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以来思想发展

从1840年开始至今的思想变化....满意加分 12点前回答

1.农民阶级革命思想
(1)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借用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创立了拜上帝教。拜上帝教主张,“皇上帝”是唯一真神,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号召人民起来共同消灭“阎罗妖”(清朝统治者)。其特点是把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用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的目标是要建立“四同二无”的理想社会。洪仁王干通过《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根本无法实行。

(2)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具有反帝爱国性质,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但应该辩证看待这个口号,“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色彩。

2.地主阶级改良思想
(1)新思想萌发:随着封建统治危机加深和民族危机的出现,龚自珍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奠定了新思想萌发的思想基础。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积极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在广州设译馆,编译的《四洲志》和《各国律例》,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他还积极仿造西方战船,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新思想的特点:既有鲜明的时代变化印记;又有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

(2)洋务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制度是主体,技术是工具)。其口号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镇压人民反抗,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前期旗号“自强”;后期旗号“求富”。

3.资产阶级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在洋务派中产生了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是王韬、郑观应。他们在经济、文化上的主张类似于洋务派,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实质是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2)康梁维新思想:其特点是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君主立宪)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了维新思想的理论基础。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要不要提倡西学等进行,实质上是封建主义思想同资本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辛亥革命: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中心是上海和东京,章炳麟、邹容、陈天华是著名的民主革命思想家。“三民主义”纲领中,“民族主义”重在推翻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核心)重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革命派与保皇派(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的论战(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围绕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进行,实质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关于斗争方式和政权形式的斗争。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社会思潮。

(4)新文化运动: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前期指导思想是民主和科学。《新青年》是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是主要基地。前期内容主要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它彻底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但没有辩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思想,更没有同工农群众斗争实践结合。

(5)新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增加了反帝及国内各民族平等的内容,在民权主义方面增了反帝的个人和团体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的内容,在民生主主义方面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这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使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4.无产阶级思想: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以后,有计划、有组织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通过《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长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阐述了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它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3)1942年延安整风,既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这次整风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这次整风,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4)毛泽东思想:它在中共七大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它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包含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游击战、工农联盟、统一战线、持久抗战、群众路线、党的正确领导等许多层面。但它的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两个务必”思想: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6)1957年整风:背景是三改造完成后国内敌后矛盾已基本解决;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提出必须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按照“团结—批评—团结”公式进行;内容是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目的是要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7)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它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8)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其发展过程有:恢复工作是酝酿;十一届三中已产生;十二大提出特色理论;十三大社初基本路线;十四大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社初基本纲领以及十五大确定邓小理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还包括“一国两制”构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