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 新闻评述

我急需一份初中生写的500字的新闻评述,是对最近的某个新闻进行评述,急!!!!!!!!!

  8月11日18时至12日22时,甘肃省陇南市境内突发暴雨,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致使多处交通路段堵塞,电力通讯设施中断,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和居民住房进水或倒塌。
  截至目前,暴雨灾害共造成8个县区15个乡镇20个村受灾,10人遇难,12人失踪,24人受伤,被困人口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790人,饮水困难人口3574人,倒塌房屋202户674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219.5公顷,因灾死亡大牲畜26头,饮水困难大牲畜1564头,河堤8处受损,县乡公路9条中断,国道212线宕昌段、国道316线蚂蟥沟段因山体滑坡中断。
  我认为,这都是因为人类破坏环境,肆意践踏大自然,才会导致大自然的“报复”。近年来,由于人类的随心所欲,地球的气候越来越恶劣:台风一个一个接踵而至,科罗旺、莫拉克、苏迪罗……而地震也纷纷来临:汶川、智利、海地、玉树……现在,暴雨也袭击了全国各地。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陇南市面对灾难的态度:灾情发生后,陇南市启动Ⅲ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各受灾县区也迅速反应,组织力量转移受灾群众,开展抢险救灾工作。但是,如果陇南市能够防微杜渐,退耕还林,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惨剧发生了。
  试想,如果陇南市的山上树林遍布,那么泥土就会被树牢牢抓住,泥石流也就不会发生。那一个个堰塞湖、路上两米的淤泥、一万人被困的情况就永远不会出现了。
  所以,我们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11
《关爱,请别这样直白》 北京某家报纸庆贺它的一周岁生日,纪念特刊上有这样一篇文章《艾滋孤儿,有爱相随》,回顾了这家媒体一年来关注艾滋病患者的情况。文章配发的大照片上,身染艾滋病的母子坐在长城上休息,母亲掩面,神情悲伤,孩子则扬起小脸,兴奋不已。此前,这家报纸进行过其它有关艾滋孤儿的整版报道,三分之二的版面是孩子们的照片,他们纯真的笑脸跃然纸面。 我为这些孩子感到担心。 诚如这家报纸的社论所称:“艾滋病已不是一个忌讳话题。”然而当前现实社会对他们的容纳度依然是有限的。下一步,这些孩子可能会怎样? 可能和艾滋病这个问题一起,得到社会的更广泛关注与关心。 但更可能和艾滋病一起,被所经之地的人们远远躲避。 一切都因为他们已经几乎无法与“艾滋”分离。他们无辜地被感染了病毒,而又被媒体暴露于更广大的社会视野中。 关爱弱势群体,需要减少任何一个可能强化他们弱势地位的因素。请尽可能为他们保持一个较为安全而平静的空间。现实世界并不等同于媒体的世界,而他们终究是活在现实世界中。 我相信这家媒体是对所报道的一切内容负责的,那么下一次,记者们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拍摄?背影,其实更有一番含蓄的美。(2002级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李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