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与开发时期,你能否从政治 经济 教育 民族关系 对外交

如题所述

简介: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措施,以增加政府收入。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第一个问题(政治):隋文帝杨坚即位后首先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废除北周附会《周礼》六官所建立的官制,代之以新的职官制度:“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监,左右卫、左右武卫等府。”以强化中央集权和恢复汉族王朝官制的传统。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制是隋代中央官制的核心。三师、三公虽然地位崇高位居一品但实际上只是荣誉职务。隋代尚书省的地位很高,《隋书·百官志》说“尚书省,事无不总”,反映了它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地位与权力。
第二个问题(经济):手工业的发展
隋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技术的重要发展阶段。其突出的表现是,在河南安阳、陕西西安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白釉瓷。沼帔白瓷,胎质坚硬,色泽晶莹,造型生动美观,这是中国较早出现的白瓷。隋代青釉瓷器的生产则更广泛,在河北、河南、陕西、安徽以及江南各地皆有青瓷出土,并发现了多处隋代窑址。
商业和外贸
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城市。长安有都会、利人两市;洛阳有丰都、大同和通远三市。通远市临通济渠,周围六里,二十门分路入市,商旅云集,停泊在渠内的舟船,数以万计。丰都市周围八里,通十二门,其中有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招致商旅,珍奇山积”。像这样规模宏大、商业繁华的都市,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罕见的。
第三个问题(教育):寻求典籍、开创科举、修订法律、改革创新 杨广即位第一年,就在诏书中写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唐人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说:“炀帝即位,复兴教诱。”杨广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 “教习生徒,具为课试之法,以尽砥砺之道。” 奉命视察各州的专使除了其他任务外,还要发现有模范行为、文才出众和学有专长的人,经过考察,再把他们送往京师。“炀帝即位,复开庠序,国子郡县之学,盛于开皇之初。征辟儒生,远近毕至,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之下,纳言定其差次,一以闻奏焉。于时旧儒多已凋亡,二刘拔萃出类,学通南北,博极今古,后生钻仰,莫之能测。”《隋书》《北史》记载,远近儒生纷纷前来,并被组织起来互相辩论学术问题。一名高级官员给他们排列名次,上报隋帝。因此许多寒士得以重振门庭;典籍研究盛极一时,南北的传统兼容并包。古代的典籍都被注疏。 杨在江南任扬州总管时就网罗学者来整理典籍,到他即帝位的近二十年间,共成书一百三十部,一万七千多卷。杨广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四百卷,和《区宇图志》一千二百卷,这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贡献。 隋炀帝使隋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总括全国各地方的总结性地方志。隋炀帝诏命天下诸郡绘制各地风俗物产地图,编撰《诸郡物产土俗记》131卷、《区宇图志》129卷、《诸州图经集》100卷。隋炀帝下令编撰的上述地方志书,规模宏大,既是承前启后的总结性著作,也是编撰全国性方志图经的开端,影响深远。“今于大隋圣世,图书屡出。” 炀帝时的着名地理学家裴世矩,在奉敕去张掖,管理西域商人交市时,搜集了有关西域的山川、风俗等资料,撰成《西域图记》三卷。书中有地图,有记述,还有穿着民族服装的各族人的彩绘图,是地理学名著。“依其本国服饰仪形,王及庶人,各显容止,即丹青模写,为《西域图记》,共成三卷,合四十四国。仍别造地图,穷其要害。” 杨广不仅兴办学校,还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封氏闻见记》记载:“炀帝限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廊屋,列以贮之。” 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大兴城和洛阳建有大藏书殿,而最终的成果则是规模宏大的秘书省,在洛阳藏有珍本,藏书总数达37万余卷。为了让两京的宫、省、官府使用,杨广下令建造藏有节录本的观文殿。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可大部份图书毁于战火,唐玄宗时藏书最多时8万卷,唐学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图书只还剩28,469卷,可惜这些图书大部分也难逃战火……如果杨广整理编辑收藏的这些书都留存到现在,那他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帝王。 杨广崇敬儒教与孔子于大业五年下诏曰:“先师尼父,圣德在躬,诞发天纵之姿,宪章文武之道;命世膺期,蕴兹素王。而颓山之叹,忽逾于千祀;盛德之美,不在于百代。永惟懿范,宜有优崇。可立孔子后为绍圣侯,有司求其苗裔,录以申上。” 大业二年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杨广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开设进士科,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通典》说杨广优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品质而不是文才。