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高中化学物质推断题!!!++++80

高中物质推断题 8道即可 最好是氧族和氮族。
有离子共存问题更好

1.A.B.C.D四种可溶性的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钡离子,银离子,钠离子,铜离子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硝酸根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1 ç¢³é…¸æ ¹ç¦»å­ä¸­çš„某一种。(1)吧四种盐分别溶解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2)向1中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B盐溶液有沉淀产生,D盐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根据(1)(2)试验事实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A____B____C____D____。并写出(2)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BaCl2   B AgNO3   C CuSO4   D Na2CO3 

Cl- + Ag+====AgCl(沉淀) 

2H+ + CO3 2-====H20+CO2(气体) 

2已知:① A、B、C、D四种物质均含元素X,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Y、Z。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② X在A、B、C、D中都不呈现它的最高化合价。

③ å®¤æ¸©ä¸‹å•è´¨A与某种常见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

④ åŒ–合物D受热催化分解,可制得元素Y的单质。

元素X是        ï¼ŒZ是        ã€‚

写出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3.甲、乙、丙、丁分别是盐酸、碳酸钠、氯化钙、硝酸银4种溶液中的一种。将它们两两混合后,观察到的现象是:① ç”²ä¸Žä¹™æˆ–丙混合都产生沉淀;② ä¸™ä¸Žä¹™æˆ–丁混合也产生沉淀;③ ä¸ä¸Žä¹™æ··åˆäº§ç”Ÿæ— è‰²æ°”体。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丁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四种溶液分别是甲: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丁:_________。

4.室温下,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反应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面框图进行反应。又知E溶液是无色的,请回答;

(1)A是_______、B是_______、C是_______(请填化学式)。(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16
我是一名高中化学老师。我来帮你提供一个专题:

无机框图推断题
【考点分析】
无机框图推断题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一体的综合性题目。具有考查知识面广、题型多变、思考容量大等特点。这类题既能考查学生掌握元素与化合物的知识量及掌握熟练程度,又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类试题特点是综合性强、物质间关系复杂,导致学生解题时常常难以入手。
【典型例析】
例1、(上海)聚合硫酸铁(PPS)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广泛用于水的处理。用铁的氧化物为原料来制取聚合硫酸铁,为控制水解时Fe3+的浓度,防止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原料中的Fe3+必须先还原成Fe2+。实验步骤如下:

⑴用98%的硫酸配制28%的硫酸,所需的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__________。
(a)容量瓶 (b) 烧杯 (c)烧瓶
⑵步骤II取样分析溶液中的Fe2+、Fe3+的含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控制溶液中Fe2+与Fe3+含量比 (b)确定下一步还原所需铁的量
(c)确定氧化Fe2+所需NaClO3的量 (d)确保铁的氧化物酸溶完全
⑶用NaClO3氧化时反应方程式如下:
6FeSO4 + NaClO3 + 3H2SO4 → 3Fe2(SO4)3 + NaCl + 3H2O
若改用硝酸氧化,则反应方程式如下:
6FeSO4 + 2HNO3 + 3H2SO4 → 3Fe2(SO4)3 + 2NO↑ + 4H2O
已知1mol HNO3价格0.16元、1mol NaClO3价格0.45元,评价用HNO3代替NaClO3作氧化剂的利弊。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合硫酸铁溶液中SO42—与Fe3+物质的量之比不是3:2。根据下列供选择的试剂和基本操作,测定聚合硫酸铁产品溶液中SO42—与Fe3+物质的量之比。
⑷测定时所需的试剂______________。
(a)NaOH (b)FeSO4 (c)BaCl2 (d)NaClO3
⑸需要测定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质量(填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⑹选出测定过程中所需的基本操作_____________(按操作先后顺序列出)。
(a)萃取、分液 (b)过滤、洗涤 (c)蒸发、结晶
(d)冷却、称量 (e)烘干或灼烧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内容。(1)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步骤,可知所需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需要烧杯。(2)铁的氧化物溶于H2SO4时可得含Fe2+、Fe3+的溶液,而为抑制Fe3+水解,原料中Fe3+必须还原为Fe2+,为确定下一步铁的用量必须测定Fe3+含量,而再用NaClO3将Fe2+氧化为Fe3+时,NaClO3的用量取决于Fe2+的总量,故选b、c。(3)由所给反应知氧化6 mol FeSO4需HNO3 2 mol价格为O.32元,NaClO3 1 mol价格为O.45元,故用HNO3代替NaClO3的利在于原料成本降低,弊则是产生的NO会污染环境。(4)~(6)要测定SO4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需分别测定一定量的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和Fe3+的物质的量即可,故所选用试剂为BaCl2和NaOH,通过过滤、洗涤、烘干灼烧,冷却称量可得m(BaSO4)、
m(Fe2O3),进而计算得出答案。
答案:(1)b
(2)b、c
(3)利:氧化相同量Fe2+,所用原料成本较低 弊:产生的气体NO对大气有污染
(4)a、c
(5) Fe2O3、BaSO4
(6)b、e、d
例2、(江苏)下图中,A是一种无色液体,G是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Y是胃酸的主要成分,K是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反应⑤是工业制X的主要反应之一。

