物。另外,高压氧舱治疗、维生素及能量合剂也有效。研究发现,突聋的疗效与患者听力损失的严
重程度、是否伴随眩晕和治疗的早晚有关。听力全部丧失的患者,如果伴随眩晕,治疗延误至一周后,效果不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16
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暴聋,是指听力突然减退,1~2日即可达到耳聋最高峰乃至全聋。大多数为单耳发病,多由全身或局部因素所引起的一种感觉神经性耳聋。少部分病人伴有头晕。

[临床表现]
1.耳聋:听力突然明显减退(多为单侧耳),大部分病人伴有耳鸣,部分病人有耳内发闷、胀满及阻塞感。
2.发病原因:多数病人无明显发病原因,不少是发生在睡眠当中,于起床时自感耳鸣、耳聋。一些病人有较明显的劳累、情绪过于激动、精神紧张及感冒病史,这些可能与发病有一定关系。
3.眩晕:有一少部分病人有耳聋同时伴有眩晕,自觉有旋转感,常伴恶心、呕吐,多于发病一周左右眩晕减轻,耳鸣、耳聋无好转,伴有眩晕者听力损失多较重,也不容易恢复。

[预防与调养]
1.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应在家安心静养,尤应避免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保持家庭环境整洁,病人心情舒畅,才有利于疾病恢复。
2.预防感冒,有一部分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可能与感冒有间接关系,故预防感冒则可减少一个发病因素。
3.注意勿过度劳累,做到起居有时,饮食定量。本病多发于中年人,故中年人更应注意这一点。
4.情绪稳定,忌暴怒狂喜,因为这些均可使人体内神经体液调节失去平衡,造成耳部血循环障碍,发生耳聋。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26
由于突聋损伤的部位在内耳,即神经的末梢部分,而神经细胞不可再生,所以,目前突聋治疗的有效
率不到70%。所以,突聋的治疗千万不能耽误。目前认为突聋治疗最有效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应该早期、足量、逐渐递减使用,老人和儿童应慎用和减量。另
外,应该配合改善内耳血液循环、降低血黏度药为主的药物同时使用。如果考虑患者有内耳供血障碍应早期使用溶解血栓的药物。如果患者在突聋前两周内有感冒的
历史,应考虑病毒感染造成内耳损伤的可能性,则应使用抗病毒药物。另外,高压氧舱治疗、维生素及能量合剂也有效。研究发现,突聋的疗效与患者听力损失的严
重程度、是否伴随眩晕和治疗的早晚有关。听力全部丧失的患者,如果伴随眩晕,治疗延误至一周后,效果不好。
第3个回答  2018-09-24
您好,突发性聋就是原因不明的突然听力下降,时间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内出现的!病因不清,可能和病毒感染,免疫因素或是微循环障碍导致缺血有关。建议尽早治疗。效果会好些。
第4个回答  2020-03-17
1、 主要是耳部的疾病,如外耳疾病: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外耳异物等,急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耳硬化症及内耳的美尼尔氏综合症、听神经瘤,都能引起突发性 耳聋。
2、 血管性疾病也会发生突发性耳聋,如颈静脉球体瘤、耳内小血管扩张,血管畸形、血管瘤等,来自静脉的突发性 耳聋多为嘈杂声,来自动脉的突发性 耳聋与脉搏的搏动相一致。
3、 其它一些全身性疾病也能引起突发性 耳聋:植物神经紊乱、脑供血缺乏、中风前期、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糖尿病、营养不良。
4、 另外,过量使用了对耳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或卡那霉素等,也可出现突发性 耳聋和听力下降,且突发性 耳聋比听力下降出现得早。
5、 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过于紧张也可导致突发性 耳聋的发生。
6、 噪声:暴震声和长时间的噪声接触,均能导致听力下降和突发性 耳聋产生。工作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的人要注意噪声防护,如减少噪声源或佩戴防护耳罩、耳塞等。此外,要注意不要长时间、大音量在有噪声的环境中使用随身听耳机。
7、 不良习惯:咖啡因和酒精常常可使突发性 耳聋症状加重;吸烟可以使血氧下降,而内耳毛细胞又是一种对氧极其敏感的细胞,所以缺氧会对毛细胞造成损害,因此要注意改变不良习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