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与宰相都是哪个朝代的称呼?两者有何不同?

如题所述

丞相是周朝之后的制度产物,在秦朝被通用,这其中丞是二的意思,相就是副的意思,这两个字合二为一就是丞相,就是辅助、助手的意思。而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实也是辅助助手的意思。如果要深究他们二者出现的时间的话,宰相要比丞相早一些。他们二者是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区别,就是说宰相是整个官职体系,而非具体化,丞相则不同,它是属于宰相官职体系中的一种。用数学思维来比喻,就是集合与子集合之间的关系。

一、宰相

明朝的开国帝王朱元璋,他在废除了宰相制度之后建立了内阁,而清朝也承袭了明朝的制度,依然没有名义上的宰相制度,但是宰相之实依然存在。管仲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宰相。秦朝时,宰相又分别称为左右丞相,其中右丞相为上,到了汉朝的时候,丞相就是由一些儒生来担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丞相成为了一种篡权夺位的一个代名词,可以说是臣子专权的掩饰手段。到了隋朝时期,宰相这一官职体系可谓是最大化的利用,三省制的各个领导都成为宰相。

二、丞相

明朝初期也曾设中书省设左右丞相,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朱元璋亲自废丞相,由他本人来决策国政,从此之后,宰相制度被废,后来逐渐感觉到力不从心,设内阁大学士,他就成为了事实上的宰相,即使并没有名义上的宰相之职。清朝也和明朝一样,只是雍正帝设军机处。明朝和清朝事实上都没有真正的宰相名分,只是有宰相的职权。

其实,打开天窗说亮话,宰相和丞相都是为君王减轻压力,负责处理相关事宜的官职,只是不同朝代的称呼不一样。总的来说,宰相是制度丞相是具体的官职,他们并不矛盾,不可能同时存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8
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
丞相是古代最高的官职。
宰相是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相本为相礼之人。
第2个回答  2020-10-08
首先,时代不同,丞相官职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辅佐君王的最高官员有两名,为左右两相,两相统称为丞相,而宰相称呼来自于晋朝,晋朝将权力分为三司八座,晋前是没有宰相的,丞相,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而晋形成了多相制,而众多相统称为公辅大位,民间统称为宰辅,即宰相,其实这两种称呼都是民间对最高官员的俗称,没有什么区别,比如清朝实际上既没有丞相也没没有宰相的官位,但是民间却把首辅军机大臣称为宰相,丞相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官位,而宰相是民间俗称,实际上是一回事
第3个回答  2020-10-08
丞相与宰相平级只是不同朝代称呼不同罢了,具体细分由秦开始二把手叫丞相,秦以前称之为宰相。官职相当于总理。
第4个回答  2020-10-08
在我国古代,丞相为官名,而宰相为一种官僚等级制度。通俗地讲,丞相和宰相的关系为丞相包含在宰相之中。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故常改变其名称权责,方便皇帝施政。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员的通称。

  
1、官衔不同: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而丞相是正式的官名,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建立之后,正式设置丞相。

  
2、人员不同: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不是具体指某一个人的官职;而丞相则具体是指某一人的官职。因此可以说,宰相包含丞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