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候车厅及站台布局分类(续)

如题所述

在火车站的建筑设计中,候车厅和站台的布局形式各异,既体现了实用需求,也承载着历史变迁。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几种独特的布局类型,从南京站的南北布局到港湾式站台的独特之处。


南京火车站的布局之旅


南京火车站南侧候车厅,采用侧线上站式设计的创新演绎,一楼设有软席和贵宾候车区,直达列车与特殊旅客在此等候。从南广场的自动扶梯直达二楼出发平台,方便送行。候车室分为六个,各有专用车次,其中3号候车室设有特别区域为母婴、军人和残障人士服务。


相比之下,北侧候车厅布局简洁,东西两区分别服务普速和高铁动车,设计考虑到了省会城市高客流的现实。南京站的扩建历程反映出其非一体化设计的背景,受限于时间与成本,无法完全改造为跨线式候车厅。


港湾式布局的独特魅力


在如南京西站和浦口站的港湾式设计中,候车厅位于站台末端,乘客无需天桥,直接上车,这种布局在终点站尤为常见。北京北站就采用这种设计,为旅客提供了便利的体验。


平面一体化的古朴设计


在一些小型或早期火车站,候车厅与站台共享同一平台,如扬州江都站,旅客通过地道或天桥连接不同站台。这样的设计虽然简单,但历史痕迹鲜明,如津浦铁路时期的蚌埠站。


上海火车站的与众不同

上海火车站的布局别具一格,候车室跨在线路上,减少了广播干扰,为乘客提供了安静的候车环境。从旅客视角讲述的故事,更生动地描绘了站内布局的细节。


历史与变迁的见证


上海站的设计变迁背后,是上世纪80年代的规划与调整,与日本人占领时期的历史背景无关。现代上海站的布局,无疑反映了设计师对空间利用和成本效益的考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