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黑龙江的由来的思维导图怎么

如题所述

黑龙江名字中的黑龙就与一个民间人物秃尾巴老李有着很深的渊源了。在我国山东和黑龙江地区有一流传很广的民间著名人物——秃尾巴老李,关于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故事现今也一直为人所传颂。
松花江故事中有黑龙,秃尾巴老李中也有黑龙,但是这条没有尾巴的黑龙,并不是很威武,也不高高在上的,而是一个风吹日晒雨淋、皮肤黝黑的庄稼汉形象,把勤劳朴实,刚强率直,惩恶扬善,不畏强暴的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条来自民间的秃尾黑龙,与其它传说故事中的龙有极大的不同:它不是帝王和皇权的象征,而是劳动人民的化身,代表着普通老百姓的愿望。

秃尾巴老李
很早很早以前,黑龙江的名字并不叫黑龙江,江里住着一条白龙。据说这一条白龙,是在大禹治水的时候,许多性情凶恶的龙都被制伏了,而它却逃到这里,常使江水泛滥,冲毁房屋,淹没五谷,家畜野兽命丧汪洋;东西几千里,两岸少人烟,只有从山东来东北的一些伐木工人和船夫们,沿江搭着几间小窝棚,临时居住着。后来怎被叫做黑龙江的呢?这话说起来可就长了。

有一年夏天,在山东胶州湾一带,一住家姓李的,是兄妹二人过日子。这天哥哥出了远门,妹妹李姐到海边去洗衣裳,因为天气炎热,她洗完衣裳便倒在滩上睡了一觉,醒来之后,感到腹中有些疼痛,忙收起衣服,回到家中。不料从这以后,李姐的腹部一天天地凸起来,既不敢对外人去讲,又不能再出家门,只好整天呆在家里。说着,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这夜,天上阴云滚滚,窗外雨如瓢泼,李姐分娩了。可是她生下来的不是个娃儿,而是条小黑龙。起初李姐很害怕,但天下的母亲,没有不爱自己生下来的孩子的,所以李姐渐渐地想试着给小黑龙喂奶吃。有一天当李姐苏醒过来,小黑龙却不见了。后来小黑龙每天晚间都回来吃奶,饱了便出去;虽然母亲乳儿有些苦楚,但仍是照样每夜都给小黑龙一顿奶吃。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李姐的哥哥出门回来,李姐对他把生下小黑龙的事,前前后后说了一遍。哥哥听完,一言没发,走出房去,找块磨石,蹲在后院偷偷地磨着菜刀……天黑了,小黑龙又回来找娘吃奶,他娘又被吮得晕了过去。就在这时,小黑龙的舅舅抽冷着闯进屋来,掀开被照着小黑龙就是一菜刀;菜刀落下,屋里忽然闪了一道火光,咔嚓打了一个响雷,等李姐的哥哥提刀追出门外,小黑龙早就没影了。母亲被惊醒之后,点起灯来一看,炕沿底下落着一条被砍掉的龙尾,不由心酸,哭泣起来。事情传到外面。因为小黑龙没有父亲,便随着母亲姓李;又没有名字,被舅舅砍断了尾巴,所以乡里人给他起个绰号叫“秃尾巴老李”。

