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不肯承认错误怎么办?

如题所述

我想每一位爸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可以成为一个有礼貌、有担当的人。

所以,从娃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教育孩子:犯错误了要勇于承担,知错能改才是好孩子。

但慢慢地你=发现事情并没有按预期那样发展,很多时候,孩子犯了错,很少能爽快地承认。哪怕是他在你眼皮底下闯的祸,面对铁一般的证据,孩子也拒不承认:

本来就是这样的;是爸爸弄得;是狗狗弄得;

甚至是外星人都能专门跑到你家里来弄乱你的屋子,拔掉你种的花等。(外星人真是闲啊)

总之一句话:想让本宝宝道歉,做梦!


就算你费劲心机的和孩子死磕,终于让孩子说出对不起三个字,语气里也毫无歉意和悔意。

这时候是不是在想:枉我英雄一世,怎么就交出了如此不知悔改、品德败坏的娃?

停停停,先别这么早给娃下定论,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承认错误吗?

  1、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困扰和伤害

小孩子最初是没有道德意识的,很多事情是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

很多事我们大人觉得不对的事情,可能孩子压根就不觉得错。

我常常看到两个一岁左右的宝宝一起玩,这个抓了那个一把,那个抢了这个的玩具。

然后妈妈们煞有其事的从旁教育:你不应该如何如何,快跟对方道歉,说对不起。

有些孩子木偶一样,鹦鹉学舌说一句对不起;有些孩子无视你所言,直接跑开。

心理学家Thomas Lickona曾说过:能够懂得规则以及违背规则带来的后果,是孩子在这个阶段正在进行和完成的一个生长发育“作业”。

  就算在家长的胁迫下,承认错误向对方道歉,但孩子内心也并没有觉得有错,下次类此的行为还是会发生。


所以,比起简单让孩子鹦鹉学舌一句对不起,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及时引导孩子认识他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的负面影响。

想要做到这点,平时的生活中,就要多引导孩子注意关注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乱写乱画妈妈要一点点擦干净,这会加重妈妈的工作;别人打你,你会很痛,你打人会让别人痛;抢人玩具会让对方生气,也会让对方更加不想把玩具分享给你。

只有孩子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了影响和伤害,他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错误,他的行为才能更加规范。

2、误以为错误的行为就代表自己是坏孩子

2、3岁之后,很多孩子心里,都有“好孩子”的自我追求。

他们希望自己成为爸妈口中的好孩子,希望得到夸奖,希望被喜欢。

这个阶段的宝宝,觉得承认错的行为就等于承认自己是“坏孩子”。

  他们不想让自己变成“坏孩子”,更害怕因此让父母失望。所以明知错,也不想认。

尤其,是我们大人很容易情绪一激动“对事又对人”,本来只是某个行为的好坏,最后一定要上升为人身攻击:孩子没礼貌、小气、丢人。

一时开心弄乱了房间就是顽皮;和小朋友抢玩具就是没礼貌、不懂事;不道歉就是不懂事、丢人。

我们传递出的信息,不仅是“你不对”,还有“你不好”,对孩子来说,后者才是最扎心的。

  为了自己不成为父母口中的“坏孩子”,他们宁愿硬着头皮,迎接父母更大的怒火,也不会承认错误。

所以,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逼他承认不是最终目的,修正他的行为和观念才是,如果能顺便给到改正的建议,让孩子知道,犯了错不是事情的终点,只要自己有意愿改正,还有挽回的空间,那便再好不过了。

我知道你想画画,但是画墙上是不对的。你可以在纸上尽情画,现在我们一起把墙壁擦干净吧!你也想玩玩具,但是小朋友的东西,应该先征求他的同意。抢玩具的行为是不对的,你可以试试好好沟通或者跟他交换,这样才是好孩子。

孩子如果能多多的体验“试错—知错—改正—重新被认同”,这个过程自己是可以控制的,那么犯错就没那么可怕了。

  孩子知道你不会因此而不爱他,也明白自己只是这件事做的不太好,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

