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镇的经济

如题所述

云龙镇是一个面积仅96.01平方公里,总人口仅4.5万人的小镇,迄今已累计获得高达300亿元的计划投资项目。该镇通过一系列举措成功转型,突破了以往农业经济单一的发展瓶颈,并结合中心镇建设的大好契机走出一条绿色崛起之路。 全镇现有耕地面积35486.68亩,其中水旱田9036.68亩,坡地26450亩,境内水利设施较为完善,有云龙水库和后沟山塘水库,有硬板化防渗渠道26条,总长38公里。
全镇主要收入以农业为主,主要经济作物除了水稻、甘蔗、香蕉、玉兰笋、瓜菜外,还有新兴的农业项目如石榴、墨西哥食用仙人掌、花卉、荔枝、莲雾、水晶柚等,还积极发展养殖业,养海阳乳鸽、美国鹧鸪、兔子、竹狸和鹿等。
创自己的农业品牌,走大型基地合作之路,这是云龙农业转型的一个特点。淮山是云龙镇最具代表性的经济作物。建于2007年的阁力淮山科普示范基地占地约100亩。种植有云选1号、云选2号、云选3号、阁力1号、曹江小叶种、曹江大叶种等品种。2009年,该基地被列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工程扶持项目。几年来,云龙淮山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带动云龙镇及红旗、旧州等乡镇大批淮山种植户走上了致富之路。
云龙镇已培育三大品牌,淮山、花卉、无公害蔬菜等,云龙还将要在这基础上做大规模,进行高附加值深度开发,形成完整的农产品产业链条。未来3年,云龙淮山要达到1.2万亩、花卉1.5万亩、无公害蔬菜1.8万亩,农业产值达3亿元以上。同时,努力发展观光农业、常年瓜菜等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升乡镇工业产品水平,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高利润型产品转移。
五大特色农业
“十二五”期间,云龙镇将在确保优质水稻生产面积1万亩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五大特色农业”基地:一是打造云定公路沿线万亩花卉基地,确保鲜切花产量的同时进行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二是打造5000亩淮山、荔枝基地,抓好低品质龙眼、荔枝的品种改造;三是打造坡仑坡大棚蔬菜基地,提高质量,用品质、规模占领市场;四是打造以紫光灯灭虫技术为主导的北庄洋无公害泡椒生产基地;五是打造龙盘至北桥文昌鸡养殖基地,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确保年出栏量30万只的基础上年均递增10%。 历时1年零4个月的海南红塔异地技改项目实现单机试产成功。作为省市重点项目的海南红塔异地技改项目是云龙产业园内的一个大项目。产业园经济正成为云龙镇经济转型的又一大亮点,两年来,海南红塔30万箱技改项目、共享集团钢结构项目等项目纷纷落户园区,总投资额超过50亿元。
云龙产业园区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园区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连片开发,定位于发展税源经济、临空型经济。
云龙镇委镇政府明确,将继续做好云龙产业园区的跟踪服务工作,促成海南红塔异地技改和海南共享钢结构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此外,还将配合做好云龙投资公司1631亩用地遗留问题的化解工作;配合新征园区2000亩用地;做好园区11万千伏高压线走廊的迁移工作。推动中信台达、观澜湖云龙、山湖海、裕泰龙湖湾、南国威尼斯的开发建设,启动太乙、湖圯的旧改工作。全力落实丽江路征地建设工作,积极配合市政府抓好园区燃气管道、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预见,随着一批批重点项目的入驻,云龙产业园将成为琼山新的经济增长点。 琼山区云龙镇是海口市第一个计划单列镇。2012年9月,为了贯彻落实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在海口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审议表决通过了“中共海口市委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并与《决定》相配套,出台了《计划单列镇试点的意见》,将云龙镇作为第一个试点的计划单列镇。计划到2016年年末,云龙镇能成为“四个示范”镇:经济、社会、文化强劲发展的示范镇;环境友好、生态美好的示范镇;工业化、城镇化产业互动,工商贸相融合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镇;社会管理创新的示范镇。
对于计划单列镇,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为,特色优势产业集约发展,三次产业实现融合互动,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计划单列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达到2:1左右。建设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镇墟和若干新型农村社区,引导农村居民适度集中,集中居住率达60%。
未来三年,海口市政府每年对计划单列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少于3000万元,支持基础设施取得新成效。力争镇墟和新型农村社区具有不少于300㎡的公共服务办公用房,自来水供水、供气率达100%,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道路、广播电视、互联网、通信等设施基本完善。在未来3年内建成5个以上具有地方民俗风情、风貌的特色新型农村社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