“秃尾巴老李”,从被舅舅砍了一刀再也没回家来,好久好久没有消息。
又是一年的春天,在现在的黑龙江边住着个老船夫。眼看天快黑了,蹲在窝棚前做饭,忽听身后有人问:“老大爷,讨个麻烦,我在你这借个宿行不行?”老船夫回头一看,是个上下穿着一身青衣的小伙。胖达达的身腰,密茸茸的头发,宽棱棱的额角,黑黝黝的脸堂,厚敦敦的嘴唇,浓眉大眼怪招人爱的。“住下吧。这里前不沾村,后不着店,先到窝棚里歇歇脚,等会儿饭好一块吃点,咳,出门呀,没有带着锅碗瓢盆走道的……”老船夫叨叨念念,太阳落下山去。
两个人谈得挺投缘。第二天清早,黑小伙要出动办点事,老船夫约他晚间还到窝棚来住。小伙答应一声,顺着江沿向东大崖子走去。说也奇怪,本是个亮睛的天,小伙走后不多时,就见东大崖子顶上,阴云滚滚,时黑时白,霹雳闪电,接连不停。按说一会定要刮来狂风暴雨,所以老船夫没去行船,站在窝棚前,不时的观测天象。可是日头偏西了,那团阴云还是原地不动地滚着,滚着滚着,忽然一股白云降落水面,渐渐的黑云也散去了。日近黄昏,老船夫忙点起火来。一边做着饭一边想:这黑小伙子真能吃呀,昨天我准备三天的饭;叫他一顿给吃光了,今天他去的地方雨又大,回来不得饱饭吃怎能行?掂量掂量口袋里的米,有昨天的两倍,索性一下都倒在锅里。天快黑了,那黑小伙回到窝棚来,老船夫一见便问:“叫雨淋了吧?”小伙说:“没有,走路急点,出了身汗水。”老船夫把饭菜端上来,二人开始用饭。没曾想,足够五六天吃的饭,叫小伙一顿又给吃光了。晚间倒在炕上,老船夫听小伙打了个“咳”声,长长地叹了口气。老船夫问:“你是不是愁没吃的啦?不要紧,明天我摆船到下边去买,别为吃咱两顿饭就见外了,谁出门也不能背着米口袋呀!”小伙说:“可是一饥容易解,百饱最难求哇!”“那也用不着发愁,这江沿住着的多是山东老乡,求到哪个,也不能叫咱们两个饿着!”小伙一听这话,咯咯地笑了,笑得窝棚的椽木都颤颤有声。过了一会,老船夫似睡非睡的,就听小伙当他说:“我是一条黑龙,家住在山东,因为被舅舅砍掉尾巴,乡里人管我叫秃尾巴老李。从离开娘怀,再也没有回家,一直住在东海,常常听到北方有哭声,今年寻着哭声找来。原是这江里的白龙作怪,年年发水闹灾。我想把龙赶走,今天在东大崖子上打了一仗,白龙被我打败,潜在水中,约我明日正晌午时,在江里再战。可是白龙家在这里,打饿了有吃的,我是从远乡来,打饿了没吃的,饿着肚子怕打不败他。可叹我走之后,这沿江两岸又要连年受灾……”“这可怎办好呢?”老船夫问。“就得求你来帮助我。”黑小伙说,“等明天正晌午时,我跟白龙交战,你站在东大崖子顶上,见江里黑水翻上来,那是我在上边,你就往江里扔吃的;若是白水翻上来,那是白龙在上边,你就往江里扔石头,这样我就可以把白龙赶走。”老船夫听到这里忽地坐起来,刚想说:“好吧,你尽管放心!”猛一抬头,红日上窗;转身再看看小伙,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老船夫迟迟疑疑地走出窝棚,就见邻近一些伐木工人,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有的蹲在窝棚跟前,有的站在江边,都纷纷地讲着,每人昨晚上都做了个像老船夫那样的梦。互相对证起来,一点都不差。于是大家集合一起说:“秃尾巴老李给人们除害来了,他有仁德之心,咱怎能不见义勇为?龙向老乡求助,更是刻不容迟。”人们便把所有的白面都做成了馒头,又弄了许多石头和石灰,整制齐备,日头也快到午时了,大家背的背,扛的扛,挑的挑,齐呼啦地奔东大崖子顶上跑来。
东大崖子是江边最高的一个山头,靠水的那面,像刀劈的一般陡,直下江底。这儿的水最深,深的摸不到底;流又最急,急的扔下根鹅毛都被漩涡卷下去。不管是行船或放排木,都不敢靠近崖边,一靠崖边,便被水卷没。
