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胎教,古代是怎么进行胎教的呢?

现在人知道要进行胎教,古代人知道胎教这个事情吗?

其实在我看来,古时候并不存在胎教这样的说法,毕竟对于古时候的人来说,怀孕了就已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的行为和话语,都不能在女性怀孕的时候做,但是并没有像现在社会之中这样具有体系,内容丰富的胎教,因为在当时,对于怀孕生孩子这件事,古人们限于科技的不够发达,并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所以我觉得古时候所谓的胎教,最多也就是父母会对着肚子之中的孩子说说话,轻轻的抚摸一下,或者是倾诉一下自己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想法,又或者是希望孩子出生以后会怎么成长罢了,是没有现在这样又是音乐,又是胎教课程等等东西的。毕竟对于古时候的人来说,孩子还没有出生,何来的教育。

而且我认为,古时候不会有胎教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在于当时的封建社会之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是非常低的,再加上有着重男轻女这样的思想,孩子还没有出生,并不知道性别的前提之下,古人们对于孕妇的态度也并不是特别的好。熟悉农村生活的人都知道,女生们在怀孕的时候依旧要干活养家。

所以我觉得古时候并没有所谓的胎教,虽然说古人对于养育后代也是非常的重视,但是对于怀孕之中的女性,以及尚未出生的孩子来说,胎教这样的东西在他们的想法之中,完全是没有必要存在,或者是根本想不到的东西,并没有现在社会那样的高度重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6

我觉得古代的胎教没有现在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广义胎教即在精神、饮食、寒温、劳倦等诸方就《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第十册·儿科(上)·卷四百一·小儿未生胎养门中有关胎教的内容归纳述如下。



一、精神宁静

安定宁静的环境是胎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基础,这就要求孕妇要有宁静、愉快的精神状态。古人提出:“欲生子好者,必先养其气,气得其养,则生子性情和顺,无乖良之习。”



亦有医家云:“气调则胎安,气逆则胎病。”至于“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所论述的七情过度可导致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紊乱,由母及子,影响到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素问》中就记载了癫疾这种胎病,是由于其母在怀胎时受了大惊而造成的。

在隋代的《诸病源候论》中也记述了孕妇卒受惊吓,“内动于儿脏,邪气乘其心,令心气不和”而致小儿生后四、五岁尚不能言语。

二、情操高尚

孕妇的性格情操,对胎儿的影响很大,为母必须品行端庄、道德高尚,处事无妒忌之心,待人无狡诈之意,宽厚诚实,正大光明,则生子操行高尚。胎儿与母一体,母亲的思想行为直接感染于胎儿,胎儿心感身受,使胎儿在母腹中就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三、见闻愉快

耳濡目染,陶冶性情,增添聪慧,同时要避免淫邪、行凶、邪念、丑陋、秽臭、噪音等恶性刺激。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养胎论》中叙述到:“旧说凡受胎三月,逐物变化,察质未定。故妊娠三月,欲得观犀象猛兽珠玉宝物,欲得见贤人君子盛德大师,观礼乐钟鼓俎豆军旅陈设,焚烧名香,口诵诗书古今篇诫,居处简静,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弹琴瑟,调心神,和情性,节嗜欲……”

可见,古人的胎教训练不仅囊括了如今的“胎教音乐”、“胎教美术”,还有一些我们今天忽视的地方,如“焚烧名香”,即利用怡人的气味。



四、内视返视



这要求孕妇在整个妊娠期内守志一,持之以恒,使优美的环境、宁静的心态、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让孕妇的耳濡、目染、心思、所为,集中到一点,都凝思到胎儿身上,以期内感外应,心旷神怡,使气血和顺,胎儿调固。这是古代胎教中最重要的一环。

纵观古代胎教说,与现代胎教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但它亦有其独特之处,如将德育融于胎教中,值得我们去探索深究,以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2个回答  2019-08-16

