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5
——走近名师贺桂芳

贺桂芳老师针对目前初中语文阶段提出了五个存在的问题。听完贺老师的课,感觉受益匪浅,我做了简单总结并加以补充。

现状一、乱花渐欲迷人眼  (花)

多媒体的出现似乎帮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大忙,从语音到图片几乎全部推给了多媒体,让这个辅助的教学工具当成 了课堂的主角。精彩的画面代替了对文中语言的分析与鉴赏,脱离文本,失去了语文教育教学的意义,让课堂从绚丽走向空虚。

现状二、宝马雕车香满路 (乱)

以活动交流为主的喧闹课堂氛围影响了实质性的教学。,以形式代替了思考,没有深入文本,导致了课堂上出现了教学泡沫,整个课堂变成了一台大戏,而老师成为了导演,学生成了演员,上演着一台轰轰烈烈的闹剧。

现状三、庭院深深深几许  (深)

过度解读教材,甚至曲解教材。例如某些老师为了显示自己知识渊博,对文中一些人物分析到他的私生活上面去,远远离开了作者的本心。还有一部分老师在在学生刚踏入初中就死抠语法知识,把整个课堂变得乏味呆板,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以应付考试的功利思想当成了教学语文的动机。

现象四、千朵万朵压枝低  (繁)

拓展的枝蔓已经压过了课文的主干。碎文碎答过多,缺乏主要问题的引领,把语文教学甚至引导到课外阅读、科学领域、历史领域、物理化学领域等,老师教的太繁杂,这些看似有用的知识占用了大量教学时间,主次不分地影响了语文主体教学。

现象五、像雾像雨又像风(迷)

对所教课文的文体不分,不理解编委设计这篇课文的意图,按着自己的思路去教学,例如:把说明文当成散文来教,把说明文的特性全部丢掉, 学生根据老师的思路领略到的是字词句之语言美,以及所描述的风景、建筑美。没有依照题材进行解读课文。

以上五点是贺桂芳老师总结出来的,我想,应该再加一点——等闲变却故人心(变)

每一位老师在公开课上都是满面春风,柔情似水,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但是下一节再回归到原始课堂上,可能就呈现了鸡飞狗跳的一幕,或许各种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都会出现。以前看到一个学生的作文,上面给老师写到:老师,我们多么希望您每天都像上公开课那样给我们上课啊!其实,每一节课在学生心里都是公开课,展示给学生的不止是一时,应该是一生。

以上内容只是作为分享,并不是每位老师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但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走近名师,走近旗帜,让课堂更美好,从接触正确的教育理念开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