天上一朵云彩也没有,人们到了东大崖子顶上,日影也正南正北了。就见江面从西向东来一股黑水,又见从东向西起了一股白水,两股水遇在一起就打起漩来。漩呀,漩呀,越漩越急,猛听“呜隆”一声,江面突起一座水柱,不消说有多大多高了,把崖上的石头都震得滚到水里。接着江水翻滚起来,恶浪拍打着两岸,水珠时时都能飞溅到高崖顶上。大家看着看着,忽然江面黑水翻上来,人们急忙把成笸箩的馒头扬下去,高呼:“‘秃尾巴老李’我们早就来了!”以助威助战;一会儿又见白水翻上来,人们便把一抬筐一抬筐的石头投下去,并且打且骂:“凶恶的白龙,娘的快滚!”如此反复好多次,水上忽然腾起一股白色云烟,散着一些濛濛雾气,向五大莲池飘去。再望望江面,恶浪不起,黑湛湛的江水,平平静静地向东流着。日影偏西,人们得意洋洋地回到窝棚,收拾收拾斧锯,第二天又到山上去干活。可是这夜,那小伙并未到老船夫的窝棚来。清早,老船夫扛把镐头想去刨块菜地,一出窝棚,见黑小伙在门口站着,没等老头开口,他笑着问:“想到哪去呀?”“噢,到南山刨块菜地……”“你歇歇吧,我去刨,一会儿就完。”黑小伙子说着,把老船夫推进窝棚里转身就走了。老头坐在窝棚里装了袋烟,一想不行,他没拿镐头怎么刨地?还得给他送镐头去。老头扛着镐头奔南山走来,还离山场挺远呢,就瞅那儿泥土纷飞,一搂多粗的大树,一根接一根地往下倒。老头纳闷:这是怎么啦?慢慢走近一看,原来有条黑龙用犄角把大树一棵棵连根撅掉;再仔细一看,这条黑龙果然没有尾巴,不用说就知是他了。老头并没惊动就回来了。不一会儿,那小伙也回来了。向老头说道:“菜地刨出来啦。”“哼,我怎能种得了那么大一片呀!”“怎么,我刨地你看见啦?”“可不,我刚从那回来。”“好吧,既然你已经知道我了,我就不再来啦。那块地你种点菜,剩下的留给大伙种庄稼,告诉乡亲们,尽管放心,我来管辖这条江水,水不会再泛滥成灾了。日后大家有何为难遭灾,只要言语一声,我就能帮助。”黑小伙就完就不见了。
从此,人们便给这条江取名叫做黑龙江。直到现在,黑龙江上还留着一种乡规:每当开船的时候,艄公开口先问:“船上有山东人吗?”坐船的不论哪个,只要应一声“有!”艄公便开船。据说这样,不管遇到什么风浪,也会保得平安无事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06
黑龙江名字中的黑龙就与一个民间人物秃尾巴老李有着很深的渊源了。在我国山东和黑龙江地区有一流传很广的民间著名人物——秃尾巴老李,关于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故事现今也一直为人所传颂。
松花江故事中有黑龙,秃尾巴老李中也有黑龙,但是这条没有尾巴的黑龙,并不是很威武,也不高高在上的,而是一个风吹日晒雨淋、皮肤黝黑的庄稼汉形象,把勤劳朴实,刚强率直,惩恶扬善,不畏强暴的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条来自民间的秃尾黑龙,与其它传说故事中的龙有极大的不同:它不是帝王和皇权的象征,而是劳动人民的化身,代表着普通老百姓的愿望。
秃尾巴老李
很早很早以前,黑龙江的名字并不叫黑龙江,江里住着一条白龙。据说这一条白龙,是在大禹治水的时候,许多性情凶恶的龙都被制伏了,而它却逃到这里,常使江水泛滥,冲毁房屋,淹没五谷,家畜野兽命丧汪洋;东西几千里,两岸少人烟,只有从山东来东北的一些伐木工人和船夫们,沿江搭着几间小窝棚,临时居住着。后来怎被叫做黑龙江的呢?这话说起来可就长了。
