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不听话就揍”的教育方式是否合理?

有些父母对孩子特别没有耐心,一言不合就动手,你觉得这种教育方式合理吗?

我觉得不合理,这种教育方式一点也不科学。

我最不喜欢的就是父母自己打孩子就算了,还要不停的告诉学校老师,我家孩子要是不听话就揍他。那种不听话就打的教育理念从家长蔓延到老师,可怜的孩子们。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为了孩子好,认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变乖,从而越来越优秀,但熟不知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叛逆。变优秀的方式有很多种,然而父母总是想要用他们自己的方式。

我从小到大没挨过父母的打,可能是因为他们都很忙的原因,我更多的是和外公外婆待在一起,可以说我是被外婆从小打到大的。小时候的我越打越叛逆,甚至还想离家出走。

但我一点也没有怪过她,现在想确实是我不懂事,而且现在我和她的关系特别好,我很爱她。我们总是调侃小时候我们“相互干架”的样子,我也总是开玩笑的说您要是少揍我点可能我就不会这么笨了。

很多道理小孩长大后自然会明白,没必要总是打孩子。我一点也不提倡打小孩,最好的就是以朋友的姿态好好沟通,这样才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可能父母也是一时冲动才会上手打孩子,事后也会后悔,会道歉,但这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冲击是很大的。

我一直记得《狗十三》里,女主人公被爸爸打了之后就变得特别乖,她爸爸叫她干嘛她就干嘛,甚至连狗肉都吃,这是好事吗?不,这只是被打怕了,不得已的妥协。在大人眼里孩子只要听话就是好事,其实可能并不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3

一味采取这种方式肯定是不合理的。

楼主描述父母的情况可能偏向这类:“很多明知道不该体罚的家长有时候也忍不住动手,打完又后悔,完全是被暴怒冲昏了头脑……必然是解气的成分更大”。

造成的后果: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

父母盛怒之下常常会失了分寸,容易误伤孩子,导致孩子身体上的伤害。轻则皮肤淤血,重则危及生命。打孩子还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愤懑和恐惧感,而这恐惧的制造者又是自己最亲近的父母,这会使得孩子丧失对父母的信任,继而导致亲子关系恶劣。

孩子轻则害怕父母,重则怨恨父母,这样会丧失孩子对整个环境和他人的信任,缺乏对生活和亲人的信任,长此以往,这种心理阴影会使得孩子无法建立和维持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无法维护自己的利益。

那么孩子犯错,父母该怎么办?

1. 理解孩子,找到背后原因

很多孩子并不是无缘无故地捣乱,其实,孩子的一些捣乱行为,是因为他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甚至是因为父母的不当行为而引起的。父母应该学会耐心倾听孩子,找到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需求,并且恰当地满足这些需求,孩子就会收敛很多。被充分理解的孩子,能够平和地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价值,慢慢地,就会减少和父母抬杠的次数,并且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

2. 设定规则,告知后果

为孩子制定明确的行为守则,并且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解释给孩子听。告诉孩子什么时间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做得好的能够得到什么样丰厚的奖励。让孩子明白“说话算话”的道理;在孩子犯错后,父母应以“缩短孩子玩的时间”作为惩罚;在孩子遵守了守则后,父母也要记得奖励。这样三五次以后,孩子就不会用哭闹捣乱去抗争了,他也会变得非常明事理。

3. 让孩子学会自己静静

父母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父母跟孩子在外面玩,孩子突然看中一件喜欢的玩具想买回家,但是家里已经有很多这样的玩具了,劝说之下,孩子仍然大哭大闹,甚至瘫坐在路边,用极端的方式让父母顺从自己的意见。

这时的孩子是固执的,我们只要将他抱回家,同他一起在房间“冷静冷静”就好。孩子哭闹的时候,我们不必说话,静静地给孩子擦把眼泪就好;待到孩子哭累了,安静了,我们可以温柔地阐述理由,这时候的孩子更容易听进劝,也更容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这样的方法能够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从以下图片你能看到什么?父子?还是朋友?

