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的市场环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4

经济影响
医药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一直是发达国家竞争的焦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跨国公司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大规模的联合与兼并和国际资本市场运作,建立全球性的生产与销售网络,扩大市场份额。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得我国医药行业的竞争对手变得空前强大。国内市场国际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使市场竞争变得更为直接和生死攸关。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成为我国强劲的竞争对手。
2.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对医药工业产生革命性影响,对疑难疾病认识的深化,众多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的问世,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都将极大地改变医药工业的面貌。世界发达国家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上的优势,实施垄断,我国医药将在生物技术领域同发达国家展开新一轮的竞争。
3.天然药物热潮涌起。
随着回归自然潮流的涌起,国际市场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世界植物制品销售额近300亿美元,其中天然药物销售额已达160亿美元,并以年10%的速度递增。为此,各国竞相采用现代技术研究开发传统医药,抢占国际天然药物市场。这为我国中药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 国际市场
1996年1999年,世界药品市场的年增长约为5.5%,2000年全球药品销售约3680亿美元。尽管各国政府均在控制医药费用的增长,但由于新药开发,人口结构变化及人们对健康预期的提高,药品市场的增长仍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预计今后5年内将以8%的速度递增,2005年将达5400亿美元左右。统计分析,今后国际医药市场发展的取向和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5条:
(1)所有发达国家(以及少数发展中国家)人口日趋老龄化,适合老龄人口疾病特点的治疗药品需求量增大;
(2)由于住院医疗费用昂贵,凡是能够缩短住院日,特别是能够改变住院治疗为门诊治疗的新药都有极好的发展前景。能提高生物利用度和便于服用的控、缓释等药品将进一步发展;
(3)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影响以及疾病谱的变化,一些医疗领域尚缺乏高效、特效药物,从而为新药创制提供了机遇;
(4)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在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使许多疑难病症得到有效治疗,预计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治疗用生物药品、诊断试剂、疫苗将迅速发展,并将逐步扩大在世界医药市场的份额;
(5)非专利药品稳步增长,预防性药品及与保健相关的产品将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 我国医药市场除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之外,还将受以下国内环境变化的影响和制约:
(1)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均年药品消费约300美元,中等发达国家人均药品消费为40_50美元,而我国不到10美元,这既反映了我国与发达国家药品消费的差距,也反映了我国医药市场发展的潜力。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施,人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医药消费观念的更新,我国医药市场增长将快于世界医药市场增长。
(2)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十五期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将全面展开,这一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它的实施,一方面将扩大医疗保险人群范围,即从的1.6亿增加到3亿,另一方面将调整不合理的医药消费,抑制价格昂贵的进口药品及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促进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国产普药的使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总体上会促进医药产品的消费,从而拉动医药经济的增长。
(3)城镇化水平提高。2000年,我国有4.6亿城镇人口,并且以年均2.7%的速度增长,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十五期间,每年约增加1000万城镇人口。我国城市人均药品消费与农村药品消费水平比约为7:1,城镇化的发展将增加对医药产品的需求。
(4)人口净增长。2000年,中国有12.95亿人口,2010年我国人口达到13.397亿。到2015年我国人口将达13.3亿。人口净增长将对医药产品产生新的需求。
(5)人口老龄化。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预计十二五期间还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十二五期间老年人用药总额将有较大增长。
(6)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随着我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制度的实施及进一步完善,零售药品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5%左右
(7)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农村三级卫生预防网的加强、农民收入的提高,为医药市场创造了发展空间。十五期间,农村药品消费需求是医药市场主要增长点。

第2个回答  2022-06-17

中国医药行业竞争格局

——企业竞争格局

从新成立企业来看,根据企查猫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我国医药行业新成立企业呈现快速攀升的趋势。到2019年,中国医药行业新成立企业有19.8万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新成立企业数量有22.6万家。截止2021年1月29日,医药行业新成立企业有8326家。

——地区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1月29日,第一阶梯为广东和山东两省,其在业的医药企业超过了10万家;而第二阶梯则是在业数在5万家到10万家的省份有河南、江苏、浙江等6个省市区;第三阶梯则是在业数在1万家到5万家的省份有辽宁、安徽、广西等20个省市区;第四阶梯则是在业数在1万家以下的省份有宁夏、青海和西藏三个省份。

特别注意的是,第一阶梯的2个省市区中,注册资产在5000万以上的在业企业比重没有一个省市区超过2%;而北京虽然在业企业数有21162家,但是其注册资金在5千万以上的新成立在业企业数有727家,占比达到了3.44%。

中国医药产业结构

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在2020年6月发布的《2019年中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76%的制药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不足2000万元,但百强制药企业的贡献度不断增加,规模企业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

Top100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达到8395.5亿元,年均增速11.8%。百强制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有22家,占整个行业比重32.5%,同比提升7.3个百分点,基本达到《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提出的较2015年提高10个百分点的“十三五”规划目标。

在百强制药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下,医药企业集约化经营水平提高,发展动能更加充足,行业集聚效应突出。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形成的医药产业集聚区,在引领医药创新、国际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其中,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药谷、苏州生物纳米园、武汉光谷生物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和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等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集群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国医药行业运行景气指数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2019前三季度中国医药上市公司景气指数预估为138.67,整体较为景气,但为五年来最低水平。在宏观形势景气度下降的情况下,医药行业遇到了诸多创新竞争和转型升级的挑战,现金流指数较高,盈利指数较低,企业发展趋于保守。

分行业来看,化学制药行业景气度最为稳定,医药研发作为新兴领域稳定性较低;医疗器械景气度较高,中药景气度偏低。

分区域来看,东北地区景气变异性较大,呈下降趋势;华北地区变异性较小,呈上升趋势;华东地区抗下行能力较强,西部地区表现相对低迷。

当前,医药企业较多选择保守方式应对变化,华东、华北地区医药工业基础水平较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先行,表现出较好的景气度。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药行业“十四五”市场前瞻与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