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课外补课,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8月10日,老师航拍多地中学举报暑假违规补课一事引发热议,为什么课外补课这么屡禁不止

我觉得利大于弊。虽然短时间内会有人不适应,但不是孩子不适应,多半是家长不适应。

就个人经验来看,校外培训机构的存在是因为我们的“一考定终身”和很大程度上的“炒作跟风式”补课。

1,校外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而且流动性很大,对学生的补课也仅限于讲完拉到。除非个别在职教师,大部分人的教学水平真的够呛。

2,有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因为常年参加补习培训,反而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还有一些孩子甚至不会独立地写作业,更不会独立思考,一有问题就想问老师。

3,还有一个最客观的事实,那些高考状元和成绩优异的学生,几乎很少有人去上课外辅导。在学习这件事上,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体差异才是至关重要的。拿我们那一代人来讲,身边比较优秀的同学都没上过什么补习班。

打个比方来讲,学校教育才是主食,课外补习只是零食,而且很多还是没有质检过的零食。如果把零食当主食吃,那孩子能健康吗?

从长远角度来看,取消这些课外培训机构并且禁止老师课外补课,只是其中一环。还应该提升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而且需要提高教师的待遇。(不能只让老师多付出,却没有相对应的回报)

此外,如何解决城乡,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师资配比,尽量做到公平,最终实现良性循环,将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大问题。

总之,个人赞成这样做,但此举势必会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他们估计是很反对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3

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对课外补课喊了停止,那么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从长远角度看,我觉得是“利大于弊”。

1.“双减”政策的颁布,使得教育培训机构不再那么猖狂,开始规范化,各种奇葩现象开始减少。

艺术类、活动类培训机构开始增多,如篮球、足球、钢琴等等。这有利于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做一个健康和谐的人,而不是“书呆子”或“巨婴”。

2.“双减”政策,可以逐渐消除“教育内卷”现象,减轻家长和学生的焦虑。

在社会工作过的人都会知道,教育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条件好的家庭会努力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得“精英更精英,糟粕更糟粕”。而条件不好的家庭只能拼命追赶,寄希望于分数,不断增加教育负担。一旦不控制这种情况,那么社会阶层化趋势更加严重,社会矛盾会更加突出。“仇富”便是一个典型现象。

当然,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单单一个“双减”政策肯定无法解决这种情况,而这种阶层分化也是无法解决的,只能平衡。但至少减少无效的内卷还有作用的。

3.“双减”政策的颁布,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家庭和谐。

目前“唯分数论”已经深深影响到学生、家长、老师和学校等方面。孩子学习不好,便遭受家长的责骂、老师的批评以及同学的歧视和排挤,很容易影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爆发孩子和父母的冲突问题。而孩子也会更加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通过分数来否定自己,最后自暴自弃。这无疑会毁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双减”政策的颁布,是对社会、学校、家长的一次冲击,希望多一些标尺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摆脱“唯分数论”,让学生各有所长,各有所成,在不同的方面发展自己。

4.培养孩子性格和道德品质远远比分数重要。

有句俗语“三岁看老”,一个人未来发展,很大程度是取决于性格,而不仅是学习。减轻学生课后负担,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兴趣爱好,锻炼孩子的能力和性格,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同样,道德品质对孩子也是很重要的。“小时偷针,长大偷金”,从小就要抓牢孩子的道德素质。

第2个回答  2022-08-13

禁止课外补课,我的观点是利大于弊

补习班

观点原因如下

一、课外补习班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学生在学校里面本来就重,还要参加课外补习班,增加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量,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健康,我觉得学生空余时间应该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

二、课外补习班会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

现在小孩想要一个好的教学环境不仅需要城市户口更需要在小区里面买的有房子,如今疫情期间,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比较困难,经济水平较低,尤其是疫情严重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下降,而且还要负担学生课外补习班的费用,将大大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

三、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然后呢,心理发展是一个人终身心理健康的基础。成人时期的许多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多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发展不良有关系,而许多优秀的心理品质如坚强的意志、良好的自我感觉大多来自童年时期健康的心理发展。停止课外补习,利用课外补习的时间,让孩子接触大自然,与父母多做户外活动,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促进孩子全面的发展。

第3个回答  2022-08-13

  您好,对于这件事我个人认为利大于弊。这些“班”因疫而停,对学生和家长而言则有利。

从利的方面看:

 