有一年夏天,在山东胶州湾一带,一住家姓李的,是兄妹二人过日子。这天哥哥出了远门,妹妹李姐到海边去洗衣裳,因为天气炎热,她洗完衣裳便倒在滩上睡了一觉,醒来之后,感到腹中有些疼痛,忙收起衣服,回到家中。不料从这以后,李姐的腹部一天天地凸起来,既不敢对外人去讲,又不能再出家门,只好整天呆在家里。说着,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这夜,天上阴云滚滚,窗外雨如瓢泼,李姐分娩了。可是她生下来的不是个娃儿,而是条小黑龙。起初李姐很害怕,但天下的母亲,没有不爱自己生下来的孩子的,所以李姐渐渐地想试着给小黑龙喂奶吃。有一天当李姐苏醒过来,小黑龙却不见了。后来小黑龙每天晚间都回来吃奶,饱了便出去;虽然母亲乳儿有些苦楚,但仍是照样每夜都给小黑龙一顿奶吃。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李姐的哥哥出门回来,李姐对他把生下小黑龙的事,前前后后说了一遍。哥哥听完,一言没发,走出房去,找块磨石,蹲在后院偷偷地磨着菜刀……天黑了,小黑龙又回来找娘吃奶,他娘又被吮得晕了过去。就在这时,小黑龙的舅舅抽冷着闯进屋来,掀开被照着小黑龙就是一菜刀;菜刀落下,屋里忽然闪了一道火光,咔嚓打了一个响雷,等李姐的哥哥提刀追出门外,小黑龙早就没影了。母亲被惊醒之后,点起灯来一看,炕沿底下落着一条被砍掉的龙尾,不由心酸,哭泣起来。事情传到外面。因为小黑龙没有父亲,便随着母亲姓李;又没有名字,被舅舅砍断了尾巴,所以乡里人给他起个绰号叫“秃尾巴老李”。
“秃尾巴老李”,从被舅舅砍了一刀再也没回家来,好久好久没有消息。
又是一年的春天,在现在的黑龙江边住着个老船夫。眼看天快黑了,蹲在窝棚前做饭,忽听身后有人问:“老大爷,讨个麻烦,我在你这借个宿行不行?”老船夫回头一看,是个上下穿着一身青衣的小伙。胖达达的身腰,密茸茸的头发,宽棱棱的额角,黑黝黝的脸堂,厚敦敦的嘴唇,浓眉大眼怪招人爱的。“住下吧。这里前不沾村,后不着店,先到窝棚里歇歇脚,等会儿饭好一块吃点,咳,出门呀,没有带着锅碗瓢盆走道的……”老船夫叨叨念念,太阳落下山去。
两个人谈得挺投缘。第二天清早,黑小伙要出动办点事,老船夫约他晚间还到窝棚来住。小伙答应一声,顺着江沿向东大崖子走去。说也奇怪,本是个亮睛的天,小伙走后不多时,就见东大崖子顶上,阴云滚滚,时黑时白,霹雳闪电,接连不停。按说一会定要刮来狂风暴雨,所以老船夫没去行船,站在窝棚前,不时的观测天象。可是日头偏西了,那团阴云还是原地不动地滚着,滚着滚着,忽然一股白云降落水面,渐渐的黑云也散去了。日近黄昏,老船夫忙点起火来。一边做着饭一边想:这黑小伙子真能吃呀,昨天我准备三天的饭;叫他一顿给吃光了,今天他去的地方雨又大,回来不得饱饭吃怎能行?掂量掂量口袋里的米,有昨天的两倍,索性一下都倒在锅里。天快黑了,那黑小伙回到窝棚来,老船夫一见便问:“叫雨淋了吧?”小伙说:“没有,走路急点,出了身汗水。”老船夫把饭菜端上来,二人开始用饭。没曾想,足够五六天吃的饭,叫小伙一顿又给吃光了。晚间倒在炕上,老船夫听小伙打了个“咳”声,长长地叹了口气。老船夫问:“你是不是愁没吃的啦?不要紧,明天我摆船到下边去买,别为吃咱两顿饭就见外了,谁出门也不能背着米口袋呀!”小伙说:“可是一饥容易解,百饱最难求哇!”“那也用不着发愁,这江沿住着的多是山东老乡,求到哪个,也不能叫咱们两个饿着!”小伙一听这话,咯咯地笑了,笑得窝棚的椽木都颤颤有声。过了一会,老船夫似睡非睡的,就听小伙当他说:“我是一条黑龙,家住在山东,因为被舅舅砍掉尾巴,乡里人管我叫秃尾巴老李。从离开娘怀,再也没有回家,一直住在东海,常常听到北方有哭声,今年寻着哭声找来。原是这江里的白龙作怪,年年发水闹灾。我想把龙赶走,今天在东大崖子上打了一仗,白龙被我打败,潜在水中,约我明日正晌午时,在江里再战。可是白龙家在这里,打饿了有吃的,我是从远乡来,打饿了没吃的,饿着肚子怕打不败他。可叹我走之后,这沿江两岸又要连年受灾……”“这可怎办好呢?”老船夫问。“就得求你来帮助我。”黑小伙说,“等明天正晌午时,我跟白龙交战,你站在东大崖子顶上,见江里黑水翻上来,那是我在上边,你就往江里扔吃的;若是白水翻上来,那是白龙在上边,你就往江里扔石头,这样我就可以把白龙赶走。”