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如何预防老人上当受骗

如题所述

1.教育老人提高警惕。告诉老人在生活中应该保持警惕,注意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不要随意相信陌生人的话,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假。

2.与老人共同学习识别欺诈手段。可以在网上或者通过媒体获取欺诈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欺诈手段,帮助老人增强防范意识。

3.建立双重确认机制。老人在接收到需要进行转账等操作时,可以先询问身边的亲戚朋友,进行双重确认,以防被骗。

4.定期检查老人的账户和财产情况。子女和老人可以定期检查老人的存款、财产等情况,避免老人的财产被盗刷或者挪用。

5.加强老人的社交生活。老人平时可以多参加社交活动,扩大社交圈子,避免被孤立,从而减少被骗的概率。

6.灵活运用技术手段。可以为老人安装安保设施,如视频监控、防盗门锁等,以及教育老人如何在互联网上使用各类安全软件来防范网络欺诈等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29
一、保健品诈骗
老年人越来越注重养生,诈骗分子借此诱惑老年人高价购买毫无用处的保健品,打着“免费提供体检”“免费专家”讲解保健知识,或者免费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的幌子来骗取老年人的钱财。
防诈提示:面对保健品诈骗时,要相信科学,不要相信诈骗分子所说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诊治,不要过于相信保健品的功效,更不能以此替代药物。
二、“缴纳养老金”骗局
诈骗分子以认识工作人员的名义,一次性收取未参保人员数万元的钱款,谎称可帮助未参保人员进行代办服务,让未参保人员误以为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即可享受养老金。
防诈提示:许多案例中,诈骗分子通常会让老年人向家人隐瞒情况,建议老年人多关注一些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以及社会新闻。子女要多与家中的老年人交流、沟通,了解他们最近的生活状况。如若发现老年人被骗,应立刻耐心劝导,及时止损,并立即报警。
三、中奖诈骗
中奖诈骗主要通过打电话或发信息的方式称“中奖了,成为了幸运观众”或者扔撒纸质中奖彩票诱惑老年人兑奖的方式实施诈骗。一旦有人联系兑奖,诈骗分子就以“公证费”“转账手续费”“滞纳金”等各种名目要求汇钱,实施诈骗。
防诈提示:天上不会掉馅饼,更没有免费的午餐,老年人收到此类中奖信息,切勿轻信,应首先和子女商量或打110向警方咨询。
四、投资理财诈骗
近年来,许多骗局以高额的利润回报来诱骗老人投资,包括近年来频发的非法集资案件。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往往以投资理财、养老服务为名,编造各类投资项目,以高利息、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来进行诈骗。
防诈提示:老年人在投资时应增强风险意识,切勿被诱人的项目以及高回报率所迷惑,应该谨慎投资。
五、以房养老诈骗
当前,许多诈骗分子将目标瞄准老年人的房子,推出“以房养老”项目,以“房产证闲置在家也无用,每个月可以领取高额利息”等话术诱骗老人将房屋抵押,将贷到的钱用于购买“高收益”的“理财项目”。一般前期诈骗分子会返还老人一些收益,而后即卷钱跑路。最终,老年人钱房两空,甚至负债累累。
防诈提示:老年人要警惕“高息零风险”理财项目,尤其对于房屋抵押买卖等重要投资理财事宜需要慎重对待,多与子女及亲属沟通或者向公安部门进行咨询。
六、“温情”骗局
老年人走入人生的暮年,开始对孤独害怕、对陪伴向往,诈骗团伙抓住老年人的心理作为获取非法利益的突破点。当推销假冒伪劣保健品的人天天上门嘘寒问暖,“比儿女都贴心”,有的老年人便心甘情愿地购买“三无”产品。同时,空巢老人更是重点诈骗对象,诈骗团伙通过“陪伴”赢取信任,随即实施犯罪行为,更甚者打着“婚恋”的名头进行诈骗财物。
防诈提示:老年人要树立防范意识,不要轻信别人的话。更为重要的是,子女要多关心老年人,给予陪伴,多沟通近期生活状况,不要给骗子打“亲情牌”的机会。
防诈骗指南
一、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天上不会掉馅饼”。
二、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各种新闻媒体、社区宣传,多了解官方信息与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三、远离可疑人员,不要和“陌生人”过于亲热,时刻保持警醒,不随便接陌生电话、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四、拿不定主意时,不要轻易做决定,要动钱的时候多思考、多咨询。
五、去政府和社区定点和正规的部门办事,积极下载国家反诈中心软件,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短信等。
六、不熟悉网上支付平台操作的老年人,建议不要在微信、支付宝内绑定银行卡,只存少量零钱,银行卡尽量不开通网上支付业务。
七、儿女们要时刻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多陪伴、多关心。
每个人都会变老,让老年人不仅老有所养而且安心舒心,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积极响应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用法律和技术为老年群体织牢“防护网”,引导老年人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提升识骗防骗能力,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调动更多社会力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