1.人都不补课,大家至少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补课这个事,可能许多人并不情愿,但看到周围的人都在补,自己又不甘心,所以,也同样盲目的去给孩子补。现在因为疫情的原因,大大小小的“班”都关门大吉,这是政府一直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既然各种“班”大门都关了,那家长也不用再操心去哪里补习了。

大家都没有补,孩子学习好也罢差也罢,家长至少有一个心理平衡,因为有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

 

 

2.孩子负担轻,有一个真正的假期,让孩子有一个真正自己喜欢的假期

不去那些各种各样的“班”,较高兴的可能是孩子们自己,平时的假期都被各种各样的补习所分割,现在,补习不用去了,自然自己也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真正假期。平时以学习为主,这个就不用说了,现在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看看书、玩玩游戏、睡个懒觉等等,孩子可能更感到假期的愉快。



3.经济上省下一笔不菲的补习费用

  至于经济上,也不能不说,有人说,中国父母把自己收入的40%都投在了孩子的教育上,这个数据不知道准不准,但即使不到这个比例,每个家庭在孩子的校外培训、补习上花费也不在少数。

  现在没有上“班”,较起码是省下了一笔数目不小的费用。


这个假期不补课虽说有利,总体而言,从遵循教育规律的角度来看,还是“利”大于“弊”,但前提可能是,家庭教育和父母的监控需要适时的跟上!

第4个回答  2022-08-13

课外补课都被停止了,其实是很有利的,主要有下面这些点。



一、教育的本质

国家基础教育

有一个很重要但是不能说明的目的,叫做人才筛选。那么如何去定义人才呢?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你有没有学习方面的天赋。假如说:你的孩子每天学习十六个小时,别的孩子每天只学习八小时,那么考试的时候你的孩子的成绩比别人孩子考的好,这能说你的孩子更有学习的天赋吗?并不能!用更多的学习时间来弥补天赋上的不足,这就会让高考无法真正的把有学习天赋的孩子筛选出来。

那为什么要筛选出来这些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呢?要知道优质的教育资源是非常有限的,理论上讲将更多的教育资源分配给更有学习天赋的孩子,这样的收益是最大的。

国家希望孩子们学习相同的知识,然后通过高考把相对有能力的孩子筛选出来,让这些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这对整个社会来讲,是最有利的。

校外培训机构恰恰是扭曲了高考的本意,家长们通过大量的投入,让自己家的孩子通过额外高强度的学习,最终也能考入高等院校。尽管站在家长的角度,无可厚非,但从社会层面讲,优质的教育资源却无法分配到真正有学习天赋的孩子身上,这就与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

所以,这个原因就是叫停校外培训的本质原因。




二、国家教育的命脉由谁来掌握?

如果我告诉你,今后一流的老师全都去了培训机构,而留在学校教书的,都是二三流的老师,你是不是会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我们回看这些年资本对课外培训的狂热,你就很容易发现,在学校国民教育的体系之外,一个新的教育体系正在建成。烧钱抢占市场,只是资本的第一步,当市场占有率提升之后,接下来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只能通过提升教育质量这一个途径。但是以资本追求短时间高收益的调性来看,自己培养老师周期太长,对他们来说,太不划算!那么最高效的办法就是从公立学校挖优质教师,如果开两倍工资不行,那就三倍四倍五倍!而三四五倍的工资,最终又会转嫁给孩子家长来买单。这样下去,教育资源就会彻底演化为按家境分配。这可不是预测,他在欧美国家早就成了现实。

当下中国的一个趋势是,985大学生中大中城市学生比例正在逐年增高,而农村学生却越来越少。大城市的教育水平本来就高,再叠加各类课外培训辅导,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中下层的上升空间就会越来越窄。

其实对于教育,咱们国家一直都在尽可能保证公平,任何政策的出发点,都是尽可能保证大部分人的利益,这个初心一直没变。而我们的高考和教育制度目前依旧是世界上少有的较为公平的能改变人生命运的通道。


三、减少年轻人生孩子的忧虑

当下国内人口出生率逐年下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年轻人生孩子的欲望在不断的下降。那么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呢?养孩子的成本太高,是当下年轻人生育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校外培训机构为了让你慷慨解囊,一定会对你进行一定程度的“恐吓”,诸如:“别的孩子都报了,你不给自己孩子报,就是已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之类的营销话术,给孩子报了,自己的开销就会多了好大一笔;不报,貌似对方说的也对,大家都报,我的孩子不报,落后几乎就是必然的!

所以年轻人在考虑生孩子的时候,一定会把这些教育成本计算在内。不想让自己过的太辛苦,简单,少生甚至不生孩子,也就没有这些烦恼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