1、中国古代胎教是什么

" 胎教 " 一词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教授向记者介绍说 :" 据说在周朝之前就有胎教观念了。" 西汉人刘向编写的《列女传》记载 : 周文王的母亲怀孕时 " 目不视恶色 , 耳不听淫声 , 口不出恶言 , 能以胎教 "。西汉贾谊在《新书》中也提到 " 胎教 " 一词。这就是说 , 在距今 2000 多年的西汉 , 就已经有了 " 胎教 " 一词。到了魏晋南北朝和唐朝的时候 , 当时的医书中已有了 " 胎教 " 这一门类 , 说明胎教已经成了祖国医学的一个分支。到了近代 , 康有为、蔡元培都提出了设立 " 胎教院 " 的主张。


2、中国古代胎教原则

我国古代许多着名医药学家 , 对准妈妈在妊娠期间的情志调适 , 生活环境以及应该注意的有关事项都有要求和建议。比如被称为医圣的大医药学家孙思邈 , 经过对胎教的专门研究 , 归纳了以下六项原则 :

谨慎起居 : 劳逸适度 , 起居有序 , 忌贪吃贪睡 , 忌负重物。

调节饮食 : 营养丰富 , 易于消化 , 忌辛辣生冷。

调理情志 : 静心节欲 , 心胸开阔 , 遇事乐观 , 忌闷闷不乐 , 心情败坏。

慎对寒温 : 注重胎前保养 , 忌风寒侵袭 , 以防感染疾病。

节制房事 : 房事有度 , 忌求一时之欢 , 导致伤胎。

戒酒避毒 : 酒能伤胎 , 宜戒佳 ; 减少服药 , 慎灸穴位 , 避免流早。


3、中国古代胎教对现代胎教的影响

古代胎教对当今的胎教有着启迪意义 , 但并不是一回事。现在所谓的胎教 , 实际上是对胎儿生长发育的一个良好的维护与促进。胎教本身不属于教育的范畴 , 之所以还用 " 胎教 " 这个词 , 是因为广大老百姓都是这样称呼的 , 因此 , 就一直沿用下来了。

胎教这个词汇在我国其实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 不过古时候的胎教和现在的胎教是很不一样的。尽管如此 , 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古代的胎教对现代胎教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因为从本质上来讲 , 无论是古代的胎教 , 还是现代的胎教都要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 , 那就是更好的保护母婴健康 , 更好的促进胎儿的发育。胎教从字面上来看似乎含有教育的意义 , 其实其并不属于教育的范畴。了解了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更好的执行胎教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传统胎教是什么

1、从圆房开始作为胎教的开始 , 认为一个生命不是低贱的 , 而是高贵的。

2、详细的说明怀孕的女性应该保持的基本的道理。首先 , 从孕妇的举止上来说 , 选出 " 三态度 ", 即话不能太多 , 不应该笑得太多或哭得太多或受惊太多或害怕 , 不能哭丧。防止孕妇过于兴奋或激昂。如果孕妇兴奋的话 , 由于身体内的荷尔蒙的作用 , 会引起血管收缩或代谢障碍 , 对胎儿有害。

并且急事、愤怒的事 ,、下贱的事是胎儿得病 , 孕妇感觉到的喜怒哀乐等 7 种感情会遗传给胎儿 , 所以孕妇不要听坏话 , 做坏事 , 有坏的想法。

我们相信只有母亲的姿势正确和端正 , 出生的胎儿才会端正 , 有气质有品位。所以孕妇与任何时候相比都要使心态和举止正确。

3、强调丈夫的作用。中说 " 怀孕时 , 爸爸一天的端正的举止重要性不亚于孕妇怀胎 10 个月。这就是在传统胎教中强调爸爸的胎教的重要性。

作为丈夫在妻子怀孕期间不要接近杂人 , 不要过度饮酒或吸烟 , 不要贪色 , 虔诚的生活 , 以此为生活的原则。而且帮助不幸邻居或动物 , 帮忙村里办丧事 , 希望自己的品德传送给后代。

自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胎教方法

例如在妊娠中看见火灾 , 会出生有红色胎痣的婴儿 ; 拿取高处的物品 , 脐带会缠住胎儿脖子等。虽然这些说法并无任何根据 , 可是孕妇还是应避免在妊娠期间 , 遭受过大的惊吓或危险。