请按要求填空: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E_______,F_______,Y_______。
(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mol B通过反应②得到1mol F,B中F的质量分数为72%,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解析:由G是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Y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可推断G、Y分别是NH3、HCl,并进一步可确定反应③是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D、E分别是H2和N2中的一种。又因A是一种无色液体,A电解时分解生成C和D,C又能与NH3发生反应⑤,两种产物中有一种是A,则可判断出A为H2O、C为O2、D 为 H2、E为N2。由于反应⑤为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又是工业上制X的主要反应之一,可推出X为硝酸。由K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再结合反应④、⑥、⑦不难判断F为Ag。根据1mol B分解得到1mol Ag和一定量的N2,可设Ag的化学式为AgNX,则108/(108+14x)=72%,解得x=3,所以B为叠氮化物AgN3。
答案:(1)H2O N2 Ag HCl
(2)
(3)AgN3
例3、(广东)如下图所示,已知①甲、乙、丙、丁均为前三周期元素的单质。
②在一定条件下甲与丙和甲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1:3反应,分别生成X和Y,在产物中元素甲呈负价。③在一定条件下乙与丙和乙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1:2反应,分别生成Z和W,在产物中元素乙呈负价。

请填空:
(1)甲是_______,乙是______。(填化学式)
(2)甲与丙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与丁反应生成W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甲与丙、甲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1:3反应,可设甲、丙(丁)是单原子分子或双原子分子,进而得出它们之间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B6A、B3A、B3A2[A、B分别为甲、
丙(丁)的组成元素],由于A为负价,显然B6A不可能。根据后两个化学式可得:A为-3价,初步判断A为氮元素,即甲为氮气。联系B3A、B3A2的化学式及较熟悉的合成氨等反应,可知X和Y分别为NH3、Mg3N2。结合乙与丙、丁的反应特征,再推出乙为氧气,可知Z和W分别为H20和MgO。
点燃 点燃
答案:(1)N2 02 (2)N2+3Mg = Mg3N2 (3)2H2+02 = 2H20
点燃
或(2)N2+3H2 2NH3 (3)O2+2Mg = 2MgO
【方法归纳】
一、框图题的求解方法
1、求解步骤
框图题由于题目字数少,题意及所供信息新且简洁,因此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其解题过程往往分为三步:
(1)读审 — 仔细读题,审清题意。读题包括阅读求解要求。求解要求,往往亦能给考生以重要的启示,这点不能忽视。“读审”是解题的基础。
(2)找析 — 找准“题眼”,即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然后联系新信息及所学旧知识,应用正向逆向思维、发散收敛思维、横向纵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推理。“找析”是解题的关键。
(3)解答 — 看清要求,认真解答。“解答”是解题的落脚点。
2、解题要领
(1)思维的整体性。这一类命题,往往环节较多,环节(框图)与环节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制约,命题整体性极强。处理时,必须认真研究命题的整体要求,仔细推敲每一个环节,结合所给条件,弄清楚该环节的反应及实验原理,与前一环节的联系,对后面环节的影响,各个环节都推敲完成后,将全过程串联起来审查,确认整个过程合理且符合命题要求了,才能动手解答,否则回答可能不完整。
(2)假设推理的合理性。由于命题环节多,且命题时有意设置了一些障碍,如隐去反应条件,空出一些环节等。解题时,必须找到其中的关键环节,再进行假设推理,能正确将全过程按命题要求理顺,才可以动手解答。
二、框图题寻找“题眼”的途径
1、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方面寻找
