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让他成人成才?

如题所述

现在的教育氛围很奇怪,越来越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
一部分家长以“快乐教育”的名义,对孩子宠溺娇惯、听之任之,只要孩子高兴,就可以任性妄为;而另一部分家长则整天在孩子耳边念叨着中考和高考的重要性,总是以学习状态和考试成绩来评判孩子的品行和性格,是为“应试教育”。
诚然,每个家长都深知:应试教育不好,快乐教育很好。
但是落实在生活中,还是有更多的家长代替孩子做出了学业和人生的选择,不遗余力地督促和逼迫孩子,废寝忘食地熬夜苦读。
仿佛只要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就能让孩子和家庭的命运得以跃迁和蜕变,甚至能够解决掉大部分有关就业、婚姻和生活的问题。
但实际上,应试教育不是万能的,快乐教育也不能什么都不管。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理性、宽容和关爱,并不是说家长代替孩子做出了纯应试或纯快乐的极端选择,孩子的人生就会过得比同龄孩子更加美满和幸福。
况且,大多数学霸型的孩子,虽然在学业中格外擅长和优秀,但是在职场和业务中,往往因为沟通不畅和性格不合的缘故,容易陷入履历优秀却业绩不佳的工作困境。
这说明,孩子在过分注重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中,只能学会知识理论和解题方法,却不可能像快乐教育下的孩子一样,拥有更加惬意、自由和放任的感情生活。

当然所谓“快乐教育”,并不是单纯只要孩子快乐就可以,只要孩子感到轻松、舒适和愉悦,就可以对他的学业和成绩不管不顾,甚至不关心孩子品行道德的培养。
真正的快乐教育,应该是在部分应试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框架下,在保证勤学苦读和学业成绩的前提下,给予孩子更多发自内心的陪伴,同时带领孩子多去体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观念,得以让孩子在认知和感悟外部世界的同时,提升自身思维与见识的层次水平。
毕竟,在如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职场环境下,一个孩子如果只学会快乐,能言善辩、口若悬河,却没有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学历、知识与技能,是完全没有用的。

如果没有学历,大多数用人单位都不会让你进入笔试之后的面试环节;
如果没有知识,公司老板就是想把你放在高薪岗位,也无从下手;
如果没有技能,只会耽误、贻误和降低公司相关部门的业绩效益。
这样的员工,哪一家公司愿意收留你呢?
因此,快乐教育不是放任教育和文盲教育。
反倒是,越是高素质、高学历的开明父母,越是善于理论结合实际,在陪伴和管教好孩子学业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培养学习习惯,设定学习计划,抽空游戏娱乐。
所以说,在很多父母眼里越来越变成“两个极端”的应试教育与快乐教育,实际上应该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因为每一个孩子,包括大人,都不会因为单纯和彻底地自由放任,就会感受到快乐与满足。
相反,我们会因为在日复一日,看起来越来越枯燥无味的学校生活和职场工作中,偶然发生的“忙里偷闲”般的休息娱乐,而感到万分欣喜与快乐。
孩子也是一样,每逢寒暑假,刚开始肯定是欢呼雀跃、喜不自胜,可是当越来越临近开学,孩子们又会因为对班上孩子和老师的想念,而对开学上课有着一股莫名兴奋的企盼。
结果就成了,放假盼开学,开学盼放假,这其实是孩子和成年人相当普遍的心理状态。

其实学历教育中的学习任务和考试成绩,本身就是孩子们满足感和喜悦感的源泉。但是前提在于,父母要引导孩子按时按点、按部就班地做好预习和复习。
因为学习这件事情是这样的:
如果孩子在平时上课时无法集中精力,没有抓好课堂听讲和课本内容的学习,那么放学和周末,你就算花上几倍的时间精力和几十倍的补习费用,也不见得能将相关章节和知识点,让孩子给透彻掌握了。

总之,父母理应教育孩子,在每天花费80%学习时间的学校课堂里全神贯注地学习,在剩余20%的家庭学习时间内,按时完成作业,细致认真地做好每一课的预习和复习。
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在完成“应试教育”的前提下,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满足,而父母们才会更有信心和热情,抽出时间和精力,做好关爱与陪伴孩子的“快乐教育”。
归根到底,快乐教育不是孩子什么都不学,父母成天惯着孩子就行,而是要在学历教育的过程中,见缝插针地:
让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获得满足感、提高考试成绩时获得成就感,忙里偷闲进行放松娱乐时享受愉悦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