老船夫听到这里忽地坐起来,刚想说:“好吧,你尽管放心!”猛一抬头,红日上窗;转身再看看小伙,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老船夫迟迟疑疑地走出窝棚,就见邻近一些伐木工人,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有的蹲在窝棚跟前,有的站在江边,都纷纷地讲着,每人昨晚上都做了个像老船夫那样的梦。互相对证起来,一点都不差。于是大家集合一起说:“秃尾巴老李给人们除害来了,他有仁德之心,咱怎能不见义勇为?龙向老乡求助,更是刻不容迟。”人们便把所有的白面都做成了馒头,又弄了许多石头和石灰,整制齐备,日头也快到午时了,大家背的背,扛的扛,挑的挑,齐呼啦地奔东大崖子顶上跑来。
东大崖子是江边最高的一个山头,靠水的那面,像刀劈的一般陡,直下江底。这儿的水最深,深的摸不到底;流又最急,急的扔下根鹅毛都被漩涡卷下去。不管是行船或放排木,都不敢靠近崖边,一靠崖边,便被水卷没。
天上一朵云彩也没有,人们到了东大崖子顶上,日影也正南正北了。就见江面从西向东来一股黑水,又见从东向西起了一股白水,两股水遇在一起就打起漩来。漩呀,漩呀,越漩越急,猛听“呜隆”一声,江面突起一座水柱,不消说有多大多高了,把崖上的石头都震得滚到水里。接着江水翻滚起来,恶浪拍打着两岸,水珠时时都能飞溅到高崖顶上。大家看着看着,忽然江面黑水翻上来,人们急忙把成笸箩的馒头扬下去,高呼:“‘秃尾巴老李’我们早就来了!”以助威助战;一会儿又见白水翻上来,人们便把一抬筐一抬筐的石头投下去,并且打且骂:“凶恶的白龙,娘的快滚!”如此反复好多次,水上忽然腾起一股白色云烟,散着一些濛濛雾气,向五大莲池飘去。再望望江面,恶浪不起,黑湛湛的江水,平平静静地向东流着。日影偏西,人们得意洋洋地回到窝棚,收拾收拾斧锯,第二天又到山上去干活。可是这夜,那小伙并未到老船夫的窝棚来。清早,老船夫扛把镐头想去刨块菜地,一出窝棚,见黑小伙在门口站着,没等老头开口,他笑着问:“想到哪去呀?”“噢,到南山刨块菜地……”“你歇歇吧,我去刨,一会儿就完。”黑小伙子说着,把老船夫推进窝棚里转身就走了。老头坐在窝棚里装了袋烟,一想不行,他没拿镐头怎么刨地?还得给他送镐头去。老头扛着镐头奔南山走来,还离山场挺远呢,就瞅那儿泥土纷飞,一搂多粗的大树,一根接一根地往下倒。老头纳闷:这是怎么啦?慢慢走近一看,原来有条黑龙用犄角把大树一棵棵连根撅掉;再仔细一看,这条黑龙果然没有尾巴,不用说就知是他了。老头并没惊动就回来了。不一会儿,那小伙也回来了。向老头说道:“菜地刨出来啦。”“哼,我怎能种得了那么大一片呀!”“怎么,我刨地你看见啦?”“可不,我刚从那回来。”“好吧,既然你已经知道我了,我就不再来啦。那块地你种点菜,剩下的留给大伙种庄稼,告诉乡亲们,尽管放心,我来管辖这条江水,水不会再泛滥成灾了。日后大家有何为难遭灾,只要言语一声,我就能帮助。”黑小伙就完就不见了。
从此,人们便给这条江取名叫做黑龙江。直到现在,黑龙江上还留着一种乡规:每当开船的时候,艄公开口先问:“船上有山东人吗?”坐船的不论哪个,只要应一声“有!”艄公便开船。据说这样,不管遇到什么风浪,也会保得平安无事的。
第2个回答  2022-11-28
中国古代将龙奉做一种神物。著名的山海经中记载,体长、有鳞、头上有角,有足能走,能游、能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就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龙。龙并非是中国特有的,在西方国家一样有关于龙的传说存在。



