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统区环境里怎么赞美解放区?——《风景谈》赏析

如题所述

在国统区的视角中,茅盾以《风景谈》深情地赞美了解放区的独特魅力和崇高精神。


茅盾,这位文学巨匠,以其卓越的笔触,1940年在延安的烽火岁月中创作了这部杰作。他以"谈风景"为题,巧妙地将六个鲜明的场景编织成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向世人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景象。


首先,在沙漠驼队的画卷中,他揭示了人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驼队在无垠沙海中坚韧前行,象征着劳动者改造环境的坚韧不拔。这不仅是一幅画面,更是对人定胜天精神的赞美。


紧接着,黄土高原的农人晚归,如同一首田园诗,展现了劳动之美和乐观精神的光辉。他们挥汗如雨,却笑容满面,揭示了即使在艰苦条件下,人民依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延河夕照,照亮了青年知识分子的理想和活力,像一束璀璨的希望之光,昭示着革命理想的坚定和青春的激情。他们如同延河水,奔腾不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窑洞雨景,茅盾以对比手法,揭示了延安青年与城市青年的内心世界。在风雨中,窑洞内传出的读书声和笑声,象征着他们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充实,与物质匮乏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延安青年高尚的情趣和精神凝聚力。


最后,桃园小憩,是延安青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在朴素的环境中,享受着生活的宁静,凝聚着高尚的情操,描绘出一种超越物质的崇高精神境界


《风景谈》和《白杨礼赞》不仅赞美了延安军民的英勇与坚韧,更是对民族精神的高度颂扬。茅盾的笔触,如同一束光芒,照亮了国统区对解放区的敬意和赞美,展现了人与自然、精神与生活的深度交融。


通过多样化的描写手法,茅盾以诗意的语言,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和场景,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深刻哲理,传递出青春的活力和革命的热情。《风景谈》不仅是一篇文学佳作,更是那个时代的精神象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