那孩子也会乐于承认错误,毕竟,勇于承认错误的孩子也是好孩子嘛。

3、家长越逼迫,孩子越不敢道歉

还有很多宝宝,知道自己错了,也可以承认,但是却很难迈出道歉这一步。

因为在意识到自己错误的瞬间,人就会处于一种压力情境下,此时会自动激活心理中的应激防御机制。

如果此时父母是严厉的、强制性的,更容易激发孩子竖起防御的堡垒,他们常常因为害怕而选择逃避,不肯道歉。

实在不行,就一哭二闹三,哦,没三。

此时,你说再多的道理,他们都听不进。反而因此倍感委屈,为什么这么凶,你不爱我了吗?

  所以,你越是严肃、严厉的语气,孩子越是害怕、委屈。

尤其是面对父母的威胁“你不认错,就别回家啦!”基本上,这题就无解了。

相反如果我们态度温和,语气平静地和孩子沟通,孩子反而更容易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一点我遇到一位妈妈就做的很好。

有次坐电梯,与我们一同下楼的有一对母子。小男孩看起来比娃小一两岁,可能比较着急要出去玩,刚一出门就猴急地向外窜,不小心就碰掉了娃的锅巴,我和娃都被吓了一跳。

男孩的妈妈很显然也没料到孩子突然的行为,不过很快她就反应过来,赶紧询问我这个“孕妇”的情况。

而这时,小男孩明显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站在妈妈后边,不敢说话。

确认了我没事之后,男孩的妈妈又询问了下娃的情况。

然后蹲下对小男孩说: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刚才的行为很危险,阿姨肚子里有小宝宝,我们如果不小心碰到,小宝宝会受伤的。

妈妈希望下次再出门的时候,你可以慢一些。好吗?

小男孩,向妈妈点了点头。

“那你和妈妈一起向阿姨和小姐姐道歉好吗?”

男孩怯怯的又往妈妈身后躲了躲。

但小男孩的妈妈却率先向我道歉说:对不起,刚刚我们碰到你们了。

我笑着回应没事。

  然后男孩妈妈,用眼神鼓励孩子“该你了”,小男孩看妈妈道歉完,也小声向娃道歉说:姐姐对不起,阿姨对不起。

接收到我们的没关系之后,男孩也开心的笑起来。

  那个“从胆怯到释怀的表情”,代表着每个不想道歉孩子背后的心路历程。

我见过很多孩子不敢或者不愿时,妈妈都在“逼着”孩子道歉。

但当小男孩不敢道歉时,妈妈先以身作则地承认错误,向我们道歉。

这样,小男孩就不是唯一道歉的人了:“妈妈和我一样,而且妈妈好像并没有批评我的意思。”所以小男孩,也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相反如果小男孩的妈妈,上来就批评小男孩的毛躁行为,或者硬逼着孩子道歉,就算他迫于压力承认了,也一定不甘心。

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我真的觉得这位妈妈做得极好。

犯错不承认真的是很多妈妈来求助的一个问题,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忍不住提前担忧:孩子不认错——会被认为没礼貌——以后不被喜欢怎么办?

其实,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愿意主动承认错误、能够真诚的道歉,这个过程真的需要父母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来引导。

而最重要的其实也只有两点:

  一、理解孩子:要多看看行为背后的原因。

二、爱孩子:只有明白爸爸妈妈不会因为他犯错误而不爱他的孩子,才会有承认错误和道歉的勇气。

下次孩子再倔强的不肯承认错误时,不妨试试文中的方法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4
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孩子叛逆心严重导致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上手打,把他打怕了就好了。
第2个回答  2021-06-04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只要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所以我们做了错事就应该敢于承认,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第3个回答  2021-06-04
像这种时候作为家长的一定不能强制的让他认错,这样子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你完全可以低下头来跟他道歉,好声好气的跟他说,你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想法。
第4个回答  2021-06-04
可以告诉孩子不肯承认错误并不是好孩子,好孩子是敢于承担自己的一切错误,并不是你都是对的,也要去听别人的想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