例如,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可能为甲烷或白磷或NH4+;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为铵盐;组成为A¬2B2型的物质可能为Na202、H202、C2H2等。
2、从实验现象寻找
例如,气体燃烧呈苍白色火焰的必为H2在Cl2中燃烧;在空气中点燃后火焰呈蓝色,则气体可能为CO、H2、CH4、H2S等。
3、从反应类型寻找
例如,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和水,则该元素可能为S或N;两种溶液混合生成沉淀和气体,则反应可能为Ba(OH)2与(NH4)2S04,或可溶性铝盐与可溶性金属硫化物(如Na2S、NaHS)、可溶性碳酸盐(如Na2CO3、NaHCO3) 或可溶性铁盐与可溶性碳酸盐(如Na2CO3、NaHCO3)之间的双水解反应;遇水能生成气体和难溶性物质的可能为Al2S3、 Al(CH3)3或Mg3N2。
4、从典型性质寻找
如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必为H2S;与H2S反应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的气体可能为02、C12或SO2;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NH3;密度最小的气体为H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O,最多的金属元素为Al;能溶解SiO2的酸为HF;遇苯酚生成紫色溶液的离子为Fe3+等。
5、从反应条件寻找
如必须控制在170℃的反应,必是制取乙烯的反应;稀溶液与铜常温下不反应,浓溶液与铜加热时反应为浓硫酸。
6、从数据去寻找
根据计算或题给信息,可获取某些数据,这些数据也可使我们找到突破口。如物质的熔点较低,说明可能为分子晶体;反之,熔点较高则可能为原子晶体或离子晶体。
7、从转化关系寻找
X Y Y H2O
如盐A有如下转化:A → B → C → D → E,D比C式量大16,E为酸。则可推知:若X为碱,则A中含NH4+;若X为酸,则A中含S2-(或HS-)。
【专题训练】
1、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之间的一些反应关系,其中部分产物未写出。常温下X是固体,B和G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根据图中关系推断:

(1)化学式X A B
(2)写出C→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实验室收集气体D和F的方法依次是 法和 法。
答案:1、(1)NH4HCO3 NH3 H2O
(2)2CO2+2Na2O2=2Na2CO3+O2 (3)排水 向上排空气
2、下图中每一个方框内的字母代表一种物质,常温常压下,A、B、C、D、均为单质,且B为金属,其它三个为双原子分子的气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图中所示的化合反应,得到化合物E、F、G、H、I和J,这些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的状态及颜色已在图中注明, 有关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为:
(1)A与B按物质的量之比n(A)∶n(B)=1∶2完全反应生成G
(2)B与C按物质的量之比n(B)∶n(C)=3∶1完全反应生成F
(3)C与D按物质的量之比n(C)∶n(D)=1∶3完全反应生成E
请填空:
(1)物质B是 ,物质D是
(2)B与C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
(3)A与H反应生成I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Mg(镁),H2(氢)
(2)3Mg+N2 Mg3N2 (3)O2+2NO=2NO2
3、有 A、B、C、D四种单质,在一定条件下,A、B、C分别跟 D发生化合反应相应生成甲、
乙、丙(甲、乙、丙每个分子中都含有
10个电子)而B跟C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丁,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发生如下反
应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HF、H2O、NH3、NO
(2) 2F2 + 2 H2O ==4HF+ O2 4NH3+ 5O2==4NO +6H2O 4NH3+ NO==5N2 +6H2O
4、 A、B、C、是单质,X、Y、Z、H、J、L是化合物,组成B的元素是绿色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且B在空气中燃烧可以得到X和J,X和J均为固体,X水
解可生成两种碱性物质。在适当条件下,它们相互之间有下图所所示的转化关系:

(1)用化学式表示化合物L 单质C 。
(2)物质Z的分子空间构型是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5)在常温下用气体密度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实验值比理论纸值偏 (填“高”或“低”),其原因是 。
答案:(1)NO H2 (2)三角锥型 (3)3Mg+N2 Mg3N2
(4)4NH3+5O2 4NO+6H2O (5)高 NO2分子相互反应有N2O4生成(2NO2 N2O4)
5、(北京)如下图所示,已知①单质E可作半导体材料;②化合物F是不能生成盐的氧化物;③化合物I能溶于水呈酸性,它能够跟氧化物A起反应。

据此回答:
(1) 化合物F是_________;
(2) 化合物I是_________;
(3)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O (2)HF (3)2F2+2H20=4HF+O2
6、(2004•崇文)A~L所代表的各物质是中学化学里常见的物质,已知B、J是单质,A是化合物;E的溶液跟苯酚溶液混合,溶液呈紫色。A~L各物质之间相互反应转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未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

请回答:
(1)B在A的浓溶液中反应而溶解的条件是___________,而常温下B在A的浓溶液中难以反应而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F→G+A___________________;
G→F_____________________;
E→I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L转化成I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加热 钝化
(2)3NO2+H20=2HN03+NO; 2NO+O2=2NO2; Fe3++30H-=Fe(OH)3↓;
(3)白色沉淀先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7、(北京)X、Y、Z为三个不同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反应:Y+X→A(气),Y+Z→B(气)。请针对以下两种不同情况回答:
(1)若常温下X、Y、Z均为气体,且A和B化合生成固体C时有白烟产生,则:
①Y的化学式是_______;
②生成固体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常温下Y为固体,X、Z为气体,A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B,则:
①B的化学式是_______;
②向苛性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A,所发生反应的离子反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Y与(1)中某单质的水溶液充分反应可生两种强酸,该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H2 ②NH3+HCl=NH4Cl
(2)①SO2 ②H2S+OH-=HS-+H20 ③S+3C12+4H20=H2SO4+6HCl
8、(深圳)A、B、C三种常见单质的有关反应如下图所示。已知B、E、D、F的水溶液显酸性,E在一定条件下有还原性,但不能被浓H2SO4氧化。

试推导判断:
(1)B是金属单质,还是非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D的化学式:C_________、D__________。
(3)写出由F→D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非金属单质 (2)H2 FeCl3 (3)2Fe2+ + Cl2 =2 Fe3+ +2Cl-

2006届无机推断题练习题集
1、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的反应关系

已知无色晶体X和黑色固体Y混合共热是实验室制备气体A的常用方法,黑色固体Y和Z的浓溶液共热也是实验室制备气体B的常用方法,已知X和C做焰色反应均出现紫色火焰,(隔着蓝色钴玻璃)试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化学式:X Y Z
A B C
(2)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2、室温下,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反应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面框图进行反应;又知单质A是当今世界产量最大的金属,E是溶液是无色的。请回答:

(1)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_(请填写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B、C、D、E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能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

写出五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E__________
4、 A、B、C、D、E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A在常温下为气态单质,则A为_______;B为_______;C为_______;D为_______;E为____;由B→C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在常温下为固态单质。则B→C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5、将红热的固体单质M放入浓硝酸中,剧烈反应,产生混合气体A。A在常温下不与空气接触时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

A是 ,B是 ,C是 ,D是 (填化学式)

6、 A、B、C、D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气体单质。在一定条件下,B可以分别和A、C、D化合生成甲、乙、丙;C和D化合生成化合物丁。已知甲、乙、丙的每个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并且甲、乙、丙、丁有如下关系:

试回答:
(1)丙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A和乙,单质C和丙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和丁能否在一定条件下反应?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7、 右图是某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图(生成物中不含该元素的物质均已略去),图中A是单质,D在常温下呈气态,F可用作化肥,也可用来作炸药。
(1)写出A的电子式 和F的化学式 ;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B→C:
E→C:

8、下图中的每一个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C为无色气体

⑴写出有关的物质化学式X: C: E: F:
⑵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A、B、C、D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气体单质。在一定条件下,B可以分别和ACD化合生成甲、乙、丙,C和D化合生成化合物丁。已知甲、乙、丙的每个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相等,并且甲、乙、丙、丁有入如下图所示关系: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单质B的化学式是 ,电子式 。
(2)单质A和化合物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单质C和化合物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试根据化合物丙、丁中D元素的化合价,判断丙与丁能否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D单质。若认为能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认为不能反应,简要说明理由。能否: ;反应方程式或理由 。

10、某无色溶液,其中可能存在如下离子:Na+、Ag+、Ba2+、Al3+、AlO2―、S2―、CO32―、SO32―、SO42―,现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结果与下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沉淀甲的离子方程式为 。
(2)由溶液甲生成沉淀乙的离子方程式 。
(3)沉淀丙是 。如何用一化学实验来确定其成分 。
(4)气体甲的成分有哪几种可能 。
(5)综合上述信息,可以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

11、已知:A、B、E为固体化合物;D、G为固体单质;F、X、Z为可燃性气体,且F、X燃烧的火焰呈蓝色或淡蓝色。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能实现如图所示的变化。

(1)写出A、B、Z、的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E____________。
(2)G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X和溶液,写出Y跟这种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G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1molZ跟1mol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一定条件下,单质X和单质Y反应,生成化合物Z,Z与水作用可生成气体G和白色沉淀P(如下框图所示),已知气体G与空气之密度比约为1.17
请填空:⑴ 组成单质X和Y的元素分别属第 族和第 族。 ⑵ 化合物Z的化学式为 。 ⑶ 每生成1mol的气体G,同时应得到 mol的沉淀P。

13、下图每一字母代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知在常温下A是固体,B、C、E、F、G均为气态化合物,X为气态单质。根据下列反应框图填空(有些反应条件已略去)。

(1)A物质的名称为 。
(2)当Y是 ,则I和H溶液中溶质属于(填酸、碱、盐、氧化物) 类。
(3)写出发生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B→C
E→F
(4)写出E与F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且生成物中有一种单质产生的化学方程式

14、 A、B、C、D为四种单质,常温时,A、B是气体,C、D是固体,E、F、G、H、I为五种化合物,F不溶于水,E为气体且极易溶于水成为无色溶液,g溶于水得棕黄色溶液。这九种物质间反应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四种单质的化学式:A ,B ,C ,D 。
(2)写出E + F→H + I的离子方程式: 。
(3)写出G + I→H + D + E的化学方程式: 。

15、
在一定条件下(不需添加另的反应物),经不同的化学反应,可实现如上图的各种变化。其中,反应③④⑤属氧化还原反应,而反应①、②属非氧化还原反应。X、F和Y为单质,且F是空气的主要成份之一,其余为化合物,据此请填空:
⑴物质A是 ,F是 ,X是 ,Y是 。
⑵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⑶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
16、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添加别的反应物),经不同的化学反应,可实现如下图的各种反应。其中,反应③、④、⑤属氧化还原反应,而反应 ①、②属非氧化还原反应。X、F和Y为单质,且F是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其余为化合物,据此请填空:

(1)物质A是 ,F是 ,X是 ,Y是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

17、气体 A只含 X、Y两种短周期元素,X的原子序数大于 Y的原子序数。B、D、E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气体。固体乙是一种复杂的化合物,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F是目前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金属单质,F与C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Z和固体乙。各物质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气体A中,X与Y的质量比小于3,则气体A中肯定有(写化学式)__________。
(2)若气体A的分子为线型结构,且X与Y两元素的质量比数值上等于X的相对原子质量,则X元素位于周期表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A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在高温下,C与固体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高温下,F与C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与足量稀HNO3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个回答  2010-06-14
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其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知识中的重点及难点,也是高考中常见的热点,现将考查硝酸强氧化性的知识要点及题型归类分析如下:

一、考查硝酸与指示剂(或试纸)的变色情况

知识要点:浓硝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先变红(酸性引起),微热后褪色(强氧化性引起);而稀硝酸则只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之褪色,因稀硝酸的氧化性不如浓硝酸强,不能将石蕊氧化。

例1 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置于表面皿上,然后按顺序滴加65%的硝酸,98.3%的硫酸和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终呈现的颜色是( )。

A. 白 红 白 B. 红 黑 红

C. 红 红 红 D. 白 黑 白

解析:因上述两酸均为浓酸,均具有强氧化性,新制氯水中含强氧化性的次氯酸,浓硫酸还表现出脱水性,所以应选D。

二、考查气体制取及装置的选择

(1)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其来制取还原性气体(如:H2S、SO2、HI、HBr等);(2)因NO3-的氧化性强于H+,所以硝酸与金属反应不会产生H2;(3)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对橡胶制品有强腐蚀作用,所以制取HNO3时常用曲颈玻璃仪器,涉及连接仪器的胶管应尽可能短,尽可能使两玻璃接口非常接近,盛放硝酸的试剂瓶不能用橡皮塞等。

例2 一定量的盐酸和过量铁粉反应,为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H2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

(1)氢氧化钠固体(2)醋酸钠固体 (3)氯化钠溶液 (4)水 (5)硝酸钾溶液

A. (1)(2)(3) B. (2)(3)(4)

C. (3)(4)(5) D. (1)(3)(5)

解析:要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H2的总量,可以稀释,也可将强酸转化为弱酸。(1)氢氧化钠要消耗盐酸,(2)醋酸钠固体能将强酸转化为弱酸,(3)、(4)相当于稀释,加(5)相当于溶液中有硝酸,将不再产生H2,所以应选B。

三、考查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钝化现象

知识要点:铁、铝遇冷的浓硝酸、浓硫酸均可发生钝化。

例3 欲迅速除去铝壶中的水垢又不损坏铝壶,最佳的方法是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A. 浓盐酸 B. 稀硝酸 C. 冷的浓硫酸 D. 冷的浓硝酸

解析:该题加入试剂必须满足:不但能与水垢(CaCO3、Mg(OH)2)反应,而且要求不能与铝反应。因浓盐酸和稀硝酸均与铝反应,冷的浓硫酸尽管使铝钝化,但与CaCO3反应不彻底(生成难溶物CaSO4),冷的浓硝酸不但能与水垢反应,还可使铝钝化,所以应选D。

四、考查硝酸对金属的溶解情况

知识要点:(1)Pt、Au不与硝酸反应,只溶于王水。(2)一般情况下,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以后的金属与硝酸反应时,浓硝酸产生NO2,稀硝酸产生NO。

例4 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屡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

A. 测密度 B. 放入硝酸中 C. 放入盐酸中 D. 观察外观

解析:铜锌合金与金的密度不同;合金放入硝酸中会全部溶解;合金放入盐酸中会部分溶解;而金在硝酸或盐酸中不会溶解无明显变化,即A、B、C均能区别其真伪,所以应选D。

五、考查与NO3-有关的溶液中离子共存问题

知识要点:NO3-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氧化性极弱,通常认为不显氧化性;而NO3-在酸性溶液中将会显示极强的氧化性,可以氧化许多具有还原性的微粒(如:S2-、HS-、I-、Br-、HSO3-、SO32-、Fe2+等),使之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例5 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各离子组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的是( )。

A. NH4+、K+、Na+、CO32- B. K+、Na+、Fe2+、NO3-

C. NH4+、K+、Na+、CO32-、AlO2- D.NH4+、K+、Na+、NO3-、I-

解析:本题必须抓住三个关键点:(1)酸性环境,(2)无色溶液,(3)氧化还原而不能共存。A、C中由于CO32-、HCO3-、AlO2-与H+作用均属非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而B、D中NO3-与H+共同作用均可氧化Fe2+与I-而不能共存,但B溶液中Fe2+有色,所以只选D。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离子共存
1.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首先应看其能否发生以下反应:

(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即能够形成沉淀、易挥发性物质(气体)、弱电解质(如水、弱酸、弱碱等)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其中,微溶物如CaSO4等少量可以共存,大量不能共存。

例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Ba2+、OH-、AlO2- (B)H+、Na+、Cl-、SO32-
(C)H+、Na+、HPO42-、NO3- (D)K+、Ca2+、ClO-、SO42-

(2)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阴阳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例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Al3+、SO42-、HCO3-、NO3- (B)NH4+、Cl-、SiO32-、SO42-
(C)NH4+、NO3-、CH3COO-、HCO3- (D)Fe3+、Cl-、HCO3-、NO3-

【总结】一般地,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产生的双水解反应可以完全进行。

(3)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例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Mg2+、NO3-、I- (B)H+、Fe2+、NO3-、Cl-
(C)Na+、K+、ClO-、S2- (D)H+、Fe2+、SO42-、I-

(4)能形成络合物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 Fe3+和SCN-。

2.注意题干的附加条件。如“无色溶液”中不应含MnO4-、Fe2+、Fe3+、Cu2+等有色离子;又如“pH=1的溶液”中有大量H+,再如“加入金属铝有H2放出的溶液”或“由水电离出的 H+的浓度为10-13mol/L的溶液”可能有大量 H+或 OH-。

例4.下列各组离子中,在[H+]=10-13 mol/L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NaHSO4溶液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和沉淀的是( )

(A)Na+、NO3-、AlO2-、Cl- (B)Na+、K+、NO3-、SiO32-
(C)K+、Cl-、AlO2-、CO3- (D)Na+、Mg2+、HCO3-、Cl-

【练习】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Na+、CH3COO-、Cl- (B)Na+、[Ag(NH3)2]+、OH-、NO3-
(C)H+、K+、MnO4-、Cl- (D)Na+、K+、AlO2-、NO3-

2.向某溶液中加入金属铝时有H2放出,则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________;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是_____________;可能大量共存的是______________。

⑴Na+、K+、Cl-、SO42- ⑵Na+、K+、Ba2+、Cl- ⑶Na+、Mg2+、Cl-、SO42-
⑷K+、Ba2+、Cl-、SO42- ⑸K+、Mg2+、NO3-、SO42- ⑹K+、NH4+、Cl-、CO32-
⑺K+、Na+、Cl-、HCO3- ⑻K+、Ca2+、Br-、Cl- ⑼K+、Na+、AlO2-、SO42-

3.某无色透明的溶液跟金属铝反应时放出H2,试判断下列离子Mg2+、Cu2+、Ba2+、H+、Ag+、SO42-、SO32-、HCO3-、OH-、NO3-何者能大量在此溶液中共存。

⑴当生成Al3+时可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当生成AlO2-时可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比较

硫元素和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分别位于第三周期第IVA族和第二周期第VIA族。虽然它们是不同的周期和不同的主族,但两者氧化物(SO2、CO2)的性质却有着惊人地相似之处。现将SO2和CO2的性质归纳如下。

一、相似性

1.通常情况下,SO2、CO2都是无色气体。

2.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溶解于水均能形成不稳定的二元酸,分别是H2SO3和H2CO3,因此,它们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SO2+H2OH2SO3 CO2+H2OH2CO3

如能与Ca(OH)2溶液反应,少量时分别生成难溶于水的CaCO3和CaSO3;过量时分别生成易溶于水的Ca(HCO3)2和Ca(HSO3)2;所以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它们。

CO2+Ca(OH)2CaCO3↓+H2O CO2+CaCO3+H2OCa(HCO3)2

SO2+Ca(OH)2CaSO3↓+H2O SO2+CaSO3+H2OCa(HSO3)2

3.SO2和CO2都能与CaCl2、BaCl2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CaCl2、BaCl2溶液鉴别它们。

4.在实验室制取SO2和CO2气体时,都是用相对应的含氧酸盐与强酸反应。反应方程式: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CaCO3+2HClCaCl2+CO2↑+H2O

5.实验室收集SO2和CO2都用向上排空气法,都不能用排水法。

6.SO2和CO2都不与浓H2SO4反应,均可以用浓H2SO4干燥。

7.SO2和CO2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密度大。在标准状况下,SO2的密度为2.8572 g/㎝3;CO2的密度为1.964 3 g/cm3。