西方通常会把龙描述成邪恶的,勇敢的人们战胜恶龙,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东方则将龙视为神类,是保一方平安的吉祥之物,更自誉为龙的子孙或传人。东西方的龙在形态上也有较大差异,中国的龙变化无常,能粗能细,能长能短,上可腾云登天,下可潜渊入海。西方的龙体型庞大,龙翼遮天,可吐火焰。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民间对于龙王的好恶开始有了逐渐改变,这个时候不但有了行善的义龙,便是为祸一方的恶龙也开始兴起,就连作为道教传统之一的龙王,也开始出现了反面的角色。黑龙江名字的由来与此有关,让我们来看看关于黑龙江的神话故事吧!



传说中记载东海有一条小白龙到处招惹是非,老龙王十分生气就把他发配到了北疆,但是小白龙却不知悔改,继续兴风作浪,把原本富饶的土地,变成了荒芜之地,而在北疆有着一位美丽的姑娘翠翠,她常常幻想着能有一名英雄来拯救她和百姓与水火之中,结果她美梦成真,真的有一个少年,化作黑龙来救大家。



那一天白龙又来祸害百姓,结果天空中出现了一条黑龙,与白龙开始厮杀,最后消灭了白龙,于是人们又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而黑龙与翠翠就相恋了,结婚的那一天大家都来了,结果黑龙忘记了自己是龙不能喝酒,他喝了酒以后就显露了原形,他害怕自己的原貌吓到乡里人,他只能直奔江边,等到翠翠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横卧在江边,最后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一条江命名为黑龙江。

