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和儿童本身的性格,哪个更能影响孩子的行为?

如题所述

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和文化心理状态,是指在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对儿童家庭关系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家庭氛围和家庭教养方式两个方面入手,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重点理解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性格的影响,并学会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子女在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另外,可以把家庭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环境大体是优越的,但是精神环境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家庭气氛和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影响尤为重要。

作为家长,首先要知道,不同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性格的不同影响

1、家庭气氛好

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家人之间相处融洽,相互关心,父母和睦,亲子沟通顺畅,亲密无间,礼尚往来,讲道理。家庭气氛安定和谐,融洽温馨,愉快舒适。好的家庭氛围带给孩子信任感、安全感、幸福感。儿童可以时时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对父母非常信任,在家里很安全,乐于与父母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2、家庭气氛不好

父母亲不和睦是阻碍儿童性格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境不和,缺乏温暖,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极度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内在脆弱,容易产生孤僻或过度活跃的性格。这种类型的孩子在交往时往往缺乏自信,但是又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和肯定,因此很多时候得不偿失。

由于家庭中缺乏沟通,孩子们渴望与人沟通的愿望受到抑制,所以他们在和人沟通时往往表现得过于热情。由于家庭缺少关爱,内心空虚,孩子特别重视朋友,很容易意气用事。自卫意识很强,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也很敏感,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家庭气氛紧张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往往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和恐惧,长期焦虑。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性格也有着不同影响,作为父母,应该知道这些区别

1、欺压式的家庭教养方式

这类教育方式,通俗地说就是相信“棍子下出人才”。家长对待孩子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对于子女期望过高,缺乏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以及与孩子有效沟通的能力。重视结果比过程更重要,如果不能达到孩子的期望,家长就会严厉地对待孩子,甚至是责备孩子。

因为和孩子缺乏交流,常常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没有给孩子发言权和参与权。小孩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有些孩子对父母产生畏惧,缺乏安全感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情感,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形成胆小、自卑的性格,内向、保守、逆来顺受,不敢在人前发表自己的意见。

2、自主成长

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家长能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孩子,即“蹲着”与孩子沟通。家长对孩子是自主的,亲切的,关心的。她们常与孩子交流,对儿童的缺点也能及时有效地予以批评指正,不武断或无原则地迁就子女,合理适当地运用赏识和惩罚教育。

父母可以主动与孩子进行协商,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成长于这种教养方式的儿童善于和父母交流思想、讨论问题,并能逐渐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孩子一般都是自信和乐观的,热爱生活,待人友好,有主见。

3、纵容型家庭教养方式

父母亲对子女满怀爱与期待,而爱得缺乏理智和分寸,很少对子女提出任何要求或管教,含在嘴里怕化了手怕摔,过分保护和迁就,使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很少,很少对子女提出任何要求或管教,含糊不清。家长的溺爱也会使孩子产生优越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在生活学习中,这些孩子不能半点委屈,一遇到挫折就容易气馁,发脾气,推卸责任,出现问题后容易归于外因。缺乏感恩与反哺的意识。人际沟通能力弱,很难与周围人和睦相处,并且容易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

4、家庭教养方式的矛盾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主要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存在分歧,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爸爸训斥着教育孩子,而母亲却在一旁不断地为孩子开脱甚至数落爸爸。实践证明,父母对教育要求的不一致不仅使教育效果互相抵消,而且能促使孩子利用父母之间的矛盾来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甚至发展成见人行事、投其所好的双重性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02

家庭教育更能影响孩子的行为。

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开始,他们常常分不清对与错。孩子会因为看见其他人的一个动作一句话而去模仿。这个动作,这句话可能来自父母或者其他亲属也可能来自电视剧或书本,以及可能来自路人。

说一个事例,家里一个亲戚的小孩。因为有爷爷奶奶的宠爱,在家里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小霸王”。他要看动画片,如果有谁碰了遥控器,他会立刻动手打人并且抢回遥控器。

这个熊孩子,到底是因为本身性格还是因为家庭教育导致的我们暂且不论。在后来,抢东西、打人等这些坏习惯都收敛的很多,至少在我面前不敢肆意妄为了。

他收敛的原因是因为他有害怕的人了,那个人就是我。一次他的爷爷奶奶外出了,我在他家中,因为一点小事,他动手打人,我直接把他绑起来了!

有人说这会吓到孩子,如果他不知道怕,那以后才会吃亏,至少在家中不会真的伤害他。

绑住他后,他就一直哭。我把他丢在了客厅的角落里,让他独自哭了1个多小时一直等到他不哭了。我给他说“刚刚是他的错,还动手打人,这是不对的!”

