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不好的人时间久了会引起言语识别能力下降吗?

如题所述

感音神经性聋的几种症结,都会导致言语理解能力的下降,其综合作用就是相比普通人听懂的少,即使配助听器症结也不会消失。 听力减退原因人类对语言的认知,是通过辨别能量最集中的频率部分(共振峰)来实现的,特别是第一和第二共振峰等对元音的辨别作用,辅音对清晰度贡献很大,高频受损程度非常影响清晰度,所以很多听障者反应“听得见、听不清”,宽频助听器对捕捉言语中的元音辅音、提高分辨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听觉动态范围变窄老年听障者听力多数是这种情况,能感知和接受的声音信号有缺失,即使佩戴助听器也只能找回部分,找回多少取决于有多少动态范围和助听器能对多少响度和频率的信号放大并有效压缩到患者的残余听力内;频率解析能力下降每一频率窄带声音对应着耳蜗和大脑皮层的兴奋区域,同一窄带频率信息既有语言也有背景噪音,普通人大脑会结合视觉信息(如唇读)、声音方向信息(双耳收集声音强度差、时间差)和语言的前后语义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含相同或相近频率的语言和背景噪音),忽略一部分信息,解码后分辨出语言和噪音,这种能力就是频率解析能力,另外解析能力还体现在不同强度和频率之间发生向上或向下掩蔽的时候。长期使用助听器能对大脑的解析能力改善有积极作用,但不可能恢复从前。可通过无线蓝牙、感应线圈或FM系统等拾取信号排除背景噪声,使用双麦克风系统提高信噪比,以及适当调节频率增益避免语音中不同强度和频率的掩蔽造成信息缺失,这些需要可调性好的性能较好的助听器;时间解析能力下降普通人可以在背景噪声变化很快,当噪音相对较弱时提取有用的信息片段,而听障者则部分失去了这种能力,听力损失越重能力越弱,尤其是老人。助听器有快慢压缩线路,能改善部分这种能力,对芯片速度、智能切换有很高要求。 虽然是这样,听障者还是需要佩戴助听器,尽可能多地改善听觉,融入周围的生活圈。要有合理地心理预期,早发现早干预对保护残余听力意义重大!持续良性的声音刺激对保持耳蜗毛细胞、听神经、及大脑皮层的活跃度有积极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0

先说结论:听力不好的人,如果听力下降的程度已经到了影响正常交流,并且不佩戴助听器之类的进行干预的话,时间久了会引起言语识别能力的下降。

再说原因:这是因为一些听力下降的频点的声音听不到之后,大脑对这些声音的刺激就会变得没那么敏感,自然在将来能够听到类似声音时,就分辨不出来具体是什么声音了。

应对方法:如果是可逆的听力下降,赶紧遵医指导进行治疗。如果是不可逆的听力下降,比如感应神经性听力下降,就需要尽早干预,需要佩助听器的就佩助听器吧。

第2个回答  2020-02-21
你好,因为人体的器官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用进废退"原则,经常使用它就会越来越顺畅,如果耳朵听神经经常得不到声音信号的刺激,对声音信号的敏感度会下降,反应就会很迟钝,这是听神经的退化,所以听力下降的时间越长,对言语信号的识别就越差,所以一旦发现听力损失时,应该及早干预,这样效果会好很多,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第3个回答  2020-10-12
你好,听力不好的患者时间久了会引起言语识别能力下降的,所谓“用进废退”就是这个道理,耳朵越用越灵敏,如果听力不好,老是听不到声音,受不到外界各种声音的刺激,时间越久言语识别能力会越差,就是能听到声音而听不清说什么,后期验配助听器之后需要语训,时间久了会恢复一些,所以建议听力不好及早干预,保护残余听力,延缓听力下降。
第4个回答  2020-08-19
你好,听力有损失的人,如果长期对声音信息接收少,耳朵缺乏“锻炼”,对言语的敏感度会降低,语言识别能力会受到影响。所以保护残余听力,更好地实现佩戴效果,建议尽早选配助听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