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爸爸去哪儿:聪明的父母,要懂得这

如题所述

热门节目《爸爸去哪儿》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热播,在第一集里各位爸爸各显神通,带领着各自的宝贝们挑战各种奇葩任务。

每位父亲都很尽心,孩子们也很真实的展现各自的感受和情绪。屏幕前的父母们在看节目时,不免也是一个照镜子的过程“唉呀,当我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我应该怎么做呢?”

所以,我想从三个角度来谈一谈,在不同的情境下,与孩子沟通的更适合的方法是什么?

孩子生气时,

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

在片中一开始,杜江的儿子嗯哼就遇到了他的第一个难点:心爱的玩具被节目组收走了。嗯哼的表现是从一开始的拒绝到发脾气再到难以接受的痛哭。

杜江在安慰儿子的整个过程中在自我管理情绪上比较稳定,没有因为孩子发脾气耽误整个团队的行程而生气,父母在面对孩子情绪时的稳定对孩子传达的是一种接纳,这是做得非常好的一面。但即便接纳了情绪,孩子的行为必须受到限制,如果嗯哼无底限的撒泼,节目也无法继续。

这就是对父母的考验,当孩子因为愿望得不到满足而耍脾气的时候,如何让他尽快从情绪中抽离,并满足孩子的愿望呢?

    首先,全神贯注的倾听孩子。面对面、眼对眼地看着孩子的脸,倾听他诉说的每句话。

    如果父母能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容易地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有时候,我们虽然只是给“嗯、哦、是这样啊”的回应,孩子也会整理自己的思绪,自己找到处理方法和下一步行动方案。而应对孩子的脾气,嘴上说在听,其实心不在焉或者急于打断孩子,都会让孩子气馁。

    其次,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

    当嗯哼说:“我生气了。”爸爸回应道:“不要生气。”

    这其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惯常的用语,父母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急于让孩子摆脱不好的感受,但不管我们的态度有多好,孩子可能会更难过。我们不敢复述出孩子的感受,也是因为我们担心说出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更难过。

    但其实恰恰相反,当孩子听到你对他说:

    “哦,你有点生气。”

    “如果你和玩具在一起会很开心。”

    “暂时失去玩具是挺难过的。”

    孩子会在心里感到安慰,会感觉到有人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

    孩子有负性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情绪长期不被父母接纳,时间久了,可能就形成了创伤,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最后,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代替逻辑上的解释。

    我们经常在商场里看到孩子想买某样商品而父母无法满足时,孩子满地撒泼打滚。当孩子想要一样我们没有的东西时,父母往往给孩子解释为什么没有,为什么不能买。但常常是越解释,孩子越不听。有时候,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的心情得到了理解,他们会比较容易接受现实的。

    很多父母担心,一味地接纳孩子的感受,会不会让孩子感觉他做什么都是对的,从而自己变成了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

    但其实并不是如此,只有你充分接纳了他的感受,你才有资格跟他谈界限,你依然可以在充分接纳他的感受后告诉或者示范给他,什么事是可以什么事是不可以接受的。

    如果一个孩子的感受不被你接纳,他反倒也会出于潜意识的报复,而不遵从你设置的界限。

    当孩子表现出不配合时,

    父母应该怎么做?

    接下来,嗯哼第二次哭泣发生在住到了一间不如意的房子提出想回家被父亲驳回了。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孩子无法跟我们合作时,应该怎么办?

    读到这里,您应该已经知道,接纳孩子的感受是最重要的,就像片中的嗯哼,一开始他只是向父亲提了一下:“我想回家”,被爸爸驳回后才开始哭泣的。而可以引导杜江开始向嗯哼讲道理的那段,竟然是嗯哼自己去向父亲确认:“爸爸,你也不喜欢这个房子对不对?”所以,孩子其实需要的只是父亲的感受的确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