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未来靠这些来来养老

如题所述


农村老人未来靠这些来来养老

我们都知道,绝大部分的农村老人,他所参加的并不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而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我们的职工养老保险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并且在养老金调整的过程中也是截然不同的,一般情况下,职工养老金每一年的人均调整水平都可以达到100多块钱以上,甚至有部分人群还可以超过200块钱以上的水平。

但是我们的城乡居民养老金,主要是针对于基础养老金的调整,而基础养老金的调整水平也仅仅不过只有5块钱,或者说10块钱这样的一个标准,那么相对而言是非常低的。比起职工养老金的调整,确实是要低了不少。所以说养老金的增长,尤其是职工养老金的增长,其实并非重点针对于农村老人,而是绝大多数城市里面工作的老人,主要是企业单位在职职工和机关事业的在职职工,包括一少部分的灵活就业群体

因为大部分的农村老人,他所参加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虽然说也能够被称之为是一份养老保险,将来也能够享受到一份居民养老金的待遇。但是根据统计结果表明,全国的居民人均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仅仅是不到180元。可见这是一个很低的水平,按照今天的物价消费来看每个月不到180块钱的收入,是很难以保证自己的日常生活开支,所以说大部分的农村老人他的养老生活,其实并不是依靠养老金来生活的。

对他们而言,养老金有了以后就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有了这份养老金总是比没有养老金要好一些,生活上可能会更加顺利一些。但是大部分老人绝不是依靠这样的一份养老金来生活,可见,不足200块钱每月的养老金,它不能够保证自己的养老生活,很多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要么选择继续打工,要么选择继续在农田里耕种,总而言之,要维持自己的基本收入来源。

虽然说农村地区的生活成本是比较低,但是每月不到200块钱的养老金,也是很难保证日常的生活所需,所以说大部分的老人要么在60岁以后继续劳作,要么就是子女来进行补贴,以此来维持任日常的生活开支。年龄大一些,可能没有办法独立自主生活的时候,那么就要进城投奔子女,或者说进入到一定的养老服务机构,才能够完成自己的养老,当然经济层面的支出可能大部分情况下是来源于子女的支持,否则的话是很难实现自己的养老生活。所以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是非常偏低的,它不能够依靠养老金来生活,它和我们的职工养老金还是有本质的差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