民间流传的关于黑龙江的故事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呢?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黑龙江省这名字是怎么来的 听说好像有个故事
黑龙江名称的由来:

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山东半岛的沿海村庄居住着一户李姓人家,妻子多年不孕。一次到河边取水时见龙而有孕,后来生下一条小黑龙。小黑龙白天腾云驾雾,来去无踪,晚上回到母亲身边吃奶。村民得知议论纷纷,李老汉觉得脸上无光,非常恼火。

一天,趁小黑龙吃奶的时候,李老汉操起菜刀向小黑龙砍去,小黑龙躲闪不及,被砍掉了尾巴逃出了家门。由于秃尾巴龙平日里为人实在而又随和,经常帮助别人,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秃尾巴老李。后来秃尾巴老李来到了东北。东北北部有一条大江,里面住着一条白龙,人们叫它白龙江。

白龙经常兴风作浪,致使江水泛滥成灾,百姓深受其苦。秃尾巴老李决心为民除害。他化作人形将自己的身世告诉收留他的老乡,并请求乡亲们在他与白龙决战时予以帮助。决战之日,黑龙跃入江中与白龙激战。乡亲们准备好了馒头和石头前往江边。

按照约定,乡亲们见白浪上翻时就往里投石头,见黑浪上翻时就往里投馒头。二龙鏖战了三天三夜,最后黑龙在人们的帮助下战胜了白龙,并长住在这条江里,从此这里风调雨顺,黑龙江也因此而得名。

扩展资料:

黑龙江省十大自然风光景区:

五大连池(我国著名的火山游览胜地)、乌苏里江国家湿地公园、漠河北极村、林海奇石国家森林公园、东方红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虎山、鹤岗市“龙江三峡”中俄犹文化旅游集合区、兴凯湖(黑龙江流域最大的湖泊)、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扎龙自然保护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黑龙江



黑龙江名字的由来
黑龙江,因河水含腐殖质多,水色发黑得名。古称“黑水”、“弱水”、“完水”,唐称“望建河”,《辽史》称“黑龙江”(辽金称松花江入黑龙江后至海为“混同江”)。

清初,称“萨哈连乌拉”。满语,“萨哈连”意为“黑”,“乌拉”意为“江”。清代又称“乌江”、“乌龙江”。俄称“阿穆尔河”。

黑龙江的名称来源,有学者考证,辽初,太祖多以“黑龙”二字命名,如祖州有太祖庙曰“黑龙”,太祖陵有门曰“黑龙”。至此,“黑龙江”之名方显于世。又有地方志记载:“黑龙江水黑,蜿如蛟龙,故名为黑龙江”。

扩展资料

黑龙江河流主要靠夏秋降落的季风雨补给。雨水很快流入河中,形成5~10月的洪涝期。其平均流量约为10900立方米/秒(385000立方尺/秒)。

冬季,在哈巴罗夫斯克附近,流量降低为148~199立方米/秒(5300~7100立方尺/秒);1897年所记录到的最高流量超过39,200立方米/秒(1400000立方尺/秒),2013年黑龙江省同江段洪峰流量达43000立方米/秒(1518533立方尺/秒)。

10月下半月黑龙江开始结冰。上游在11月初封冻,下游在11月下半月封冻。河流下游在4月底解冻,上游在5月初解冻。冰塞常在河流急湾处发生,暂时抬高水位多达15米(50呎)。河流1年约带来2000万吨沉淀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11-28
传说中记载东海有一条小白龙到处招惹是非,老龙王十分生气就把他发配到了北疆,但是小白龙却不知悔改,继续兴风作浪,把原本富饶的土地,变成了荒芜之地,而在北疆有着一位美丽的姑娘翠翠,她常常幻想着能有一名英雄来拯救她和百姓与水火之中,结果她美梦成真,真的有一个少年,化作黑龙来救大家。

黑龙江的由来源于一则神话传说故事,黑龙江省的由来

那一天白龙又来祸害百姓,结果天空中出现了一条黑龙,与白龙开始厮杀,最后消灭了白龙,于是人们又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而黑龙与翠翠就相恋了,结婚的那一天大家都来了,结果黑龙忘记了自己是龙不能喝酒,他喝了酒以后就显露了原形,他害怕自己的原貌吓到乡里人,他只能直奔江边,等到翠翠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横卧在江边,最后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一条江命名为黑龙江。
第4个回答  2022-11-30
中国民间故事黑龙江的由来的思维导图怎么
黑龙江名字中的黑龙就与一个民间人物秃尾巴老李有着很深的渊源了。在我国山东和黑龙江地区有一流传很广的民间著名人物——秃尾巴老李,关于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故事现今也一直为人所传颂。
松花江故事中有黑龙,秃尾巴老李中也有黑龙,但是这条没有尾巴的黑龙,并不是很威武,也不高高在上的,而是一个风吹日晒雨淋、皮肤黝黑的庄稼汉形象,把勤劳朴实,刚强率直,惩恶扬善,不畏强暴的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条来自民间的秃尾黑龙,与其它传说故事中的龙有极大的不同:它不是帝王和皇权的象征,而是劳动人民的化身,代表着普通老百姓的愿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