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国之间仇恨大吗?

如题所述

先说战国初期,这是个自由淘汰阶段。具体讲来,就是经历了漫长的春秋时期,原本小打小闹的各个国家突然开窍了,再也不是打一枪喂颗糖、战争过后哥俩好的低阶玩法,二话不说就是打,打服为止,灭国为止。强国灭弱国,大国抢小国;超级大国一夕三分(三家分晋),大哥大被小弟取而代之(田齐取代姜齐)。总而言之四个字——你死我活。

这个时期消失了许多国家,譬如晋,卫,宋。而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真正有实力一争天下的强国——战国七雄。至于是哪七雄,想必大家都了解。现在,就开始进入主题:为什么说战国七雄的纷争史,就是一部忽悠史?

战国七雄,显然是七个谁也看不上谁的死对头,但这种建立在利益上的仇恨,可以很顽强,也可以很脆弱,比如当一个强大的共同敌人出现的时,这种仇恨就显得尤为虚幻。七个国家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厉害到可以藐视其他六国的强敌:秦国,经过商鞅变法脱胎换骨的秦国。于是其他六位小兄弟两两相对视,眼珠子一骨碌,觉得还是合作才能共赢。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合纵,苏秦也靠此计“六国大封相”,如此史无前例的荣誉,想必苏秦同志死也无憾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靠忽悠,搞定六位各怀鬼胎的国君。

有合纵,就有连横。合作的基础是信任,然而这种东西,是不可能存在于六国之间的——不每天想着搞死你不错啦。精明如秦国当然想到了这点,派出战国第一传销员出战六国,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由西向东的大忽悠(简称连横)开始了。张仪同志不辱使命,每到一个国家就孜孜不倦讲另一个国家的坏话,终于在他的有生之年把六国联盟用一张嘴说垮了。看吧,男人的花言巧语不仅可以迷惑小姑娘,有时还可以推动历史进程。所以说,做人,还是要有梦想。

远交近攻,这个古今中外屡试不爽的好点子。想出此计人姓范名雎号忽悠,同样靠一张嘴,顺带一点小礼物,把六国耍得团团转,帮助秦国彻底完成统一大业。何谓远交近攻?其实就是字面意思,远的国家称兄道弟装孙子,各种观迷魂汤——我们只想收拾一下邻居,对您这种远方的朋友没有兴趣哒!

这么没有诚意的话,齐国楚国居然还真的信,也是傻得萌萌哒。于是傻子最后都被秦干掉了,天下一统,战国结束,都是忽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8
当然大了,虽说基本都有联姻的关系,比如扶苏的母亲就是楚国公主,但秦始皇还是照灭楚国,基本上今天可能齐赵联合打燕国,明天就是燕赵联合打齐国了,各国都是有很大恩怨的,但仇恨最大的还是秦国跟楚国、赵国;齐国跟燕国,因为秦曾活生生饿死一个楚王,楚国人都咬牙切齿,而赵国就不用说了,白起坑杀的那几十万人不是白坑的。齐国则是因为曾经差点被燕国灭了,然后其他国家的话,感觉就那样了,感觉战国七雄唯一不恨秦国的就只有齐国了,因为齐国是不战而降,没有死太多人。
第2个回答  2019-03-08
战国时期的七个主要国家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

【韩国】

姓:姬

氏:韩

  韩国先祖为晋公族。曲沃桓叔生子万,封于韩原,立韩氏。后来春秋时期晋国称霸,韩氏家道衰落。

等到了韩厥的时候,晋悼公复霸,韩厥势力颇多。,后来慢慢的遍布朝野,后韩起执政晋国27年,韩氏显贵。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虔为诸侯建立韩国。

【赵国】

姓:嬴

氏:赵

【魏国】

姓:姬

氏:魏(毕)

【楚国】

姓:芈

氏:熊

【燕国】 姓:姬

  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

  

【齐国】

  本为姜姓,吕氏。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田氏。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秦国】

姓:嬴

氏:赵(秦)

秦君姓赢,始祖是颛顼。祖先赢非子是商大将赢飞廉的后人,为周武王牧马有功,得封附庸;

赵君的祖先同样是飞廉,飞廉幼子赢季胜之后造父为周穆王车夫,有功,被封在赵城,此后以赵为姓,所以秦赵原本是一家;

韩君祖先与周同姓姬,曲沃武公夺取晋国国君之位后,封叔父姬万于韩原,遂以韩为姓,后人建立韩国;

魏君祖先也姓姬,始祖是周武王之弟姬高,封于毕,姓毕氏,其后代有毕万,仕晋献公为车右,有功,封于魏城,遂改姓魏氏;

燕君也姓姬,为周武王之弟召公嫡系子孙,一直未改姓;

战国齐的始祖是胡公妫满,虞舜之子商均的第三十二代孙,助周武王伐纣有功,封于陈,遂以为姓,后陈厉公之子陈完避祸奔齐,改姓田,历十代而代齐,是以妫、陈、田、姚、胡五姓在很多地方同用一个宗祠,

因为他们的祖先都是大舜;

楚是颛顼之孙重黎、吴回之后,称祝融氏,商末,祝融后裔鬻熊助周武王伐纣有功,封楚子,其子改姓熊,称为熊铎,武王赐姓芈,但楚国本身仍熊、芈并用,其支系子孙则分别姓屈、姓景、姓昭,所以楚国有熊、芈、屈、景、昭五个国姓。

有趣的是,战国七雄追根溯源,竟有三家本来姓姬(魏、韩、燕),三家是颛顼后代(楚、秦、赵,秦赵的血缘关系更近),只有齐国耍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