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栽培管理要点有哪些?

如题所述

梅花喜干燥,忌潮湿,好阳光,喜肥沃,耐寒,一般能经受-10℃低温,是一种栽培区域最广的花卉。盆栽梅花的管理要特别细致。

1.梅花的翻盆换土新栽盆梅宜在9~10月进行,因为这时花芽已经分化,花苞已经初步形成,这时上盆植株还能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生长,同时,通过部分根切,能促进开花,但是梅花翻盆换土,则应在花后的3月为宜。梅花的根条发达,再生能力强,要求年年换盆。换盆时要剪除腐根,填上底肥(豆饼、禽粪、马掌或羊蹄壳),换上培养土,这样才能保证年年开花。同时,在营养生长期,最好用普通瓦盆栽培,置于室外,或者埋于地下,绽花期再掘起,装于瓷质或宜兴花盆里(套盆),置于室内,这样既能增加观赏价值,又不影响长势。

梅花通过年年翻盆换土,对培养古老梅桩特别有利。每次换盆都可以适当提高植株的位置,使基部曲根一次一次地露出土面。如有雅兴还可嵌入山石,使之达到悬根露爪或盘根错节的目的,不但能提高造型技艺,而且还能增添梅桩的风姿和美态。

2.梅花的适度施肥

梅花是一种喜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在露地栽培的梅花,在春夏营养生长期间,可以采用环状开沟的方法,施一次人粪尿为主,适当增加豆饼、酱渣等。具体操作是:在离梅树20厘米的周围,挖一条15~20厘米的深沟,将肥料施入沟中,然后填平泥土,第二天再浇一次透水。盆栽梅花,可以结合浇水,1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豆饼水。秋季花芽分化时,应停止施用氮肥,增施少量的磷肥,或者施用2‰的磷酸二氢钾,以保证花芽的正常分化所需要的养分,10月上旬,不论地栽或盆栽,还可施一次液肥,能促使早春开花鲜艳和延长开花期。

3.梅花的合理浇水

梅花是一种耐旱植物,水分过大会引起伤根、落叶,不死也会影响花蕾的形成。一般露地栽培的梅花,除较长时期(春天干风季节)没有下雨,需要浇水外,一般不需单独浇水,只需地下土壤的自然湿润,就能满足梅花对水分的要求。但是,盆栽梅花由于盆土有限,在春夏干风或高温季节,也要注意浇水。具体地说,天旱时,每天下午浇水,有的盆土过干,上午也要浇水,一定要保持盆土的湿润。要掌握不干不浇,见干浇水的方法。有经验的莳养者认为,青叶萎蔫是盆土过干,叶片发黄脱落则是盆土过湿。如果营养生长季节,叶片过早脱落,也会影响梅枝进行花芽分化。秋季以后,花芽逐渐形成,这时老叶脱落,反而对开花有好处,莳养者不必多虑。

4.梅花的修枝整形

梅花的花芽形成在当年新生枝条上,欲使梅枝多着花,可以采取修剪的方法,促使多生新枝。莳养实践得知新枝过长反而花蕾少,新枝短壮而花蕾最多。对梅花进行修剪,就是根据梅花这一特定规律而进行的。春季花后主枝长出的新侧枝中,有徒长枝(细长枝)、纤弱枝、病虫枝,应从基部剪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疏剪。到了秋季,这些新侧枝的叶腋中就有花芽萌生,凡有发芽的枝条,入冬以前还要进行一次修剪,一般保留10厘米长最为适宜。开花以后,还要剪短枝条,配合浇水施肥,促进多生新枝、壮枝,这样才能多开花。

成龄梅树,枝干曲折,树身欹斜,多呈苍劲古朴的姿态。古人论梅提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前人对梅桩造型的总结是很有道理的。因而对成龄梅树,特别是一些已开花并且发枝力强的品种,进行强度修剪是很必要的。其目的是增强树势,使之萌发的新枝粗壮,着花率高。但是,在对主杆垂卧,曲枝进行修剪时要慎重,要为梅桩造型创造条件,主杆、枝条、树势要平衡。一般来说,枝强多剪,枝弱少剪。在修剪侧枝时,应视枝条发展的方向和所占空间的大小而定,掌握骨干枝条留长,侧陪枝条留短的原则。为了保持整个株型的需要,对于一些过密枝条,可以从基部剪除。

