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初中历史选择题?

下列刊物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国闻报》
B《时务报》
C《民报》
D《新青年》

为什么?
答案是选C,是不是出错啦

答案是C,时务报,AB,两个刊物均是十九世纪末的刊物,在1900年就停刊了。D,这个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刊物。

国闻报 清末维新派的报刊,日刊,严复主编,每旬出增刊《国闻汇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如《保国会章程》等;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与上海《时务报》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戊戌变法后遭清政府查办,1898年12月被迫停刊。1900年一度复刊。也就是说,这个报刊,在1900年就停刊了,没有发行,无法介绍前十年的中国发展。

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旬刊。连史纸、石印。梁启超主笔,汪康年总(经)理。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以变法图存为宗旨,分设论说、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栏目。连载梁启超著《变法通议》,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保守。由于议论新颖,文字通俗,数月之内,销行万余份。对推动维新运动起了很大作用。翌年,梁启超去湖南,仍遥领该刊。由于张之洞横加干预,汪康年总理管起主笔,汪梁之间矛盾激化,梁启超愤而辞职,自第55期后再无梁文,排式也与前不同。光绪下谕“将《时务报》改为官报,派康有为督办其事”。终于1898年8月8日停刊。这个也是在十九世纪末就停刊了。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16开,每月一号,每6号为一卷。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2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以及鲁迅轮流编辑。自1918年后,该刊物改为同人刊物,不接受来稿。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这个是二十年代中国的刊物。
民报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创办于辛亥革命时期。前身为宋教仁在东京创办的《二十世纪支那》,于1905年6月创刊,第二期因载《日本政客之经营中国谈》等文,尚未发行即遭日本政府没收,杂志被查封。同盟会成立后,将其改为《民报》作为会刊。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但是其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了排满而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后期该报大谈佛法,进步性锐减。该报最高发行量达到1.7万份,第6至24期由章太炎主编。
孙中山亲自主持创办的同盟会最重要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为大型政论型月刊,以“三民主义”为其宣传中心,前身是宋教仁创办的《二十世纪支那》,主编胡汉民、章太炎。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其前身是《20世纪之支那》。社址设在同盟会总机关所在地——东京牛込区新小川町二丁目八番地(署名“群智学社”)。初为月刊,因经常脱期,改为不定期。主编先后有张继、章太炎、陶成章、汪精卫。经常撰稿人有朱执信、廖仲恺、陈天华、宋教仁、黄侃等。设图画、社论、时评、译丛、谈丛、小说、纪事、说林、来稿等栏目。以宣传同盟会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为宗旨,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舆论阵地。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刊物《新民丛报》等进行论战,鼓吹暴力革命和共和制度,反对改良和立宪,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1908年10月出版第24号时,日本政府以其“激扬暗杀”为词封禁。1910年1月复刊,2 月停刊,共出 26 期。前五期主编是胡汉民,6~24期是章太炎,后两期是汪精卫。孙中山撰写的《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的主张,要求把民主革命的思想“灌输于人心,而化为常识”。《民报》除在日本发行外,大部分秘密运销于中国。创刊号重印6次,累计达6000份。以后各期的最高发行量达1.7万份。 所以应该是C。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02
C《民报》 .民报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创办于辛亥革命时期。前身为宋教仁在东京创办的《二十世纪支那》,于1905年6月创刊,第二期因载《日本政客之经营中国谈》等文,尚未发行即遭日本政府没收,杂志被查封。同盟会成立后,将其改为《民报》作为会刊。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但是其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了排满而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后期该报大谈佛法,进步性锐减。该报最高发行量达到1.7万份,第6至24期由章太炎主编。
孙中山亲自主持创办的同盟会最重要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为大型政论型月刊,以“三民主义”为其宣传中心,前身是宋教仁创办的《二十世纪支那》,主编胡汉民、章太炎。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其前身是《20世纪之支那》。社址设在同盟会总机关所在地——东京牛込区新小川町二丁目八番地(署名“群智学社”)。初为月刊,因经常脱期,改为不定期。主编先后有张继、章太炎、陶成章、汪精卫。经常撰稿人有朱执信、廖仲恺、陈天华、宋教仁、黄侃等。设图画、社论、时评、译丛、谈丛、小说、纪事、说林、来稿等栏目。以宣传同盟会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为宗旨,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舆论阵地。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刊物《新民丛报》等进行论战,鼓吹暴力革命和共和制度,反对改良和立宪,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1908年10月出版第24号时,日本政府以其“激扬暗杀”为词封禁。1910年1月复刊,2 月停刊,共出 26 期。前五期主编是胡汉民,6~24期是章太炎,后两期是汪精卫。孙中山撰写的《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的主张,要求把民主革命的思想“灌输于人心,而化为常识”。《民报》除在日本发行外,大部分秘密运销于中国。创刊号重印6次,累计达6000份。以后各期的最高发行量达1.7万份。
第2个回答  2010-05-02
诈一看去也认为应该是D 但是仔细看题目 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中间说明了时间是第一个十年也就是指1900到1910之间 而新青年是在1915年办的 所以时间上不符合
并且从1905年同盟会建立 到1911年辛亥革命 可以说1900到1910年是孙中山革命的时代 也是书上重点说了的 而他的三民主义思想正是在 民报 上体现了出来
希望对你有帮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5-02
20世纪第一个十年就是1900到1910年,而这个时候新文化运动还未兴起,这个时期的主流思想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所以反映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是孙中山创办的《民报》。
第4个回答  2010-05-02
他于1905年8月创立中国同盟会,并以《民报》为机关刊物… 所以选C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