第2个回答  2019-04-27
经常对孩子打骂式的教育,孩子感觉不到家的温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就和父母没有“感情”,和父母不亲近。他会厌倦这种氛围,甚至想要逃离这个地方。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很多父母都抱怨,说打骂都不听,实在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了。回想我们小时候,父母打骂,那就表明上听着,但内心是排斥的,所以育儿要讲求方法。

孩子小,不能明白很多的是非道理,需要父母的帮助。孩子不听话时,也惩罚孩子,但也要讲求正确的方法,这些方法也参考。

1、取消一些待遇
孩子的天性就是贪玩,很多时候玩得忘记了时间,而每次答应父母的都没做到,父母生气了就想要惩罚孩子。

其实也可以这样做,比如取消一段时间的吃零食和看电视,中途不能感觉孩子可怜就中断了惩罚,爷爷奶奶求情也不行,在孩子心理建立起威信。

2、罚站
这也是老师常用的一种方法,对小孩子特别管用,因为罚站的时候,其他什么事都不能做,他就觉得很不自在。这是一种约束的行为,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错误的地方,让他知道罚站的原因。容易形成犯错了就要被约束,这是一种自主的行为,比父母打骂有效。

3、没收心爱的东西
孩子很小就有物权意识,比如给他买的玩具,那就是他的,让他送给别人,他是不愿意的,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东西。要是别人在没有经过他允许的情况下动了他的东西,他会生气。

在孩子整天只顾着玩他的玩具而不学习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没收玩具,让做了规定的事才能再玩。慢慢的他会形成一种观念,不完成规定的事,就会被没收心爱的玩具,而完成了规定的事,不管怎么玩父母也不会干涉。

4、做家务活

现在很多孩子都会做,或者不愿做家务活,觉得太累了。孩子犯错,不听话,也许讲道理他也不会听,那就先让他吃点苦,让他感受到生活的不易,理解父母的辛苦。

做家务就是有一种很好的“惩罚”,扫地、拖地,洗碗、擦桌子等,这不仅是“惩罚”,更是培养他生活的能力。
第3个回答  2019-05-12
不听话就揍真的可取吗?其实不然。莫说它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帮助少的可怜,就它对孩子所造成的伤害来说也是无法弥补的。
首先,不听话就揍对孩子造成了身体上的创伤。而建立在孩子肉体疼痛基础上的所谓的孩子的知错与悔改只不过是孩子的惧怕罢了,并不是他们思想上的觉悟。我们只是在他们身上空留了一道道伤疤,而无法让他们打心底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悔改。
其次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一般来说儿童的神经系统很脆弱,粗暴的打骂方式,都会使孩子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里障碍。长久的打骂甚至会使孩子失去反抗能力,从此变得胆小、懦弱。更有极端者会产生逆反心理,暴力倾向,仇恨心理等等。
.我们要学会与孩子沟通。要给孩子解释的时间。当孩子犯了错误,我们不应该第一时间对孩子施以“皮肉之苦”。我们要听听孩子的说法,他们是不会无缘无故犯错误的。这更有助于管教和改变孩子不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告知孩子哪些是不对的,哪些是不能做的。而不是只知道打骂孩子,硬是让他们因为害怕而不敢去犯错。
当我们实在忍受不住要打孩子的时候,我们可以转移一下注意力。
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他们一点空间,让他们在这个空间中保留天性,变成一个有想法的人,这对他们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第4个回答  2019-05-12
绝对不合理!就像名师不一定出高徒一样,棍棒之下也不一定出孝子。很多虎妈狼爸都觉得,孩子不听话就打骂,孩子一害怕就不敢不听话了,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确实是有用的,但是同时后遗症也非常大,时间久了,他们的胆子会变得非常小,做什么都小心翼翼,一旦有人对他态度强势一点,他就会战战兢兢,对孩子的心灵来说是很大的创伤,长大之后也不敢踏入社会。而对于另一部分叛逆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会反抗地很强烈,或者出现很极端的想法,更可怕的是憋的久了他们会把一些想法付诸行动,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所以说,相比起不听话就揍来说,还是要和孩子静下心来聊天,把自己的想法让孩子理解,也让孩子告诉自己他们在想什么,这是最好的办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