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人由奢到俭难?

如题所述

因为人享受且适应了奢华的生活后如果突然失去那种生活而过苦日子会非常不适应的,毕竟无论是心理还是现实需求中的落差太大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09
从困境到越来越好人很励志,反过来由好的变成坏的肯定不适宜是吧
第2个回答  2021-08-09
不太了解,可能是每天吃好的吃习惯了,突然让你吃野菜,这可能有落差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8-09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由俭朴到奢侈很容易,由奢侈再回到俭朴就难了,这也是人的本能吧,谁不愿意日子好过些呢,记得以前央视有这么一档节目,就是城市里的孩子和农村里比较贫困的孩子互换一段时间,体验一下彼此的生活,互换后,农村的孩子一下子进入到大城市里生活学习,除了新奇和一些小心翼翼外,其他的感觉非常好,城市里的孩子就有些惨了,吃穿用度都不习惯,虽然农村的家长已经尽力的改善伙食了,但也不可能有肯德基和牛排呀,教学也不习惯,显得跟周围的孩子格格不入,有些放的开的还能很快适应部分生活,还能咬牙坚持,有些简直觉得生不如死,不好当着摄影机哭,背后躲着哭,当然在当时节目看起来还是很成功了,各自的目的也是达到的,穷孩子开了眼界,有些回去后发奋读书,立志要靠自己改变命运,城里的孩子也知道了人间疾苦,回去后改掉了很多以前的坏毛病。但是也有一些农村孩子回去后,一下子过不惯以前的那种日子了,不断的跟互换的家庭联系,希望能救助他,让他过上城里孩子那样的生活,弄得人家不胜其烦。这就是回不去了,由奢入俭他受不了啦,如果从来没有体验过,他不了解还没有想法,但是他到了别人家里,人家也是尽可能的对他好,让他了解到原来日子还可以这么过,那在回去他就觉得怎么都差点,过不惯了。孩子的反应是最直接的,那么我们大人也是一样的。所以现在还是提倡要保持我们的优良传统,要节俭,现在的‘节俭’不是让你想以前那样,克扣吃喝,衣着补丁重补丁。现在提倡的是理性消费,不要买一些用不上或是明显超出自己实用范围的一些东西,有用再买,有需要再消费,不要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想买就买,想要就要,不论适用与否,只凭一时的喜欢。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弹。’知心的话只能说给知心的人来听,不是知心的人就不要和他谈,字面意思呢就是有共同爱好的人能说到一处去,爱好不同的人你跟他弹琴他也不能完全欣赏得出里面的意境。这是很明显的,你跟一个爱好钓鱼的谈古筝,跟一个爱好运动的谈书法,都不搭调不是,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有些话要跟思维跟你同步的人讲,如果跟脑回路不在一个波段的人讲心里话,会累死你,也会呕是你,鸡同鸭讲,情商高的同情商低的人也最好不要做深层次的交流,不然不是笑晕,就是气晕,相互对于一句话的理解偏差到不可置信的地步,你甚至会怀疑自己不会说汉语了,还有老人和年轻人的理解也有些不同,一个简单的例子,我跟我婆婆妈,她本是好心劝我,老公走了,让我该放下的就放下了,好好生活,我说毕竟朝夕相处了那么多年,哪里就那么容易放得下,觉得生活中哪里都有他的影子,结果她说我心理作用,疑神疑鬼的,本来很伤感的心情,都被她弄笑了。我们对‘影子’的理解有了偏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