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是谁写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1

    《书湖阴先生壁》是宋代王安石所写的七绝诗。

    这首诗选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一、原诗

    《书湖阴先生壁》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所以叫做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全诗如下——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二、解释

    1.题目解释:“书湖阴先生壁”意思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湖阴先生”是诗人王安石在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名叫杨骥,字德逢,“湖阴先生”是他的别号。

    2.字词解释:

苔:青苔。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送青来:送来绿色。

    3.诗句解释:

    时常打扫的茅檐干净得没有一点青苔,成片的花木都是主人亲手所栽。一条小溪弯弯曲曲地环绕着绿油油的田地,两座青山好像是推开的两扇门,送来满目的青翠。

    4.诗歌内涵:

    前两句写友人家中的环境。这里虽然只是简陋的茅屋,但是因为经常打扫,屋檐下没有苔痕,而且是院中花木成行,整整齐齐。虽然是隐居山林,但是庭院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花草树木被栽种、修理得整齐雅致,可见院落主人对生活的热爱,生性勤快的性格。一句话,这里是清净优雅的,可见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后两句写到院外。院外有一条清流,浇灌着一方稻田,绿意葱葱、生机盎然;而进入茅屋之后,放眼窗外,两座青山仿佛推窗而入,满山秀色映入眼帘。这两句诗是对友人居所的赞美,更是对他淡泊高雅品质的赞美。

三、作者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曾几度担任北宋的宰相。王安石曾几度担任北宋的宰相。熙宁二年(1069)二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在宋代的职官序列里,参知政事就是副宰相,但其权位却不亚于宰相。加上王安石深得神宗信任,其职权比当时的宰相富弼更重要。

   王安石因变法遭受保守派的围攻,甚至被称为“乱天下”而遭遇罢相。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被罢相,以“判江宁府”的官衔回到江宁。第二年,他干脆把这个职务也辞掉了。

    他在城外钟山间构筑了“半山园”,过起了隐居生活。

    他在城外钟山间构筑了“半山园”,过起了隐居生活。他在宰相任上也从不讲排场,成了隐士后,就恢复了老面目:衣垢不浣,面垢不洗。

    王安石在江宁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十年。他除了读书诵诗,就是勤奋著述。十年期间,他完成了学术著作《字说》,也写了不少描写湖光山色的小诗,除了《书湖阴先生壁》之外,还有如《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据洪迈《容斋随笔》记载,“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曾数易其稿。先是“到”,再是“过”,后又改为“人”“满”,改了十多个字,最后才定为“绿”。一个“绿”字果然是恰到好处,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春风转换成了鲜明的视觉形象。王安石喜欢改诗,炼字工夫非常有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