叫人远离火灾现场 , 这可能是观看火灾现场 , 容易使孕妇遭受惊吓。孕妇一旦受到惊吓 , 会造成副肾机能亢进 , 产生的激素对胎儿会有不良影响。尽量避免让孕妇看到灾难场面 , 也是一种体贴。

孕妇受到惊吓 , 会经由间脑 , 脑下垂体分泌使子宫产生收缩的激素 ; 这种刺激 , 容易导致流产或早产 , 对孕妇和胎儿都很危险。

不要拿取放在高处的东西 ; 肚子一大 , 行动就不方便 , 任何一点小意外都可能导致流产。

据统计 , 现代妊娠意外事件中 , 孕妇因勉强取高处物品而跌倒 , 以致腹部遭受强力撞击 , 导致流产的比例最高。

古时候流传的胎教 , 不一定适合现代的情形 , 然而应重视孕妇的情绪 , 这点自古至今都不会改变

第3个回答  2019-08-16
古代胎教历史
1、我国古代,除了一些统治者重视胎教之外,一些思想家、教育家、医学家也都很重视胎教。例如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伟大思想家,他的母亲说过这样一段话:“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即: “我在怀孩子时,席子不正都不坐,肉切不方正也不吃,就是要对孩子实行胎教。”又如三国的魏文帝曹丕,也对胎教的重要作用有其独到之论述。他举例把周成王和汉昭帝在位执政时的政业功绩、个人寿命的长短、作为的大小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强调“胎教”对于培养合格、理想君王的重要作用。
2、古代教育家重视胎教的记载更多,例如南北朝时的著名教育家颜之推,《颜氏家训》一书的教子第二篇中,就列有“胎教之法”。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在教育专著《小学》 中,就以“胎孕之教”为首论,认为人受教育应从胎内开始,“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过人矣。”意思是:对孕妇在饮食、睡眠、坐立、所看所听的内容,都有一定的要求,应连晚上都要请那些诵《诗经》讲历史的人来对孕妇实行教育,这样生下的孩子形貌端正,才能过人。
3、隋代著名医生巢元方,唐代“医圣”孙思邈、徐之才,明代的虞博、郭子章、万全等人都在自己的著作中说明了胎教的内容与方法。宋代名医陈自明在他著作的《妇人大全良方》一书中,就强调指出:“胎教产图之书,不可谓之迂而不加信。”
4、中国古代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也对胎教有过分析论述。他通过对母亲心理状态好坏对胎儿的影响,以及母亲的道德修养、性格爱好对胎儿有哪些遗传作用等,提出了对胎儿实行教育的具体方法。
第4个回答  2019-08-16
准妈妈们要做到所谓‘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即从身、语、意三方面要保持内心的清静。

‘非礼勿视’:是指凡是不好的,不应该看的,作为一个准妈妈就不能看。现在电视等传播媒体,非常的普遍,看到不好的画面,暴力的镜头相当的容易。为什么这些不能看?因为会影响你的情绪。母亲的情绪不稳定,当然会影响胎儿。

‘非礼勿听’:耳朵所听到的都是好的,善良的,正确的。对于不好的、不堪入耳的,包括不良的音乐也都不可以听闻到。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自己讲话时,好的才讲,不好的也不讲。作为一个准妈妈对于自己的言语造作,和内心的起心动念都非常地注意。因为这些都会影响自己胎儿将来的性情。胎儿的性情完全受母亲怀胎时候的情绪影响,母亲的情绪安稳,胎儿就安定。

母亲如果喜欢吃这吃那,也会影响胎儿。尤其有些孕妇在怀孕的时候,难免身体有些不适,吃东西就没有节制。古人认为饮食方面也应该有所节制。就是所谓‘割不正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是指这个时节不应该吃的食物,就不能吃或者说切割得不恰当,太大,很难咀嚼,作孕妇的也不能吃,以防影响消化。‘不时不食’是指不应该吃东西的时间,作为一个准妈妈也不要嘴馋,也不能想到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在孩子还没有生出来之前,就要好好保护儿女的本性,防止在胎儿期受不好的影响。所以古人从怀孕的第一天开始就非常重视胎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