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会放弃海权的原因有哪些?

如题所述

海禁政策,系明政府禁阻私人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始于明初,在明代虽时张时弛,但直至明末,未曾撤销。其实明朝行海禁,是明帝国缔造者朱元璋深思熟虑的结果。朱元璋深刻意识到了国家衰弱和灭亡的根源,是由于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崛起使国家的经济资源都集中到了他们的手中,国家的官吏又和他们勾结在一起,致使中央政府可动用的资源大大减少,无力应对国家面临的种种问题。所以朱元璋一方面大力打击大地主和大商人,一方面实施海禁,海禁不仅可以阻止民间利用海洋贸易的巨额利润形成新的大地主和大商人,又可以使得国家利用朝贡贸易垄断海洋贸易的巨额利润,不加税就可以得到巨额财富,以解决国家各种需要。可谓一举两得!

朱元璋的禁海令也是一种军事政策。元朝末年,义军四起,朱元璋最终独占鳌头,登上大位。但是,在朱元璋开国之时,当初参加造反的各种势力并没有全部归顺臣服,张士诚、方国珍两支武装力量逃往海岛或邻近的海国,成为对朱元璋登基后的一个威胁。然而,对于明朝政府来说,当时最主要的威胁来自逃往蒙古的元朝残余势力。明朝将重点军事力量放在北部边疆,防卫和追剿并重。而东南海疆的反抗势力威胁在其次,轻重缓急的选择,使得当时对于东南海岸线上的敌对势力,只采取防守政策,这也是朱元璋禁海的一个重要原因。

之后的郑和下西洋的直接原因是搜寻失踪的建文帝,其辉煌成就只是昙花一现,此后海禁更严。海禁直接导致了一百余年后大明东南沿海倭寇肆行,也直接导致了葡萄牙、荷兰等西方国家侵占我国沿海和岛屿,而明朝面对西班牙在菲律宾杀戮华人却无能为力。虽然在隆庆期间,明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但仍有着诸多管理和限制,开放的月港也只是一处小港口。

明朝海禁使中国失去了第一次融入世界的机会,而后来者清帝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海禁方面管制更甚,中国真正的失去了时代的先机。毫无疑问长期的闭关锁国式的海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是中国在西方进入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的时代却落伍于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先人用屈辱和血泪给后人留下的教训,作为后人必须对此深刻反思。

古代海权目前学界所谈中国"古代海权",实际上是对"海权"概念的误用。汉语"权",本意是秤锤,后衍申出"权势"的意思,但"海权"概念却是与现代国家主权而非与古代王朝皇权相联系的概念,属法权而非皇权范畴。古代国家是王朝国家,王朝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还是依据血缘关系建立并以皇权维系的关系,而不是依据"权利-义务"(right & obligation)体系建立并以国际法维系的主权间的法权关系。如果将古代的"海上力量" (sea power )表述为"海权",这在汉语词义上并没有错,但它与我们所说的基于主权的海权(sea right)却不是一回事。所以,就其科学性而言,"海权"的概念一定要纳入主权和国际法范畴来讨论,而不能仅仅纳入"海上力量"(sea power)范畴来讨论,更不能与"海上力量"混同使用。还需要区分的是"海权"与"制海权" (command of sea)概念。二者虽都与汉语"权"字相联系,但意思大不一样。

海权,如上所述,是一种属于法权范畴的概念,而"制海权"中的"权"则是指一种由"权势"引申出的"有利的形势"[7] 的意思。因此,它与我们所讲的法权意义上的"海权"也不是一个意思,当然我们也不能将二者混用。明朝以前,,中国基本都是有海无防,,明朝的时后才有了一只强大的舰队,中国自古的敌人都是北方,没想过敌人会从海上来或者骑兵从海上来。所以清朝的时候就惨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