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
康复治疗=锻炼。很多人将康复治疗和锻炼联系在一起,其实锻炼只是康复治疗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的内容。
康复治疗的正解如下:
1、运动疗法。一般是一个患儿对应一个康复治疗师,根据康复评估结果,通过一些手法上的治疗以及借用一些运动器械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
2、作业疗法。有的患儿认知能力,手眼协调能力,手功能障碍,而作业疗法可改善患儿肢体的功能以及认知,手眼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3、言语训练。有的患儿言语认知能力障碍,这个时候需要进行认知言语干预治疗。
4、康复工程。有的患儿的瘫痪肢体需要佩戴适当的矫形工具,防止患儿肢体发生变形。
5、康复护理。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很重要,良性体位可促进患儿功能行成。而错误的体位可加重患儿异常姿势的出现。
误区二
很多家属自认为做的项目越多越好或某一项很重要,就这一项不厌其烦的做。比如我见的患者刚开始来治疗,听谁说有什么项目就会问老师,怎么不给我们做这个项目或认为运动有效,从早到晚就做运动,其他什么项目都不做,其实康复治疗应该是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综合训练,康复治疗不能揠苗助长,更不能单打一,如果过度劳累或过度单一,反而不利于患儿的康复。
误区三
孩子能动性差,照顾太到位,让孩子被动接受活动。许多患儿的家属认为只要他们给孩子做被动活动就会有利于孩子的康复,什么都不让孩子动,穿衣,吃饭全都替孩子包办,省下时间一天就给孩子锻炼,其实患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时间越早康复的越快,效果也越好。
误区四
有很多脑瘫儿童都会合并癫痫,大多数的患儿家人都认为康复治疗会影响癫痫,怕康复训练导致癫痫发作,必须等癫痫好后再接受康复。其实越早接受康复治疗,恢复的效果就越好。
误区五
哪里不行就练习哪里。这是很多人的一种“通病”,就是患者缺乏什么功能就接受什么训练。比如患者不能步行就带着患者多练习步行。其实很多时候某项功能的缺乏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并不能盲目的进行训练。患者具体接受怎样的康复训练是需要经过康复师的综合评定总结出来的。所以不可盲目的给患者进行训练。
误区六
有一部分患儿经过了长期治疗明白了慢康复的道理,但经过3年5载的治疗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没有太大改善,家属不去思考为什么,而把这当成了慢康复就是这样。其实慢康复没有问题,但所有的康复都必须建立在康复治疗师定期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评估结果,综合评判患儿情况,根据孩子发育情况,给患儿设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抓住利于康复的黄金时期,并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进行练习,一个一个目标实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