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主要有哪些流派/派别

就像类似于徽派建筑的,还有什么类别的建筑啊。是主流建筑,要全。

  中国建筑流派之一(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中国建筑流派之二(江南民居)
  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建二层楼房。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仅作采光和排水用。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

  中国建筑流派之三(岭南风格)

  岭南派建筑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逐渐形成的,人们把这支极具岭南地方特色的建筑流派称之为“广派”或“岭南派”。关于岭南派建筑的产生、发展以及其特色和风格,我们引用著名建筑评论家、清华大学教授曾昭奋和艾定增教授所作的精辟的评论来概述。曾昭奋教授最早把中国建筑新风格定为北京的“京派”、上海的“海派”和广州的“广派”(“岭南派”)并归纳出“岭南派”建筑风格的特色是自由、自然和符合人们活动规律的平面安排;明快、开朗和形式多样的立面和体形;与园林绿化和城市或地域环境的有机结合。

  中国建筑流派之四(徽派)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中国建筑流派之五(海派建筑)
  上海的传统建筑叫海派。这个有人把海派和北京的建筑京派,和广州的建筑粤派称为三种建筑。海派建筑的特点第一是可以吸收你的好的东西变成我自己的东西,第二个特点是使用,有用就是好。第三个特点创新不断地翻新,现在一句话叫与时俱进,这个也是现在非常有价值的提倡的一点。什么叫海派,海派是什么样子的?我说海派不是形式海派是风格,三个风格。
  它的形式下面是古典主义的,顶上是巴洛克的,巴洛克就强调建筑的装饰,他的左右两边有两组雕塑,这两组雕塑和建筑你说是雕塑也可以,你说是建筑业可以,建筑和雕塑被融为一体了,这个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破坏了,这两座雕塑被敲掉了,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又恢复上去了,如果没有这两个雕塑这个建筑的形式是非常难看的,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不和谐。海派的建筑艺术不是乱七八糟而是非常和谐、协调的,他可以把各种建筑形式都集中到一个形式上来,使得它非常和谐,这个很不容易,这个是一个特点。 海派建筑另外一个宝贵的方面就是住宅上海的近代住宅非常多,西班牙式的,美国乡村建筑,美国的殖民地式,一些最早地方的那些住宅,还有印度式、日本式,还有德国式、俄国式,还有现代派,应有尽有。建筑是文化不是机器,机器可以改,可以改成全世界都一样,建筑不同建筑还是一种文化,所以建筑失去了文化特色这个建筑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30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地区间(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和山区)的封闭性很强,所以各地方、各民族的建筑都有一些特殊的风格,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8类:

①北方风格。集中在淮河以北至黑龙江以南的广大平原地区。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但尺度合宜;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
平缓;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装修比较简单。总的风格是开朗大度。

②西北风格。集中在黄河以西至甘肃、宁夏的黄土高原地区。院落的封闭性很强,屋身低矮,屋顶坡度低缓,还有相当多的建筑使用平顶。很少
使用砖瓦,多用土坯或夯土墙,木装修更简单。这个地区还常有窑洞建筑,除靠崖凿窑外,还有地坑窑、平地发券窑。总的风格是质朴敦厚。但在回族聚居地建有许多清真寺,它们体量高大,屋顶陡峻,装修华丽,色彩浓重,与一般民间建筑有明显的不同。

③江南风格。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河网地区。组群比较密集,庭院比较狭窄。城镇中大型组群(大住宅、会馆、店铺、寺庙、祠堂等)很多,而且带有楼房;小型建筑(一般住宅、店铺)自由灵活。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
丽,雕刻彩绘很多。总的风格是秀丽灵巧。

④岭南风格。集中在珠江流域山岳丘陵地区。建筑平面比较规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门窗狭窄,多有封火山墙,屋顶坡度陡峻,翼角起翘更大。城镇村落中建筑密集,封闭性很强。装修、雕刻、彩绘富丽繁复,手法精细。总的风格是轻盈细腻。

⑤西南风格。集中在西南山区,有相当一部分是壮、傣、瑶、苗等民族聚居的地区。多利用山
坡建房,为下层架空的干栏式建筑。平面和外形相当自由,很少成组群出现。梁柱等结构构件外露,只用板壁或编席作为维护屏障。屋面曲线柔和,拖出很长,出檐深远,上铺木瓦或草秸。不太讲究装饰。总的风格是自由灵活。其中云南南部傣族佛寺空间巨大,装饰富丽,佛塔造型与缅甸类似,民族风格非常鲜明。

⑥藏族风格。集中在西藏、青海、甘南、川北等藏族聚居的广大草原山区。牧民多居褐色长方形帐篷。村落居民住碉房,多为2~3层小天井式木结构建筑,外面包砌石墙,墙壁收分很大,上面为平屋顶。石墙上的门窗狭小,窗外刷黑色梯形窗套,顶部檐端加装饰线条,极富表现力。□嘛
寺庙很多,都建在高地上,体量高大,色彩强烈,同样使用厚墙、平顶,重点部位突出少量坡顶。总的风格是坚实厚重。

⑦蒙古族风格。集中在蒙古族聚居的草原地区。牧民居住圆形毡包(蒙古包),贵族的大毡包直径可达10余米,内有立柱,装饰华丽。□嘛庙集中体现了蒙古族建筑的风格,它来源于藏族□嘛庙原型,又吸收了临近地区回族、汉族建筑艺术手法,既厚重又华丽。

⑧ 维吾尔族风格。集中在新疆维吾尔族居住区。建筑外部完全封闭,全用平屋顶,内部庭院尺度亲切,平面布局自由,并有绿化点缀。房间前有宽敞的外廊,室内外有细致的彩色木雕和石膏花饰。总的风格是外部朴素单调,内部灵活精致。维吾尔族的清真寺和教长陵园是建筑艺术最集中的地方,体量巨大,塔楼高耸,砖雕、木雕、石膏花饰富丽精致。还多用拱券结构,富有曲线韵律。
第2个回答  2010-05-31
楼上的全是胡说!中国古建筑称为主流的是“足尺地面木构建筑”,分为“官式”和“非官式”,其中“官式”又分为“大式”和“小式”。历史上唯一承认的由风格定义的“帮派”就是香山帮。
“徽派”其实就是安徽民居的别称。说白了这种所谓的分类就是根据地域特点的习惯称法,根本算不上所谓帮派。像楼上说的只是从“区域层面”的一种划分,同样比如从“民族层面”“省级层面”,“市级层面”,任何一个层面都能自成体系,不过如果再加上时代就根本分不清楚了。比如“徽派”根本就不是中国古建筑,如果没有商业化的渗透,现在盖的还会是徽派
中国古代建筑不存在“立面设计”,所以没法从风格角度划分,只能从构造划分

如果觉得楼上这种玷污建筑学的“复制”+“粘贴”的答案是正确的我也无话可说!对不懂装懂的开发商老总们强烈鄙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