熊孩子自然不会认错,扬言就要告状。我说,随便他告状,这次没有爷爷奶奶保护,下次也一样有机会。

傍晚他爷爷奶奶回来了,熊孩子自然告状了。不过他的爷爷奶奶,见孩子没受伤,就也没说什么。自此以后,那熊孩子见到我就收敛的许多,即便他爷爷奶奶在,也不敢再肆意妄为了。

第2个回答  2022-05-02

这个影响对孩子影响非常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大于儿童本身性格。

儿童本身性格应该多数来自指遗传吧,目前对于孩子遗传父母性格有多少,还没有明确的比例。但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家庭教育下表现出来肯定不一样,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家庭教育是一个非常大的范围,包括家庭教育环境、方式、技能、技巧,以及施教者自身的性格脾气。大家都在教育孩子,但是家庭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1.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家人之间相处融洽,相互关心,父母和睦,亲子沟通顺畅,亲密无间,礼尚往来,讲道理。家庭气氛安定和谐,融洽温馨,愉快舒适。好的家庭氛围带给孩子信任感、安全感、幸福感。儿童可以时时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对父母非常信任,在家里很安全,乐于与父母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2.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性格也有着不同影响。比如:

a.欺压式的家庭教养方式

。这类教育方式,通俗地说就是相信“棍子下出人才”。家长对待孩子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对于子女期望过高,缺乏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以及与孩子有效沟通的能力。重视结果比过程更重要,如果孩子不能达到所定的期望,家长就会严厉地对待孩子,甚至是责备孩子。因为和孩子缺乏交流,常常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没有给孩子发言权和参与权。小孩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对父母产生畏惧,缺乏安全感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情感,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形成胆小、自卑的性格,内向、保守、逆来顺受,不敢在人前发表自己的意见。

b.自主成长

。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家长能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孩子,即“蹲着”与孩子沟通。家长对孩子是自主的,亲切的,关心的。她们常与孩子交流,对儿童的缺点也能及时有效地予以批评指正,不武断或无原则地迁就子女,合理适当地运用赏识和惩罚教育。

父母可以主动与孩子进行协商,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成长于这种教养方式的儿童善于和父母交流思想、讨论问题,并能逐渐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孩子一般都是自信和乐观的,热爱生活,待人友好,有主见。

c.纵容型家庭教养方式

。父母亲对子女满怀爱与期待,而爱得缺乏理智和分寸,很少对子女提出任何要求或管教,含在嘴里怕化了手怕摔,过分保护和迁就,使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很少,很少对子女提出任何要求或管教,含糊不清。家长的溺爱也会使孩子产生优越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在生活学习中,这些孩子不能半点委屈,一遇到挫折就容易气馁,发脾气,推卸责任,出现问题后容易归于外因。缺乏感恩与反哺的意识。人际沟通能力弱,很难与周围人和睦相处,并且容易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

d.家庭教养方式的矛盾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主要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存在分歧,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爸爸训斥着教育孩子,而母亲却在一旁不断地为孩子开脱甚至数落爸爸。实践证明,父母对教育要求的不一致不仅使教育效果互相抵消,而且能促使孩子利用父母之间的矛盾来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甚至发展成见人行事、投其所好的双重性格。

孩子的性格和才能,归根到底是受家庭、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影响。儿童长大后,社会就成了一个锻炼他们的环境。同样地,孩子在学校里一样成长,也就是说,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同样很重要。总的来说,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就是家庭。

第3个回答  2022-05-02

我觉得孩子行为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孩子本身的特性,但孩子本身特性的形成受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

孩子本身的特性包括孩子的性格、心理、人生观、价值观、责任感等等。不管是多大的孩子,都是一个有思想的独立个人,他所表现的行为必然是他自身特性的一种外在体现。

孩子生下来的时候,犹如一张白纸。最开始在这张白纸上留下色彩的就是孩子的父母和孩子所在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性,也与最初的家庭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经常听人说孩子的性格怎么这么像父母中的一方,除了基因的遗传影响之外,也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孩子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家庭是他所接触的最重要的人物和环境,但却不是全部。

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接触父母之外的其他人,包括父母的朋友、邻居、亲戚等,这些人的存在对孩子的成长也有一些影响。

他们也会在孩子这张白纸上留下或多或少、或显眼或隐蔽的色彩。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学校的教育成了孩子成长教育中最重要的场所,孩子身边的老师、同学也开始在孩子这张白纸上留下各自的色彩。

这个时候父母所留下的色彩已经不是最多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了。特别是孩子入读的如果是寄宿学校的话,那么孩子和父母的接触机会就更少了。

这样的路一直到孩子成人,特性稳定。所以孩子的行为是由孩子本身所决定的,父母和家庭教育只是孩子本身特性行程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非全部。

第4个回答  2022-05-02

我觉得都很重要,家庭教育能影响孩子的性格的形成,可以说孩子的性格的形成于家庭教育有着决定性的因素。


首先,还是生下来一开始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和陪伴他成长的人,而正式这些经常与他接触的人的思想观念影响这孩子性格的形成。

比如思想较为成绩的人会叫孩子有好的东西留着自己吃,藏着吃,不要给其他小孩子看见。否则作为大人面子上有些过意不去吧,所以,会教自己的孩子在一旁悄悄地吃,可这样的习惯久而久之让孩子养成自私的性格,以后将很难改正。

而一个大气的家庭都会教孩子学会分享,不会因为一些小事跟其他的孩子斤斤计较。



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平时很少受到家人的关注,孩子在学校和外面就会表现的特别调皮,这是为了更多的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


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家长脾气暴躁的生活环境,孩子做事情也会没有耐心。正所谓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可能大人那些不好的习惯都会映射在孩子身上,当我们在厌烦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好的时候,应该检讨自己,再引导孩子改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