炀帝时还增加了科举录取人数。至607年,考试科目已经有了十科。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大业三年,炀帝诏令:“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臀力骠壮十科举人。” 大业五年炀帝又诏:“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臀力骠壮,超群等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隋炀帝杨广更注重个人品质的选拔人才的政策,为初唐培养了大批的强毅正直的人才 。科举制度的创建,重才学品质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必有德行功能,灼然显著者,擢之。” “魏、周官不得为荫。”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这无疑是异常高明的创举,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但这也触动了门阀大族的利益,为日后门阀大族的反叛埋下了祸根,有时候过于超前开明的举措也不是什么好事…… 大业三年隋炀帝颁《大业律》。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改官制,设五省、三台、五监、十六府等。杨广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炀帝即位,以高祖禁网深刻,又敕修律令,除十恶之条。凡五百条,为十八篇。五刑之内,降从轻典者,二百余条。诏施行之,谓之《大业律》。”《大业律》,没有再修订,《唐律》就是依照着《开皇律》与《大业律》修订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胡戟教授说:“秦始皇做过的事,他(隋炀帝)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我们还可以说,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贞观时代远不及他大业前期富庶,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 《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隋炀帝:“儒家修史者对炀帝道义上的评价的确是苛刻的,因为他们把他描写成令人生畏的典型的“末代昏君”。在民间传说、戏剧和故事中,他的形象被作者和观众的随心所欲的狂想大大地歪曲了——人民生活在一个无节制地使用权力、有豪华宫殿和享有无限声色之乐的世界中,只能产生这种感情上的共鸣。在中国的帝王中,他决不是最坏的,从他当时的背景看,他并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他很有才能,很适合巩固他父亲开创的伟业,而他在开始执政时也确有此雄心。” 尽管ArthurWright说:“(杨广)既被视为典型的亡国昏君,在一大团歪曲的历史记载和传奇性道听途说之下,今人即想窥测此人的真实性格,至多也只能瞥见其一二。”但是他所建立的功业是不朽的,大运河、科举制度无不影响深远,造福于中华。
第四个问题(民族关系):建立亚洲中华天朝体系
天朝制度
大业三年,启民可汗来朝入贡,尊隋天子圣人可汗。
大业四年,倭国主多利思比孤第三次遣使入贡 。
大业五年,吐谷浑等西域诸邦向大隋帝国称臣进贡。
由隋炀帝建立起的天朝制度从此影响了历代中原王朝近一千五百余年,直至清廷甲午战争的失败,朝鲜独立而结束。
第五个问题(外交):隋朝在对外交往上,秉持一种以德服人的观念。在隋朝看来,各藩属国定期来朝,宗藩和平相处,是最理想的一种天朝政治秩序。当然,有时也难免会使用战争的手段,不过,那也只是以臣服为目的,而不是要彻底击灭。正是在这样一种外交理念的指导下,帝国时代出现了万邦来朝的恢弘局面。 隋帝国的初期,朝鲜半岛三国高句丽、百济和新罗都是其藩属,它们通使朝贡,接受册封。日本也有非经常性的通贡往来,不过它在与隋皇朝的交往中,往往不愿被视为藩属国家,而是想竭力维持一种对等的地位。从地缘政治而言,日本对于近邻朝鲜半岛更有兴趣。这一时期的朝鲜半岛各国,以高句丽最为强大,它不但享受着邻近小国的朝贡,还经常趁中原王朝无暇东顾的时候掠地拓疆。因此,在隋帝国初期,与高句丽的关系便成为东北亚国际关系的主线。隋初不惜倾全国之力数次讨伐高句丽,既有隋与高句丽政治利益相冲突的因素,也与当时朝鲜半岛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有密切关系。 隋朝统一中国后,迅速成为东亚乃至世界最强大的帝国,同时也加强了与东邻日本和朝鲜三国的交往。隋的统一与强大,使高句丽这个想在东北亚有所作为的国家感到不安,双方因矛盾而招致隋朝连年兴师征伐,只因其过早灭亡,才使高句丽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与新罗,作为隋朝的藩属国,定期向隋遣使朝贡,并且向隋抱怨高句丽的侵略,希望能借助隋朝的力量制服高句丽。隋帝国时期,正值日本改革派圣德太子执政,他仰慕汉文化,主动派出遣隋使,向先进的隋朝学习。由于日本的倔犟,双方在外交上发生礼仪之争,但这并没有过多地影响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 隋朝征讨高句丽,是6世纪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发生变化的必然产物。在此以前,中国处于南北朝分裂状况,而朝鲜半岛地区也是三国并立。高句丽乘势向外扩张势力。强大的隋帝国出现后,希望建立起册封朝贡秩序,但高句丽恃强不听号令,于是双方兵刃相见。 同时隋帝国还和欧洲许多国家进行商业交往,在隋初打通河西走廊后,大大刺激了中原和西域的交流,中原的商品还远销欧洲,罗马、波斯等许多欧洲国家的商人居住在大兴城,很多欧洲国家的使节前往大兴城朝拜。
以上介绍都是以借正史为背景。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15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时期