对于古老梅桩的修剪更要慎重。梅花桩头开始衰老时,开花稀少,植株内部和主干、骨干枝条会逐渐枯死。但是,这类古老梅桩往往基部能萌发出徒长枝条。这时莳养者就应进行更新修剪,使梅花株型、树冠复壮。方法是:发现主杆上部枝条花少,开始出现枯萎状时,应剪去上面枝条的一段。如果发现树冠主杆和内部枝条枯萎、不着花时,可进行中度修剪,剪去主干长度的1/2或1/3。因为通过修剪的创伤和刺激,会促进萌发强壮枝条。然后再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排涝、防旱和光照,为梅花的营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便能保持古老梅桩的英姿。

5.病虫害防治

梅花要防止“三害”,即涝害、药害及烟害。盆土要用腐叶土4份、堆肥4份、砂土2份混合而成,下雨防止盆内积水。梅花对乐果、敌敌畏、硫酸铜敏感,会产生落叶,防治上可选用辛硫磷、杀螟松乳剂。梅花对二氧化硫、烟雾抗性弱,空气污染时极易全株死亡。

早春缩叶病为害嫩芽和新叶,造成嫩梢变粗、短缩,叶背卷曲,叶紫红色,后变灰白色枯死。应在叶芽膨大前喷65%代森锌400~600倍,7~10天一次,连喷2~3次。

(1)炭疽病为害嫩梢和叶片,初现灰褐色小斑点,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叶缘病斑半圆形,同心轮纹,灰色或灰白色,上有黑色小点,后穿孔。一般龙游梅、红梅感病,直枝梅和绿梅抗病,管理粗放、土壤黏重、贫瘠、密度太大、风口、屋檐下、树荫处的梅花,6月上中旬病株率可达60%~70%。越冬的病枝梢是病原,靠风雨传播,当年染病的新梢和叶片是再侵染源,一定要彻底及时清除。从展叶(3月中下旬)到花芽分化前(6月底),每隔10~15天喷600倍甲基托布津加多菌灵,或用40%拌种双150~200倍,并要交替使用。

(2)褐腐病叶缘开始发病,病斑灰褐色,病叶很快萎蔫卷缩而下垂干枯。果实受害表面有灰白或灰褐色绒状霉丛发生,多呈同心轮纹状。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防治。

(3)疮痂病在叶背初现不规则或多角形灰绿色病斑,病部后转暗红或紫红色,干枯脱落穿孔,危害果实在表面出现暗褐色圆点,不侵入组织,防治方法与炭疽病相同。

(4)穿孔病有两种:①真菌性的褐斑穿孔,叶片侵染后初现紫褐色针头状小点,扩大成圆形穿孔;②细菌性穿孔,叶片初现淡黄色水渍状小点,后变褐色圆斑,边缘有半透明的淡黄色晕圈,易生离层。展叶后用65%代森锌500倍或50%多菌灵800倍防治。

(5)膏药病主要危害树皮,在枝干树皮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平贴菌体,管理粗放及介壳虫危害多的树易发病。可用新鲜牛粪或波美1度石硫合剂涂刷树干。

(6)流胶病在枝干上产生褐色病斑,并伴随流胶,常导致树势衰弱及枝条干枯。流胶病的病因有生理失调与病菌寄生两种说法,对小病斑、轻病斑刮除后,涂以抗菌剂402100倍液,亦可用70%甲基托布津50倍液。

(7)锈病叶背产生疮状斑点,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可用15%粉锈宁800倍防治。亦可在花前喷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

(8)煤污病叶片及嫩梢染病后长满黑色煤状菌丝,往往与介壳虫、蚜虫共存。可用50%托布津500倍液防治。

梅花的虫害有蚜虫、红蜘蛛、介壳虫、刺蛾、蝽象、金毛虫、天牛、大蓑蛾、叶蝉及白蚁等。蚜虫常见的有棉蚜、桃蚜、桃粉大尾蚜,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危害盛期,每隔7~10天用吡虫啉1000倍或5%氯氰菊酯2000倍防治。介壳虫有龟腊介、糖片介、桑盾介、球坚盾介等。可用50%杀螟松1000倍或蚧死净2000倍喷雾,同时在根部埋施15%铁灭克颗粒剂,每1厘米干径用药1~2克。红蜘蛛用75%克螨特乳剂2000倍防治,刺蛾用50%杀螟松1000倍防治,蝽象危害期可用25%敌杀死1000倍防治。天牛以红颈天牛为主,大量发生时喷20%菊杀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3000倍防治,亦可用毒扦堵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