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3经济危机"倒牛奶"现象用微观经济学的成本论怎么解释?

如题所述

1. 在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期间,一个著名的现象是"倒牛奶",即生产者将牛奶倒掉而不是降价销售。
2. 从微观经济学的成本论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牛奶是一种非必需品,其需求曲线较为敏感,即需求富有弹性。
3. 当经济陷入衰退,人们的收入减少,对牛奶的需求自然下降。这导致牛奶的市场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价格下跌。
4. 对于需求曲线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下降时,销售量的减少可能会导致总收入的下降。生产者为了维护收入水平,可能会选择减少供应。
5. 当牛奶的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供应商可能会发现减少供应反而能带来更高的利润,因为减少生产可以降低成本。
6.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生产者可能会选择将牛奶倒掉,而不是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失。
7. 这种现象反映了经济危机期间供需失衡的严重性,以及生产者为了保护自身利益所做出的无奈选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