■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隋唐史是高考的持续热点,近几年高考连年有题。有单选题、材料题,特别是问答题屡有涉及。从内容上看许多内容变换角度多次考查,体现了高考立足考查重点、主干知识,不回避热点的原则。今年考生要关注隋唐的制度创新、民族关系、特别是对外关系。

■本单元时代特征

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的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有: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分析。

■易错易混知识及主干知识

①隋统一的主要社会条件是南北朝后期民族大融合。②唐初能够出现贞观之治,主要原因在于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③能够减轻农民负担的制度有:募兵制;隋和唐前期的租庸调制;两税法。④能够增加或保证政府财政收入的制度有:府兵制;租庸调制;两税法。⑤能够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有:三省六部;科举制;唐太宗调整和健全后的府兵制。⑥安史之乱后,经济格局的变化是指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⑦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是粟末靺鞨。⑧王维的诗“九天阊阖(changhe,宫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mianliu,天子的礼帽和礼貌前后的玉串)。”反映的是各国使节拜见唐天子的盛况。⑨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精神创作诗歌的诗人杜甫。⑩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形式是塑像和壁画,注意不是石刻。

■知识整合及重点问题挖掘

1.隋朝实施那些重大工程建设,出于什么目的,产生什么影响?有何教训?

(1)工程建设:兴建两都(长安、洛阳);广设粮仓;开通运河;修筑驰道。(2)出于目的:加强统治,巩固统一,便于控制全国;追求奢华、贪图享受、巡游全国;追求藏富于国。(3)人民遭受重役役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加重对人民剥削。这些暴政导致隋的灭亡。客观上有利于交通事业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发展,有利于控制全国、巩固统一。(4)经济建设不能超出社会的承受力,不能搞急政,否则会破坏生产和经济秩序;必须重视人民的生活,否则会影响社会秩序稳定。

2.唐朝的开国者在治国的思想、方针及施政方面与隋朝有何不同?并概括产生什么结果。

(1)唐朝开国者在总结隋代灭亡教训的基础上,深刻领悟了儒家的“仁政”思想。唐太宗确立了“安人宁国,先存百姓”的思想,以轻徭薄赋的方针,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减轻农民负担,实行均田制;戒奢从简,不准修建台榭。在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法制方面,太宗指出:“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用法宽平。这些举措使唐初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时期经济继续发展,社会秩序稳定。唐玄宗开元时期出现开元盛世。

(2)隋朝经济繁荣,统治者推行藏富于国的方针和过分聚敛财富的政策,隋炀帝“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在施政上,搜刮百姓,广设粮仓;滥用民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炫耀国威,三征高丽;奢华无度;严刑酷法。这些举措导致隋的灭亡。

3.概括隋唐在制度方面有何创新,并分析这些创新有何积极意义?