8.SO2和CO2都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9.SO2和CO2都是非电解质。

10.SO2和CO2都有一定的弱氧化性。

SO2+2H2S3S↓+2H2O

CO2+C2CO CO2+2Mg2MgO+C

11.SO2和CO2二者对应的+4价含氧酸盐的溶解性。除钾、钠、铵盐都易溶于水,镁盐都微溶于水以外,其他盐都难溶于水或在溶液中不存在。

二、差异性

1.从结构上看,SO2是极性分子,而CO2是非极性分子。

2.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空气中SO2含量较高会形成酸雨,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O2排放量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

3.S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性差别很大。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40体积的SO2;1体积水中只能溶解1体积CO2。

4.SO2容易液化,而CO2不能液化。

5.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不具有漂白性。因此可利用这一特性鉴别SO2和CO2。

6.SO2的水溶液酸性比CO2的水溶液酸性强。即H2SO3 >H2CO3.

7.SO2有氧化性。在通常情况下SO2能和还原性强的H2S反应:SO2+2H2S3S+2H2O,而CO2不能与H2S反应。

8.SO2有还原性。

①SO2在一定条件下能和O2反应:2SO2+O22SO3,而CO2不与O2反应。

②SO2能和KMnO4(H+)溶液反应: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CO2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实验室通常用酸性KMnO4溶液来鉴别SO2和CO2,或除去CO2中混有的SO2。

③SO2能和溴水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使溴水褪色;CO2不能和溴水反应,也不能使溴水褪色。实验室通常用溴水来检验SO2的还原性,或用溴水鉴别SO2和CO2。

④SO2能和H2O2反应:SO2+H2O2H2SO4,而CO2不能和H2O2反应。

⑤SO2和Na2O2反应只生成盐:SO2+Na2O2Na2SO4,而CO2和Na2O2反应除生成正盐以外还要放出O2:2CO2+2Na2O2Na2CO3+O2↑。

⑥SO2能和FeCl3溶液反应:SO2+2FeCl3+2H2O2FeCl2+H2SO4+2HCl,而CO2不能与FeCl3反应。

⑦SO2能和滴有氯水的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的沉淀:

SO2+Cl2+2H2O2HCl+H2SO4,

H2SO4+BaCl2BaSO4↓+2HCl,而CO2不能发生类似反应。

⑧SO2能和用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3SO2+2HNO3+2H2O3H2SO4+2NO↑,H2SO4+Ba(NO3)2BaSO4↓+2HNO3,而CO2不能发生此类反应。

9.与某些盐的反应

①SO2可以和NaHCO3溶液反应:2NaHCO3+SO2Na2SO3+2CO2↑+H2O;而CO2不与NaHCO3溶液反应。实验室通常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SO2。

②SO2和漂白粉溶液反应不能生成次氯酸:Ca(ClO)2+2SO2+2H2OCaSO4+H2SO4+2HCl,而CO2和漂白粉溶液反应可以生成次氯酸:Ca(ClO)2+CO2+H2OCaCO3↓+2HClO。

三、SO2和CO2的相互鉴别

1.鉴别SO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品红溶液,看能否使其褪色,有时还需要加热观察能否再复原。

2.鉴别CO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澄清的石灰水,看能否使其变浑浊,足量时再变澄清。

适量:CO2+Ca(OH)2CaCO3↓+H2O

过量:CO2+H2O+CaCO3Ca(HCO3)2

3.当混有CO2时不会影响SO2的鉴别,当混有SO2时会干扰CO2的鉴别,应先除去SO2后再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气体。

4.除去CO2中的SO2常用的方法: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的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吸收SO2,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被除尽。

参考资料:http://www.pep.com.cn/gzhx/gzhxjs/shtyj/zhtfx/index.htm

第3个回答  2010-06-17
五年高考3年模拟这书很不错,分类很详细,你可以自己找。
或者在百度上或百度百科下些专题,比在这里复制粘贴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