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8
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实施了严格的海禁政策,以维护封建统治和防止倭寇侵扰。官方推行朝贡贸易体系,严禁私人对外贸易,违者将受到重罚。在明初,为执行海禁政策,禁止金银、铜铁、缎匹和兵器等物品的出口,并限制赴外使臣携带。然而,在永乐年间,由于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关系拓展的需要,海禁政策得到放宽,郑和七次远航西洋,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进入正德、嘉靖年间,随着国内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沿海官僚和商人要求开放海外贸易的呼声增强。同时,欧洲殖民者的侵入影响了南洋的朝贡贸易体系,明朝统治者为了财政收入,开始考虑开放海禁。隆庆年间,海禁逐渐放宽,对外贸易得到发展。
清朝初年,为镇压反清势力,继续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违禁者甚至面临斩首。顺治年间,颁布“迁海令”,导致沿海居民流离失所,海外贸易关系中断。然而,康熙年间,海禁政策逐渐放宽,设立海关,允许小船出海贸易。尽管康熙晚年再次限制通商国家,但雍正年间为恢复经济,再度开放对南洋的贸易。详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