隋唐时期在制度建设上有许多创新,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实行科举制,改革府兵制、赋税制度。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实行租庸调制,后期改革为两税法;整顿府兵制,玄宗改革为实行募兵制。

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能,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削弱相权,相对加强皇权,同时,对皇权也有一定制约。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府兵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租庸调制使农民生产有时,负担减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募兵制减轻农民负担,一定时期内,使国家建立一支强有力军队。总之,隋唐时期在制度上多有建树并不断创新,是封建社会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4.隋唐时期市场较前代发达但仍有限制,概括其表现,并概括市场发达的影响。

发达的表现:城市中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市场中行业众多,出现了为商贸服务的邸店和柜坊;唐朝后期一些大城市出现了夜市;定期举行的草市遍及广大农村;来自波斯、大食等国的胡商云集各大都市的市场。

限制:市场仍固定在专门的商业区,与住宅区分开,面积也较小;市场里店铺不能任意扩大铺面、摊位;买卖时间有限定,仍有日中为市的古风。

影响:推动商业繁荣,社会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发达,促进城市的繁华、发展。有利于民族经济的交流。

5.根据课本82页《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图,指出有哪些大都会?指出隋唐城市分布有何特点?根据城市的功能指出唐朝的城市有哪些类型?城市兴旺的突出表现是什么?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的原因?

(1)大都会有:长安、洛阳、汴州、扬州、益州、广州。(2)城市分布的特点:主要集中在政治中心地区、运河沿岸、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地区。(3)类型:有政治、文化中心;有商业大都会;有手工业发达的城市;还有对外贸易的港口城市。有些城市一些功能兼而有之。(4)兴旺的突出表现:长安、洛阳、汴州、扬州、益州、广州这些大都会规模宏大、人口众多,商业发达,外商云集。长安、洛阳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商业大都会,又是国际大都市;出现越州、邢州等十余座手工业发达的城市;扬州、成都是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扬州、广州等城市对外贸易发达。(5)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的原因:安史之乱后,长安、洛阳衰落;扬州地处大运会与长江交汇处,交通便利;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扬州是江南物产的集散地;扬州手工业发达;唐朝对外商实行自由贸易的政策,扬州对外贸易发达。突破限制,夜市繁华。

6.隋唐时期为什么会比前代商业发达?

国家统一、强盛;农业发展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繁荣提供了条件;交通发达,为商业提供便利条件;市场较前代发达;对商业虽有限制,但对商业较开明,对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各民族经济交流频繁;开元通宝成为通用的货币。

7.唐朝统一的多民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指出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与方式。并概括统一的多民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的突出表现及原因?

(1)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方式:①管辖。②军事反击。③册封。④和亲。(2)发展的表现:边疆少数民族先后建立政权,开发了边疆地区;中原与边疆往来密切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中央政府在边疆设立机构,加强管辖,与边疆的交往空前频繁;疆域辽阔。(3)原因:①经济繁荣,国力的增强,是民族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②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为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③唐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策略灵活,采用如直接管辖、册封和亲、平等交往等多种方式主动发展同周边各族的关系。有利于改善民族之间关系,使不同民族和睦相处。④少数民族先后建立政权,也开发了边疆地区。⑤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对边疆各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使他们迫切要求吸收唐朝先进文化,和唐朝政府发展关系,如松赞干布向唐朝政府求婚即是例证。

8.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实行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举例说明。你得出什么认识?

9.隋唐时期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举例说明边疆民族和地区通过与中原交往得到发展的表现。

10.隋唐文化光照四邻,泽被东西,形成中华文化圈,概括隋唐文化对世界各地区发展的贡献和影响?评价唐文化的世界地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