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第十七女高阳公主的生母是谁?

如题所述

高阳公主的身平,《新唐书》有“合浦(始封高阳)公主传”,但是记载颇位简略,没有载明生母,可能是到宋时,资料已经散失故。但,上载:“下嫁房玄龄子遗爱,主,帝所爱,故礼异他婿。主负所爱而骄。”另《旧唐书》房遗爱传:“初,主有宠于太宗,故遗爱特承恩遇,与诸主婿礼秩绝异。”从太宗对女儿们的礼遇来看,有五个公主太宗最重视最宠爱,一是襄城公主,非常贤德,太宗命所有公主作为表率学习,死后高宗也十分悲痛,可能她在公主中年纪最长,但是没有载明生母。二是长乐公主,长孙皇后生。三是晋阳公主,也是长孙皇后生。四是新城公主,长孙皇后生。五就是高阳公主了。很可能,高阳公主也是太宗最宠爱的妃子所生,所以和以上公主一样,倍受宠爱,而且往往在礼遇上要超越一般制度。

高阳公主骄横而且品性很不好,在房家,她一直怂恿遗爱和哥哥遗直相争,以至遗直宁愿放弃自己的爵禄让给遗爱,但是太宗没有应允,并且责备了高阳公主,有所疏远。公主与遗爱去打猎,来到了辨机之处,公主很喜欢辨机,于是“具帐其庐,与之乱”。并且赐给了辨机金宝神枕呵大量银钱,又拿两个女子给遗爱享用。后来御史劾盗,发现了辨机的神枕,辨机被杀,公主怨望日增,太宗死了,公主也不伤心。

公主又和和尚智勖、惠弘,道士李晃私通。后来公主诬告房遗直有罪,高宗命长孙无忌查案,结果发现了高阳公主和遗爱的谋反证据(有可能是因为对宫内施用巫蛊之术),结果遗爱被诛,高阳公主赐自尽。高阳公主谋反的时候辨机已经死了,吴王恪似乎不是因为参与谋反而被杀的。

《新唐书·郁林王恪传》上说,李恪有文武才,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地亲位高,中外所向。”太宗立李治为太子,但是李治懦弱,又想立李恪,长孙无忌因为李治是自己的外甥,因而极力反对立恪,太宗也就放弃了。然而长孙无忌却因此相当的敌视李恪。高阳公主谋反,极可能在长孙无忌的授意下,高宗一并诛杀了李恪,原因很明显:“以绝天下望”,然而“海内冤之”。李恪临刑时大呼:“社稷有灵,无忌且族灭!”可见李恪是因为他太得人心而被杀的,并非参与谋反。史书在提及高阳公主谋反事时,从来不提吴王恪。所以到了六年后的显庆五年,高宗又追封他为郁林王,并且立庙。

唐太宗的后宫,有立传的就是文德皇后长孙氏,贤妃徐惠,但是,能够找到的,隋朝公主杨妃肯定是有的,就是吴王恪的生母,按吴王与高阳公主相牵连,很有可能,高阳公主也是这个隋裔杨妃所生。还有一个赵王李福的母亲也称“杨妃”,不知是谁。另有李元吉的王妃杨氏本是太宗的弟媳,被太宗所夺来,十分宠爱,差点立为皇后,后生下曹王李明。很奇怪的是,太宗把李元吉的杨妃所生的李明,作为元吉爵位的继承人,“以曹王明嗣”。同时,也让赵王李福去为李建成嗣,难道李福的母亲杨氏是建成之妻?其他的还有阴妃、王氏、燕妃、韦贵妃,皆无传。至于《大唐情史》里面太宗娶嫂嫂玳姬并生女实在与史无征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4
高阳公主,唐太宗爱女。公主约贞观初年生人,《新唐书》称唐太宗第十七女,母不明。

生母不明
高阳公主的生母不可考,但是多数人根据高阳公主的境遇认为庶出可能性最大。太宗诸女中涉及谋反案的几位公主下场各不相同。最有名的有城阳公主(长孙皇后生)驸马都尉杜荷(杜如晦子)参与贞观十七年太子谋反案被诛,巴陵公主(母不明)驸马都尉柴令武(平阳昭公主子)和高阳公主(母不明)驸马都尉房遗爱(房玄龄子)参与永徽四年谋反案被诛,新城公主(又衡山公主,长孙皇后生)驸马都尉长孙诠显庆四年因长孙无忌案流放巂州。在这四位公主中,两位嫡出公主城阳公主和新城公主都因驸马都尉获罪而改嫁他人死后亦陪葬昭陵,而相同性质获罪的巴陵和高阳公主在高宗朝却连同驸马都尉一起赐死不得陪葬昭陵,等于从政治地位上被彻底清洗出皇室,直到显庆年间才分别得以追赠北景、合浦公主。
高阳公主生母究竟何人,就无史料佐证。长孙皇后和韦贵妃可能小,长孙皇后分别在贞观二年和贞观三年左右先后生皇子李治和城阳公主。而韦贵妃确凿资料表明只和太宗生有纪王李慎和临川公主。唐太宗高级嫔妃中可能性应该较大。唐太宗有二十一位在世公主,高阳公主能得到唐太宗的另眼相待也有可能是经常得见天颜承欢膝下所致,同时也可能与唐太宗脾气相投分不开。正史记载高阳公主有宠于太宗,深得太宗喜爱。于是约在贞观十五年前后高阳公主十二岁左右时候由太宗许配下嫁于当时的开国名相房玄龄第二子房遗爱,算是太宗女中册封和出嫁较早的公主之一。已知册封较早的是太宗女清河公主李敬(贞观二年册封,食邑三千,时公主约五岁),而韦贵妃所出的临川公主李孟姜到贞观十五年十八岁时才册封公主出嫁。妃所出的临川公主李孟姜到贞观十五年十八岁时才册封公主出嫁。
第2个回答  2013-09-24
你舅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